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乳腺叶状囊性肉瘤,乳腺叶状肿瘤
概述
乳腺叶状囊肉瘤注(cystosarcoma phylloides)最早于 1938 年由 Muller 首次报道,1982 年 WHO 依据组织学分类原则将其名为乳腺叶状肿瘤。该病是由良性腺上皮和间叶细胞成分组成的纤维上皮性混合性肿瘤。
该病的发病率较低,仅占全部乳腺肿瘤的 0.3%~1.0%[1],从青少年到老年女性均可发生,但以中年女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 44.7~49 岁,无明显的家族性特征。本病多数为良性,在拉美妇女人群中恶性乳腺叶状肿瘤较常见。
病因尚未明确。
该病分为良性 、交界性病变和恶性三类。
乳房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少部分可以轻微疼痛。随病情进展,患者乳腺肿块儿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快增长,也有可能发生于先前存在的肿瘤部位。
本病绝大多数为良性,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治疗后易复发,复发后容易进一步恶化。彻底切除肿瘤是疾病治疗的关键。
早期发现的良性病变预后很好,恶性疾病手术切除也有很好的预后,但恶性疾病的晚期阶段尚缺乏规范的有效治疗方案。
提高防病意识、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机体健康状态、自我触诊发现早期病变、定期在专业机构参加健康体检和乳腺肿瘤筛查,是预防本病发生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的关键方法。
症状
本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常因为患者自己摸到乳房包块,进而就诊。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局部无痛性包块:为本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少数可能有轻微刺痛或胀痛。患者自己可摸到,多发生在单侧。
肿块迅速增大:肿块一般增长缓慢,但有可能是在缓慢的进程中短期迅速增大,从而引发警惕而就医。但肿瘤生长的快慢和良恶性没有直接关系。
乳房外形及皮肤表面改变:肿瘤较大者或位于皮下较浅者,可引起乳腺不对称性肿大,较少侵犯肿瘤表面皮肤。巨大肿瘤可见皮肤表浅静脉扩张,极少形成溃疡。如肿瘤距离乳头较近可能导致乳头变形。
乳腺叶状囊肉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本病一般进展缓慢,并发症较少。如肿瘤进展至晚期阶段,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有:
肿瘤转移:根据转移部位不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相关症状。
病因
该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内分泌和代谢失调:内分泌因素和代谢因素在该病的病因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雌激素分泌增多为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发病基础。女性在性成熟早期和步入老年阶段,体内内分泌水平和代谢发生重大变化,可能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生理基础之一。
遗传因素:染色体 1q 扩增和 13q 缺失可能与乳腺叶状肿瘤有关,且 1q 扩增同时伴有 1p 缺失与叶状肿瘤的复发相关。某些基因(如 p16INK14)突变可能与恶性叶状肿瘤的发生有关[2]。
哪些人容易患乳腺叶状囊肉瘤?
乳腺叶状肿瘤发病率低,主要发生于中年妇女,25 岁以下罕见,绝经前女性发生率高于绝经后女性 ,多产和哺乳者发病率高。
精神压力大且不能很好自我调整者。
绝经前 45 岁~50 岁之间的妇女。
本病在有其他乳腺疾病家族史者中的发病率高于无家族史者。
就医
若触摸到乳房肿块,或发现乳房肿块迅速增加,请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乳房出现肿块儿,无痛或轻微疼痛。
观察中的乳房肿块迅速增大。
建议就诊科室
普外科
乳腺外科
肿瘤科
医生如何诊断乳腺叶状囊肉瘤?
本病发病率低,症状缺乏特异性,因而直接诊断困难。医生主要通过影像学和病理学的结果诊断本病。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3]:
乳腺超声检查:乳腺超声一般作为首选检查,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边界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进行术前评估[2]。
X 线钼靶:X 线钼靶检查对于本病无特异性指标,仅可初步鉴别乳腺纤维瘤与叶状肿瘤。
针吸细胞学检查:可从组织细胞病理学上做出诊断,但影响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因素较多,导致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假阴性率。
冰冻病理学检查:本方法的确诊率较高,高于影像学检查及细胞学检查,但仍有一定的假阴性率。
空芯针穿刺:是目前术前诊断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较高。
手术标本病理学诊断:手术标本病理诊断是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对其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可进一步进行组织学评估和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本病的良恶性。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您自己摸到肿块儿多长时间了?
肿块儿有疼痛的感觉吗?
肿块的大小和疼痛是否与月经周期的变化有关系?
您近期是否服用过一些药物?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这个疾病处于什么阶段?
我这个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这个病的恶性程度高吗?
这个病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手术后我需要注意哪些生活中的问题?
国内哪些医院对这个病的治疗经验比较多?
治疗
本病是包含从良性到恶性的一系列肿瘤疾病,不同的疾病类型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良性、交界性、恶性乳腺叶状囊肉瘤单纯切除术后复发率分别为 27.7%、70.8% 和 90.9%[3]。恶性乳腺叶状肉瘤对放化疗相对不敏感。
手术治疗
对于良性肿瘤,医生一般会进行局部广泛切除。如肿瘤体积巨大,则行单纯乳房切除术。
对于恶性肿瘤,医生需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综合判断,进行保留乳房的扩大切除术或乳房切除或。本病恶性类型术后极易复发,对于术后复发的患者可再次进行手术,扩大手术范围,仍可有较好疗效。
药物治疗
化疗:本病对化疗不敏感,一般较少使用。
内分泌治疗:恶性肿瘤的孕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阳性率高,可能对内分泌治疗有效,但目前尚无大规模临床病例研究的结论。
其他治疗方法
放疗:对于反复复发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在术中放疗或术后放疗,但关于放疗疗效尚无权威的评价结论。
疾病发展和转归
经过治疗,良性疾病预后良好,恶性疾病早期治疗也可产生较好疗效,但治疗后极易复发,且对放化疗不敏感。已发生转移患者预后不良。
若未接受有效治疗,可发生转移,危机患者生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休息,术后前三天注意卧床休息,待体力稍有恢复可在床边活动。
多吃高蛋白食物,如豆类、牛奶等。
若接受化疗或放疗,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体重下降、虚弱等不良反应,一般症状可在治疗结束后消失,若症状严重,请及时告知医生。
遵医嘱进行门诊随诊,复查乳腺超声或钼靶 X 线摄影检查。
避免服用雌激素类避孕药,若需要使用请咨询医生。
定期进行乳腺自我检查,洗澡时,可顺时针轻轻触摸乳房,若发现肿块请及时就诊。
预防
改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乳腺癌危险因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学会乳腺自我检查,有高危因素者定期复查,提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乳腺癌的水平,是预防本病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根本方法。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改善生活方式,低脂饮食、控制体重。
尽量避免长期服用雌激素类避孕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提高广大妇女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建立健康行为,自觉接受乳腺癌筛查。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进行遗传咨询。
感谢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 王晓明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