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什么?乳腺叶状囊肉瘤怎么办?乳腺叶状囊肉瘤症状有哪些?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是以脉络膜的异常分枝状血管网及末端呈息肉样扩张病灶为特征的眼底病。世界各地均有报告,但一般认为在有色人种更多见,黑人女性、亚洲男性和 60 多岁的老年人多见。20~90 岁均可发病,但平均年龄在 50 岁以上。单眼或双眼均可受累,男女都可发病。最主要的病因/危险因素:病因及危险因素均不明确。病情轻者,可无明显的症状。病情严重或累及黄斑,可引起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物范围内有暗点。目前尚无特异性的药物治疗。通常采用不同的激光或手术治疗,有时需要联合治疗。损害视功能。伴有严重并发症者,视力预后差。本病的病情迁延,易复发。

别称

乳腺叶状囊性肉瘤,乳腺叶状肿瘤

概述

乳腺叶状囊肉瘤注(cystosarcoma phylloides)最早于 1938 年由 Muller 首次报道,1982 年 WHO 依据组织学分类原则将其名为乳腺叶状肿瘤。该病是由良性腺上皮和间叶细胞成分组成的纤维上皮性混合性肿瘤。

该病的发病率较低,仅占全部乳腺肿瘤的 0.3%~1.0%[1],从青少年到老年女性均可发生,但以中年女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 44.7~49 岁,无明显的家族性特征。本病多数为良性,在拉美妇女人群中恶性乳腺叶状肿瘤较常见。

病因尚未明确。

该病分为良性 、交界性病变和恶性三类。

乳房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少部分可以轻微疼痛。随病情进展,患者乳腺肿块儿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快增长,也有可能发生于先前存在的肿瘤部位。

本病绝大多数为良性,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治疗后易复发,复发后容易进一步恶化。彻底切除肿瘤是疾病治疗的关键。

早期发现的良性病变预后很好,恶性疾病手术切除也有很好的预后,但恶性疾病的晚期阶段尚缺乏规范的有效治疗方案。

提高防病意识、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机体健康状态、自我触诊发现早期病变、定期在专业机构参加健康体检和乳腺肿瘤筛查,是预防本病发生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的关键方法。

症状

本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常因为患者自己摸到乳房包块,进而就诊。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局部无痛性包块:为本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少数可能有轻微刺痛或胀痛。患者自己可摸到,多发生在单侧。

肿块迅速增大:肿块一般增长缓慢,但有可能是在缓慢的进程中短期迅速增大,从而引发警惕而就医。但肿瘤生长的快慢和良恶性没有直接关系。

乳房外形及皮肤表面改变:肿瘤较大者或位于皮下较浅者,可引起乳腺不对称性肿大,较少侵犯肿瘤表面皮肤。巨大肿瘤可见皮肤表浅静脉扩张,极少形成溃疡。如肿瘤距离乳头较近可能导致乳头变形。

乳腺叶状囊肉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本病一般进展缓慢,并发症较少。如肿瘤进展至晚期阶段,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有:

肿瘤转移:根据转移部位不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相关症状。

病因

该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内分泌和代谢失调:内分泌因素和代谢因素在该病的病因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雌激素分泌增多为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发病基础。女性在性成熟早期和步入老年阶段,体内内分泌水平和代谢发生重大变化,可能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生理基础之一。

遗传因素:染色体 1q 扩增和 13q 缺失可能与乳腺叶状肿瘤有关,且 1q 扩增同时伴有 1p 缺失与叶状肿瘤的复发相关。某些基因(如 p16INK14)突变可能与恶性叶状肿瘤的发生有关[2]。

哪些人容易患乳腺叶状囊肉瘤?

乳腺叶状肿瘤发病率低,主要发生于中年妇女,25 岁以下罕见,绝经前女性发生率高于绝经后女性 ,多产和哺乳者发病率高。

精神压力大且不能很好自我调整者。

绝经前 45 岁~50 岁之间的妇女。

本病在有其他乳腺疾病家族史者中的发病率高于无家族史者。

就医

若触摸到乳房肿块,或发现乳房肿块迅速增加,请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乳房出现肿块儿,无痛或轻微疼痛。

观察中的乳房肿块迅速增大。

建议就诊科室

普外科

乳腺外科

肿瘤科

医生如何诊断乳腺叶状囊肉瘤?

本病发病率低,症状缺乏特异性,因而直接诊断困难。医生主要通过影像学和病理学的结果诊断本病。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3]:

乳腺超声检查:乳腺超声一般作为首选检查,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边界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进行术前评估[2]。

X 线钼靶:X 线钼靶检查对于本病无特异性指标,仅可初步鉴别乳腺纤维瘤与叶状肿瘤。

针吸细胞学检查:可从组织细胞病理学上做出诊断,但影响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因素较多,导致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假阴性率。

冰冻病理学检查:本方法的确诊率较高,高于影像学检查及细胞学检查,但仍有一定的假阴性率。

空芯针穿刺:是目前术前诊断乳腺叶状囊肉瘤的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较高。

手术标本病理学诊断:手术标本病理诊断是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对其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可进一步进行组织学评估和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本病的良恶性。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您自己摸到肿块儿多长时间了?

肿块儿有疼痛的感觉吗?

肿块的大小和疼痛是否与月经周期的变化有关系?

您近期是否服用过一些药物?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这个疾病处于什么阶段?

我这个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这个病的恶性程度高吗?

这个病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手术后我需要注意哪些生活中的问题?

国内哪些医院对这个病的治疗经验比较多?

治疗

本病是包含从良性到恶性的一系列肿瘤疾病,不同的疾病类型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良性、交界性、恶性乳腺叶状囊肉瘤单纯切除术后复发率分别为 27.7%、70.8% 和 90.9%[3]。恶性乳腺叶状肉瘤对放化疗相对不敏感。

手术治疗

对于良性肿瘤,医生一般会进行局部广泛切除。如肿瘤体积巨大,则行单纯乳房切除术。

对于恶性肿瘤,医生需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综合判断,进行保留乳房的扩大切除术或乳房切除或。本病恶性类型术后极易复发,对于术后复发的患者可再次进行手术,扩大手术范围,仍可有较好疗效。

药物治疗

化疗:本病对化疗不敏感,一般较少使用。

内分泌治疗:恶性肿瘤的孕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阳性率高,可能对内分泌治疗有效,但目前尚无大规模临床病例研究的结论。

其他治疗方法

放疗:对于反复复发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在术中放疗或术后放疗,但关于放疗疗效尚无权威的评价结论。

疾病发展和转归

经过治疗,良性疾病预后良好,恶性疾病早期治疗也可产生较好疗效,但治疗后极易复发,且对放化疗不敏感。已发生转移患者预后不良。

若未接受有效治疗,可发生转移,危机患者生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休息,术后前三天注意卧床休息,待体力稍有恢复可在床边活动。

多吃高蛋白食物,如豆类、牛奶等。

若接受化疗或放疗,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体重下降、虚弱等不良反应,一般症状可在治疗结束后消失,若症状严重,请及时告知医生。

遵医嘱进行门诊随诊,复查乳腺超声或钼靶 X 线摄影检查。

避免服用雌激素类避孕药,若需要使用请咨询医生。

定期进行乳腺自我检查,洗澡时,可顺时针轻轻触摸乳房,若发现肿块请及时就诊。

预防

改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乳腺癌危险因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学会乳腺自我检查,有高危因素者定期复查,提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乳腺癌的水平,是预防本病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根本方法。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改善生活方式,低脂饮食、控制体重。

尽量避免长期服用雌激素类避孕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提高广大妇女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建立健康行为,自觉接受乳腺癌筛查。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进行遗传咨询。

感谢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 王晓明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风湿圣药胶囊的功效与作用-风湿圣药胶囊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土霉素片的功效与作用-土霉素片说明书

2023-8-2 2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