壶腹恶性肿瘤是什么?壶腹恶性肿瘤怎么办?壶腹恶性肿瘤症状有哪些?

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种罕见的、双侧角膜内皮及深基质层多形性改变的角膜后部营养不良。该病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有部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中一种形式与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相似。本病是遗传性疾病,最可能的假设是角膜内皮细胞或其基底膜遗传缺陷。阳性家族史、胚胎发育不完全是本病的危险因素。发病年龄不易确定,早期无自觉症状,通常不影响视力。晚期角膜水肿可引起眼部不适、视力下降,继发青光眼时可有眼压升高,眼部疼痛等症状。轻者早期应用 0.5 % 氯化钠滴眼水或眼膏,可减轻局部实质水肿,晚期则需行穿通性角膜移植。治疗的难点在于本病早期不易发现,晚期由于虹膜角膜粘连而继发青光眼加大手术难度。疾病的主要危害:本病可逐渐使角膜水肿增厚,影响视力;累及虹膜时可使虹膜角膜粘连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因本病为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无法预知该病,故无确切的预防方法。

概述

胆总管穿过十二指肠肌层时,和主胰管汇合形成共同通道,称为肝胰壶腹,经十二指肠乳头与肠腔相通。肝胰壶腹(简称壶腹注)包含有十二指肠、胆总管和胰管三种成分的粘膜上皮。壶腹部肿瘤则是由这三种粘膜上皮发生的肿瘤。

壶腹恶性肿瘤指发生在胆总管与主胰管汇合处的肿瘤。

壶腹部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癌,其发病率约为胰腺癌的1/3。壶腹癌多为乳头状癌,约1/3为浸润癌;在非乳头状癌中,多为浸润癌。

壶腹癌除侵及十二指肠外,侵犯邻近器官者并不多见。

黄疸是壶腹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症状。约 90% 的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进行性、稳定性、波动性和梗阻性黄疸。

利用十二指肠内镜可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部病变,并可于直视下取组织进行活检,可较为准确地诊断病变。

治疗以手术为主。

症状

乳头状瘤的瘤体一般不大,可引起轻度胆道功能障碍或胰管、胆管梗阻,临床表现类似胆道结石或壶腹注癌。

壶腹癌除侵及十二指肠外,局部侵犯邻近器官者并不多见,但晚期癌则可侵及肝十二指肠韧带、胆囊、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并可转移至肝、腹膜和网膜。壶腹癌的病程发展较慢,故其预后较胰腺癌和胆管癌为好。

黄疸是壶腹癌最常见的症状,约 90% 的患者可出现黄疸,表现为进行性、稳定性、波动性和梗阻性。当肿瘤破溃脱落,减轻胆总管梗阻和继发性胆道炎症时,黄疸发生波动,也可消失一段时间。

当肿瘤引起胰、胆管梗阻,以致管腔内压力增高时,可引起腹痛。腹痛也是壶腹癌的常有症状, 40%~50% 的壶腹癌患者可出现腹痛,可呈持续性闷胀痛或阵发性剧痛,多位于中上腹或右上腹,进食后可诱发或加重腹痛。无痛性黄疸者约占患者总数的 40%。

部分患者虽无腹痛,但进食后可有上腹饱胀症状。

约 50%患者可有发热,发热可突然发生,伴寒战及黄疸加重;体温高而持续时间短,但易反复,间歇期可长可短;少数患者可有持续低热,也可无发热主诉。

壶腹癌也可有食欲不振、乏力、腹泻、消瘦、皮肤瘙痒等症状。

晚期患者可有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引起脾大和腹水。

胆囊肿大对壶腹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临床上约有 70% 患者能扪及胆囊,手术中则有 95% 以上患者可发现胆囊肿大和胆总管扩张。但未扪及胆囊者不能排除壶腹部肿瘤。

约 50% 患者有贫血,70% 患者粪隐血试验阳性。肝功能试验以转氨酶、ALP(碱性磷酸酶)、γ-GT(γ-谷氨酰转肽酶)的增高较为明显。

病因

发病原因

壶腹注癌的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饮食、饮酒、环境、胆道结石或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该处良性肿瘤恶变所致。

发病机制

壶腹癌一般体积较小,直径多为 1~2 cm,很少大于 3.5 cm,癌肿起源于壶腹,本身多柔软,呈息肉样,表面可糜烂,充血,易缺血坏死,因此常引起间歇性梗阻,很少完全性梗阻。

起源于乳头单层柱状上皮的癌肿,呈小的乳头状,易缺血,坏死,脱落和出血;来源于胰管和胆总管末端黏膜的癌肿,多呈结节状或肿块型,浸润性大,较坚硬,可形成溃疡;来源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黏膜的癌肿,多呈溃疡型;来源于胰头腺泡,常呈浸润性生长,坚硬成肿块型,常压迫邻近组织,癌肿扩散方式主要是沿胆管及胰管或十二指肠黏膜扩散,由于肿瘤的恶性程度低,转移少,因此病程较长。

肿瘤大体标本呈息肉型或结节型,肿块型或溃疡型,大多为分化程度好的腺癌,分化不好的腺癌约占 15%,如出现症状则已有 3/4 肿瘤侵及主胰管,组织学分类除腺癌外,余为乳头状癌、黏液癌、未分化癌、网织细胞肉瘤,平滑肌肉瘤、类癌。

由于癌肿的特殊位置,很容易阻塞胆总管和主胰管,导致胆汁及胰液的引流不畅,甚至阻塞,引起梗阻性黄疸及消化不良;亦可直接浸润肠壁,形成肿块或溃疡;加之消化液刺激,食物的机械性损伤,可引起十二指肠梗阻与上消化道出血,其转移方式有:

直接蔓延至胰头、门静脉及肠系膜血管。

区域淋巴结转移,如十二指肠后,肝十二指肠韧带,胰头上下等处的淋巴结转移。

肝转移,晚期可有更广泛的转移。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本病一旦确诊,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就诊科室

肝胆胰外科。

普外科。

肿瘤科。

医生如何诊断壶腹注恶性肿瘤?

粪便和尿液检查:约 85%~100% 患者,粪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患者多有轻度贫血,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阴性。

血液检查:血清胆红素增高多在 256.5~342 μmol/L(微摩尔每升),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转氨酶轻至中度增高,癌胚抗原、CA19-9 和 CA125(均为肿瘤标记物)均可升高。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十二指肠可引流出血性或暗褐色液体,其潜血试验阳性,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60%~95% 患者脱落细胞学检查可发现癌细胞。

胃肠钡餐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检查:有时可见十二指肠外上方有胆囊压迹,十二指肠第一、二段交界处有增粗的胆总管压迹,十二指肠乳头增大,黏膜呈不规则紊乱或充盈缺损,胰头癌者可见十二指肠圈扩大,十二指肠内侧壁“僵硬”受压、变形或部分性梗阻,呈“∑”形,但典型表现者少见。

B 型超声检查:B 超结果显示胆总管或(和)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增大。但壶腹癌本身的诊断率较低,这是由于该部位常有十二指肠及胃内积气及食物掩盖,对无黄疸者能提供早期进一步检查线索,有经验者有时可观察到局部的癌块。

CT、MRI 检查:对助于与鉴别胰头癌,可显示肿瘤的位置与轮廓,影像上壶腹癌与胆总管癌表现相似,胆总管、胰管均可扩张或仅胆管扩张,这取决于壶腹癌的生长方式;胰头癌时则胰头增大,有肿块,胰管扩张,环影突然中断变形,出现双环影,表示胰头,胆总管均有侵犯,有时可见扩张的胆总管内有软组织影或异常信号。

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可以窥视十二指肠内侧壁和乳头情况,可见乳头肿大,表面不规则,呈结节状,质脆易出血,并可活检进行病理学确诊,对壶腹癌、胰头癌(可有胰管狭窄或不显影等)的诊断均有较大帮助。

PTC(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检查:因壶腹乳头高低不平,管腔狭窄、堵塞,ERCP 常不易成功,PTC 可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呈“V”字形不规则充盈缺损或闭塞,可进行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PTC 有发生胆漏及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可能性,需加以警惕。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SCA):对胰头癌诊断有益,从血管位置改变,可间接确定胰腺癌所在部位。

核素检查:可了解梗阻部位,75Se-蛋氨酸胰腺扫描,在胰腺癌肿处出现核素缺损(冷区)。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现在有什么不舒服吗?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

患者年龄?

有没有恶性肿瘤疾病家族史?

在服用哪些药?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为何会患该疾病?是否有治愈希望?

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直系亲属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本病一旦确诊,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切除范围,包括胃 1/2 远侧部分、全十二指肠、胰头部、空肠注近端约 10.0 厘米以及胆管十二指肠球后段以下部分,之后进行消化道重建。

此术范围广,创伤大,加之患者可能长期患有黄疸,或有肝肾功能损害,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情况,故必须做好术前准备,给予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并给予胆盐、胰酶等助消化药,强调给予维生素 K(肌注或静滴),必要时术前输血、血浆、白蛋白等予以支持,以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如癌肿已侵及门静脉,广泛腹膜后转移,肝转移等不能切除时,则应行内引流术以减轻黄疸;如胆囊空肠吻合术或胆总管空肠,或十二指肠吻合术等姑息性旁路手术;若发生十二指肠狭窄,应行胃空肠吻合术以解除十二指肠梗阻。

化学疗法一般不敏感,常用 5-FU(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或与阿糖胞苷、长春新碱等联合用药,术后可用 1~2 个疗程,此外还可应用具有抗癌或提高免疫功能的中药等治疗。

手术治疗

诊断明确或高度可疑,临床检查未发现转移者,应剖腹探查。

无转移灶,全身情况允许时,行一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体质差者可考虑 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或胆囊空肠吻合术,待黄疸消退后再行二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癌肿浸润到周邻脏器或有远处转移者,仅作胆囊空肠吻合术或胆囊十二指肠吻合术以解除黄疸。

非手术治疗

对症治疗:口服多酶片、维生素、蛋白质;输血、补液;止痛。

化疗:用于术前后综合治疗或不能切除者。氟尿嘧啶 250~500 毫克/日,静滴,总量 7.5~1.0 g 为一疗程,休息 2~4 周后重复进行。联合化疗,给予丝裂霉素 4 毫克,阿糖无胞苷 100 毫克,氟尿嘧啶 500 毫克,加入 10% 葡萄糖液中,一周 2 次,静滴,10 次为一疗程。用药期间每 5~7 日检查一次血象,白细胞低于 3.5×109/L,血小板低于 8×109/L,应停药。

中医药治疗。

免疫治疗:可用胸腺肽、干扰素、转移因子。

日常注意

壶腹注恶性肿瘤患者的日常注意护理包括心理、营养、疼痛、放化疗等。

心理护理:恶性肿瘤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和接受期等一系列心理变化,密切观察,给予不同的疏导和心理支持。

营养护理:鼓励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对食欲较差、进食困难者,宜少量多餐、少渣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放疗期间忌服辛辣香燥等刺激性食物,如胡椒、葱、蒜、韭菜、羊、鸡等。

疼痛护理:注意观察患者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强度,指导患者使用不同的方法控制疼痛,对疼痛难以控制者,可根据三级阶梯止痛方案遵医嘱给药。

术后护理: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引流管、切口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术后如无禁忌证,可在 1~7 天后离床活动,即早期离床活动。可先在床上做肢体运动和翻身动作。如果身体恢复良好,可逐步加大运动量,变换锻炼内容。

放疗护理:指导家人在放疗期间应减少患者活动,保证患者身心休息,放疗前后患者应卧床休息 30 分钟,放疗期间注意黏膜保护,观察局部器官的功能状态,预防继发感染的发生。

化疗护理:耐心向患者解释,取得有效的治疗配合,注意观察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发现有外渗现象,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对局部行普鲁卡因封闭。化疗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皮肤瘀斑、齿龈出血及感染等反应。

预防

针对病因尚无有效预防措施,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即刻)的功效与作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即刻)说明书

2023-8-2 23:41:04

保健

喝水都长肉的胖子和怎么吃都不胖的瘦子

2023-9-24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