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单纯性淋巴瘤,局限性淋巴管瘤
概述
毛细淋巴管瘤,是由原始淋巴管发育增生形成的肿物,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属于错构瘤(肿瘤的一种,多为良性),是介于肿瘤和畸形之间交界性病变。
本病目前没有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本病最主要的病因是先天性病变,也可能是由于淋巴囊未能与淋巴系统主干相通或少量淋巴囊在淋巴系统形成时被分隔,从而导致淋巴系统的循环障碍。年龄、先天性因素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本病采用 Weber 分类方法,将毛细淋巴管瘤分为 3 类,单纯性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囊状淋巴管瘤。
毛细淋巴管瘤多见于面、颈、胸部、上臀部、腋下,股部和外生殖器等处亦可见。表面无色、柔软,呈小疣状颗粒,直径多为 1~3 毫米,透明。水疱壁较厚,压迫后可稍缩小,常无自觉症状。如将其刺破,可流出透明、黏性淋巴液。
毛细淋巴管瘤体积小无症状者,一般无需治疗。病变增大时可考虑采用下列方法。面积较小者行冷冻,激光或电干燥治疗;面积较大、影响外观及功能者,可行切除及植皮术(覆盖他处取得的皮肤)。
本病属于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疾病,一般不需治疗,但毛细淋巴管瘤感染引起的并发症(蜂窝织炎和淋巴管炎)可导致患者皮肤局部剧痛,呈弥漫性红肿,或局部硬肿并有压痛,伴发热、恶寒、发热等表现。
毛细淋巴管瘤是发生在淋巴系统的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在人体任何含有毛细淋巴管的部位,发病率低于血管瘤(表现为血管扩张的一种疾病)。毛细淋巴瘤需与毛细血管瘤及某些其他外观呈水疱状皮损(如带状疱疹)的疾患相鉴别。此外,很多淋巴管瘤与单纯淋巴管扩张不易被区分。
症状
毛细淋巴管瘤多见于面、颈、胸部、上臀部和腋下,股部和外生殖器等处亦可见。表面无色、柔软,呈小疣状颗粒,直径多为 1~3 毫米,透明。水疱壁较厚,压迫后可稍缩小,常无自觉症状。如将其刺破,可流出透明、黏性淋巴液。本病往往会影响外观,使得患者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毛细淋巴管瘤可引起哪些症状?
无色、柔软的皮肤表面颗粒:面、颈、胸部、上臀部和腋下,股部和外生殖器等处出现表面无色、柔软,呈小疣状的颗粒。
水疱:水疱壁较厚,压迫可稍缩小,常无自觉症状。如将其刺破,可流出透明、黏性淋巴液。
心理问题:病变影响外观,使得患者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毛细淋巴管瘤可引起哪些并发症?
随着疾病发展,合并感染时毛细淋巴管瘤可引起下列并发症:
蜂窝织炎:患者皮肤局部剧痛,呈弥漫性红肿,境界不清,可有显著的凹陷性水肿,初为硬块,后中央变软、破溃而形成溃疡。可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眼眶周围蜂窝织炎病情严重。
淋巴管炎:急性淋巴管炎表现为伤口附近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手指轻压后,颜色可消退,局部硬肿并有压痛,伴发热、恶寒、乏力等全身症状。慢性淋巴管炎表现为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增厚,成为永久性肥厚性纤维样变。
病因
毛细淋巴管瘤的病因比较明确,为先天性发育畸形。
毛细淋巴管瘤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毛细淋巴管瘤的病因比较明确,包括以下原因:
先天因素:先天性发育畸形,属于错构瘤(肿瘤的一种,多为良性),是介于肿瘤和畸形之间交界性病变。
哪些人容易患毛细淋巴管瘤?
本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未完全明确,以下人群容易发病:
儿童及青少年:毛细淋巴管瘤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约 60% 的淋巴管瘤见于 5 岁以下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
病灶近侧皮肤出现红线:可能为急性淋巴管炎。
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增厚:可能为慢性淋巴管炎导致的肥厚性纤维样变。
全身表现如发热、寒战、乏力等,可能是由炎症引起的。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该病不涉及生命危险,暂无需要立即就医的情况。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肿瘤科
医生如何诊断毛细淋巴管瘤:
当医生怀疑为毛细淋巴管瘤时,会通过触诊(触摸)、视诊(观察)并结合致病菌培养等检查结果确诊。
具体相关检查:
触诊及视诊:观察肿瘤大小、形态及位置。
致病菌培养:若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此项检查可帮助选择用药,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
医生可能咨询患者哪些问题?
何时发现皮肤出现病变?
曾涂抹或服用何种药物?
自发现以来瘤体及皮损部位是否有扩散现象?
是否曾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等症状?
是否曾人为破坏瘤体?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何会出现这些症状?
我具体需要接受哪些检查?
整个医疗过程费用大概为多少?
此疾病用何种治疗方法最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护理此病变?
此疾病能痊愈吗?
此疾病是否具有传染性?
治疗
本病属于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疾病,不会自行消退,一般不需治疗。在影响外观或组织功能时,可行冷冻、激光等治疗,亦可手术切除。
手术治疗
瘤体切除术:此病一般无需治疗,但必要时可以通过手术切除体表的毛细淋巴管瘤,作用是减轻外观影响。
其他治疗方式
冷冻:利用对局部组织的冷冻,可控地破坏或切除病变组织。治疗时可将致冷物质涂布于治疗部位,也可用冷冻的金属物质接触或刺入局部组织。
激光治疗:对治疗区域进行深层清洁和消毒后,选择适合的能量及治疗参数进行治疗,目的是消除病损。
电干燥治疗:用高电压、小电流的高频电烧灼毛细淋巴管瘤组织。特点是手术速度快、出血少、操作精确、经济实用。
抗感染治疗:当出现感染并发症时可应用抗生素,以消除病原体,一般包括口服给药或静脉给药。
病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发展为皮肤破溃,影响患者面容,促发心理疾病。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治愈效果显著,复发率较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日常注意
此病一般无需治疗,但患者在日常注意生活中切记不要刻意去破坏瘤体,以防产生伤口感染等情况;当毛细淋巴管瘤出现在颜面部影响外观时,应当积极调整心态,以免患者产生自卑、抑郁等情绪。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如果患者接受了瘤体切除术,术后保持敷料干燥,当天应注意多卧床休息。
按医嘱定期复查,主要检查手术部位是否感染以及肿瘤有无复发。
不要吃油腻、辛辣的食物。
其他: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通过良好的自我开导预防心理疾病。
预防
本病为先天性疾病,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