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样肉芽肿是什么?淋巴瘤样肉芽肿怎么办?淋巴瘤样肉芽肿症状有哪些?

角膜擦伤是由于一些外界物体,特别是表面较粗糙的固体物接触或擦过角膜表面时,造成角膜不同程度的擦伤,如角膜上皮缺损或剥脱等。角膜擦伤(部分或全部角膜上皮的缺失)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眼病之一

别称

多形性网状细胞增生症,多形网状细胞增多,恶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淋巴瘤样肉芽肿病,血管中心性免疫增殖性病变,血管中心性淋巴瘤

概述

淋巴瘤注样肉芽肿是一种发生在淋巴结外、以血管为中心、伴血管损伤的淋巴增生性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肺部最常见受累(90%),其次是皮肤(25~59%)、肾脏(32%)、肝(29%)和神经系统(30%)等。

目前尚无确切的淋巴瘤样肉芽肿发病率的统计资料。发病年龄多为 40~60 岁,男女比为 2∶1。

本病具体病因与危险因素尚不明确,但好发于 EB 病毒感染者、伴有自身免疫性或系统性疾病者(如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结节病、抗合成酶综合征、胆汁性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和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等)及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如氨甲蝶呤、硫唑嘌呤)治疗者。

依据病损中一种特殊细胞的数量和组织坏死程度,本病可分为 Ⅰ 级、Ⅱ 级和 Ⅲ 级。分级越高,预后越差。一般而言,Ⅰ 级为良性病变,Ⅱ 级为交界性病变(兼有良性和恶性的特点),Ⅲ 级患者可能很快进展为淋巴瘤(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本病的疾病表现缺乏特异性(与其他疾病类似,没有独特的表现),可出现全身系统症状(如发热、抑郁、体重减轻等);累及肺部时可有咳嗽、呼吸困难;皮损以皮下结节、斑丘疹、红斑多见;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主要表现为精神改变、共济失调(运动的协调不良、平衡障碍)等。

本病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主要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

如果治疗不及时,本病可能引起多个器官及组织出现并发症(如呼吸困难、失语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恶病质(表现为极度消瘦、乏力、贫血),影响患者的寿命。

目前主要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组织学分级来选择治疗方案。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能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症状

淋巴瘤注样肉芽肿的表现缺乏特异性,多表现为全身症状、肺部症状、神经系统损害、皮肤损伤。部分患者可有肝大、肝功能衰竭。

淋巴瘤样肉芽肿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淋巴瘤样肉芽肿常见的症状:

全身症状:如发热、抑郁、体重减轻、关节痛、肌肉疼痛等。

肺部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等。

皮肤损伤:如皮下结节、斑丘疹、红斑等。

中枢神经受累症状:如精神改变、共济失调、癫痫发作(俗称“羊癫疯”,表现为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等)、轻偏瘫(人体左右某一侧出现麻痹的症状)、复视(看东西双影)等。

淋巴瘤样肉芽肿常见可能会引起那些并发症?

淋巴瘤样肉芽肿如果未及时治疗,可出现多器官的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呼吸困难。

咯血。

进行性肝功能衰竭:乏力、恶心、食欲不振,后可出现皮肤黄染、出血点,还可伴有精神错乱或腹水(表现为腹胀)等。

失语(无法说话)、轻偏瘫、失明等累及脑和脊髓的症状。

病因

淋巴瘤注样肉芽肿的具体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尚不明确。

淋巴瘤样肉芽肿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该病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不少学者认为,潜在的免疫缺陷能增加患此病的风险,如器官移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原发性免疫缺陷者(并非由感染、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或药物等引起的继发性免疫缺陷,即由内因引起的免疫缺陷)患此病的风险都较常人高。

哪些人容易患淋巴瘤样肉芽肿?

EB 病毒及 HIV 感染者。

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结节病、抗合成酶综合征、胆汁性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和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等自身免疫性或系统性疾病患者。

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如氨甲蝶呤、硫唑嘌呤)治疗者或接受器官移植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抑郁、体重减轻、关节痛、肌痛;

呼吸困难注、咯血、胸痛;

精神改变、共济失调、癫痫发作、轻偏瘫及复视;

出现食欲差、恶心呕吐、皮肤黄染等肝功能减退症状,且服用保肝药物效果不佳。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呼吸困难;

癫痫发作、失语、轻偏瘫等神经系统病变。

建议就诊科室:

肿瘤科

神经内科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淋巴瘤样肉芽肿?

进行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后,医生可能初步疑诊淋巴瘤样肉芽肿,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胸部 X 线检查:可观察是否存在肺部病变。

CT:观察是否存在肺部及脑部病变。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穿刺活检:可取活检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血液检查:血常规和肝功能异常可提示存在本病的可能性。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曾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吗?是否曾治疗?疗效如何?

主要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的?每次持续多长时间?有加重或缓解原因吗?

以前有类似的症状发生吗?和此次相比有什么不同?

出现症状后曾接受检查吗?结果如何?

是否曾接受治疗?效果如何?

是否曾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否曾接受器官移植?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需要接受哪些检查?

有什么治疗方法?哪种治疗方法最有效?治疗效果如何?

会复发吗?对寿命是否有影响?

治疗

本病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主要使用激素注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主要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和疾病分级来选择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针对 Ⅰ 级、Ⅱ 级患者,可暂时改善神经系统及肺部受累症状。治疗药物如泼尼松。

干扰素:针对 Ⅰ 级、Ⅱ 级患者,干扰素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可使病情长期缓解。药物如干扰素 α-2b。

化疗:组织学为 Ⅰ 级或 Ⅱ 级、但具有侵袭性(病原体在寄主组织内扩散的能力)的患者需单用或者联合化疗。根据疾病的分级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可杀伤肿瘤细胞,延缓疾病的进展。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肺部病变较为局限的淋巴瘤样肉芽肿患者,多主张积极手术治疗以切除病变。

其他治疗方法

干细胞移植:对联合化疗无反应的患者,可尝试大剂量化疗加干细胞移植,以替代异常的免疫系统。

放疗:少数患者单纯放疗亦有效,目的是杀死肿瘤细胞。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病预后(疾病的发展情况)不良,患者多死于肺部病变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发展为呼吸困难、咯血、共济失调、癫痫发作等,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影响,对寿命也有影响。

若接受正规治疗,平均生存时间为 23 个月。预后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密切相关:Ⅰ 级、Ⅱ 级患者疾病缓慢进展,Ⅲ 级患者疾病侵袭性高、预后较差。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见于 1/3 的患者,可能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术后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挤压。术后第 1 天正常量为 300 毫升以内,若过多,应及时告知医生等。

饮食:

术后 1~3 天须流质饮食,而后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若患者无不适,大约 2 周后可正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腌制、发霉、辛辣等食物。

若为普通患者,无特殊饮食禁忌。

运动:

术后第 1 天患者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床走动。术后 3 天,患者可适量在床边活动;术后 1 周可恢复正常活动。

若为非手术患者,根据自身的健康情况决定。

化疗和(或)放疗注意事项:化疗和(或)放疗期间可出现恶心注、呕吐、乏力、食欲差等不良反应,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定期复查:手术切除淋巴瘤样肉芽肿后,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查。一般为每 6 个月到医院复查 1 次,主要复查胸腹部 CT 等项目。

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水肿、月经不来潮、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其他:避免感冒受凉,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强烈精神刺激。

预防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尝试使用以下预防方法。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积极防治 EB 病毒及 HIV 感染。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有自身免疫性或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按医嘱用药治疗,定期复查。一般每 3~6 个月复查一次,主要复查相关的血液学及生化指标、CT注 等。

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按时复查。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上清胶囊的功效与作用-上清胶囊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格列吡嗪片(鲁抗)的功效与作用-格列吡嗪片(鲁抗)说明书

2023-8-2 2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