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圆柱瘤,圆柱瘤型腺癌,皮肤囊样腺性癌
概述
腺样囊性癌是生长缓慢、恶性程度高的上皮性肿瘤,好发于面部,具有局部侵袭性强、远处转移率高、长期预后注差等典型特征。
本病的发病率低,易发于 50 岁左右患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发生在颌下腺者多为女性。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唾液腺及上呼吸道的浆液黏液腺,还可见于腋下、乳腺、气管、子宫颈部、前列腺、泪腺、下颌骨、外耳道及皮肤。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
根据肿瘤的成分,本病分为三级。1 级:无实体性区域,肿瘤完全为腺样结构;2 级:实性成分<30%;3 级:实性成分>30%。
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可单发或多发,呈结节状或斑块状,表面呈紫红色或暗红色,质硬,生长缓慢,晚期可发生局部转移。少数可伴有疼痛,疼痛性质为间断性或持续性。
药物治疗不能阻止病情进展,以外科手术为主,主要的手术方式是 Mohs 显微描记手术。治疗的难点在于皮肤腺样囊性癌因其生物学特性,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局部复发率为 57%~70%,手术扩大切除后多年仍可复发。但最近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腺样囊性癌对放射线是敏感的,但单纯放疗不能完全治愈。
皮肤腺样囊性癌容易向神经周围浸润及局部隐匿扩散,易复发,远处转移发生较晚,远期生存效果较差。
目前治疗皮肤腺样囊性癌主要以手术为主,辅以术后化疗、放疗和基因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对患者生存质量有重大意义。
症状
皮肤腺样囊性癌的早期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可持续生长,突出皮肤甚至表面破溃,疼痛提示肿瘤生长加快,可能有周围神经浸润。肿块可单发或多发,呈结节状或斑块状,表面呈紫色或暗红色。
皮肤腺样囊性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皮肤腺样囊性癌的常见症状有:
无痛性包块:早期患者多见无痛肿块,肿块突出表面皮肤,质硬。
肿块破溃:随病情进展,皮肤肿块表面破溃,经久不愈。
肿块处黄色脓性溢液和血性溢液:后期会出现肿块破溃处流黄色脓性液和血性液。可发生血运转移,其主要转移部位为肺、骨,很少发生淋巴注道转移。
皮肤腺样囊性癌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局部转移:本病进展至晚期可发生血运转移,容易向神经周围浸润及局部隐匿扩散,可导致疼痛。
远处转移:主要转移部位为肺、骨及皮肤组织,可引起相应症状,如咳嗽咳痰、骨痛等。
病因
皮肤腺样囊性癌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
哪些人容易患皮肤腺样囊性癌?
50 岁左右女性:皮肤腺样囊性癌易发于 50 岁左右患者,发病虽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发生在颌下腺者多为女性。
炎症注:皮肤长期受炎症刺激者好发。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中老年人群如果出现单个或数个局部皮肤无痛性肿块,突出于皮肤,质硬,数日或一段时间后仍不消失或持续生长时,就应及时就诊。
局部皮肤突然出现局部红肿、触痛或肿物逐渐增大,且红肿触痛、表面反复破溃流黄色脓性液和血性液时,也应及时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肿瘤科
医生如何诊断皮肤腺样囊性癌?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皮肤检查及病理学注诊断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皮肤检查:观察皮肤是否正常,如皮下是否有结节、结节质地及活动度情况、有无触痛。
病理检查:诊断的金标准,还可结合特殊染色和免疫学检查以帮助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既往有何疾病史?家族中有人患类似疾病吗?
出现症状多久了?
是否曾于医院就诊?接受何种治疗?疗效如何?
曾自行治疗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需要治疗吗?
如何治疗?
治疗效果如何?
会复发吗?
治疗
药物治疗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可尝试应用铂类(如顺铂注)、蒽环类(如多柔比星)、烷化剂(如环磷酰胺)等,作用是杀死肿瘤细胞,手术联合术后化疗的作用优于单纯手术治疗。
止痛药物:止痛药物(如阿司匹林)仅能用来缓解局部肿痛,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
手术治疗
局部切除术:目的是将病灶完全切除。
其他治疗方法
放疗:目的是杀死肿瘤细胞。对于术后患者,辅以放疗对于局部复发的控制要优于单纯手术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在原有良性肿瘤基础上恶变,或原发为恶性后发生远处转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有很大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但易复发,约有 40%~60% 患者发生远处转移,远期生存效果较差,仍可能危及生命。
日常注意
具体的日常注意事项包括: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患者接受手术后,应注意适时更换切口处敷料,注意引流管引流是否通畅。
放疗和/或化疗注意事项:接受放疗和/或化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出现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甚至恶心注、呕吐等症状,患者应适当锻炼,均衡饮食,少食多餐,如有明显不适,请及时就诊。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第 2 天可以进食,饮食以流质为主,如米汤,菜汤。
若为普通患者,多食水果蔬菜,避免吃辛辣油腻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红薯等。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第 2 天可下床适度活动。
若为普通患者,应每天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 1 小时。
其他:戒烟、限酒。
预防
本病的病因不明确,及时治疗皮肤炎症性疾病可能有益,尚无其他确切的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