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是人类三大唾液腺之一,呈扁长圆形,位于舌系带两侧、口腔底舌下襞的深面。
唾液腺肿瘤中舌下腺肿瘤的发病率低于腮腺、颌下腺及腭部小涎腺,仅有 1% 的病例发生于舌下腺,但舌下腺肿瘤中恶性疾病的发生率非常高,约占 90%[1]。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是舌下腺常见的恶性肿瘤。此外,还有未分化癌、上皮-肌上皮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注、腺泡细胞癌等类型。
舌下腺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口底无痛性肿物,无意间发现或因舌下肿块妨碍义齿戴入时才被患者注意,肿块位于黏膜下,质地较硬,界限不清。部分患者伴有舌下区疼痛、舌麻木和运动障碍。
手术治疗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放疗、化疗)是舌下腺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不同病理类型的生存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腺样囊性癌预后最差,术后极易复发与转移;黏液表皮样癌预后相对较佳。
早期诊断,尽早进行手术、放疗、化疗等规范化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症状
舌下腺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口底无痛性肿物,部分患者可伴有舌下区疼痛、舌部麻木和运动障碍。
肿块:口底无痛肿块,一般质地较硬,界限不清,有时与下颌骨舌侧骨膜粘连而不活动。
舌下区疼痛、麻木:舌神经受累可伴有舌下区疼痛、舌部麻木。
舌运动障碍:舌下神经受累可出现伸舌偏向患侧及舌运动障碍,影响吞咽及语音。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转移时可触及颈部肿大的淋巴结。
病因
舌下腺恶性肿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舌下腺恶性肿瘤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发生于舌缘、舌尖部的肿瘤,可能与附近慢性刺激因素如不良修复体,残根、残冠、锐利牙冠边缘等相关。
哪些人更易患舌下腺恶性肿瘤?
局部慢性刺激因素:如不良修复体,残根、残冠、锐利牙冠边缘等。
年龄:舌下腺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平均在 50 岁左右,可能与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局部外来刺激增多有关。
就医
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底肿物,伴或不伴疼痛,舌部感觉异常时,均应及时就诊。如肿块出现生长加速、疼痛或溃疡等一系列症状,常提示舌下腺恶性肿瘤为高度恶性或进展期。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舌下腺恶性肿瘤早期往往无明显疼痛不适,易被忽略。一旦发现口底有异常肿物,应尽快前往口腔颌面外科或肿瘤外科门诊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颌面外科
肿瘤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舌下腺恶性肿瘤?
口底肿物而非舌下腺炎或导管结石时,应考虑肿瘤。医生一般结合 CT、磁共振成像(MRI)、彩超等明确肿瘤性质,最终诊断以病理结果为准。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口内局部检查:明确肿块性质、大小、范围,与舌下腺、颌下腺及下颌骨的关系等。
颈部检查:检查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
头颈部 CT 或 MRI:明确肿瘤是否起源于舌下腺,并在下颌舌骨肌至舌系带以内;显示肿瘤的情况及是否侵及到周围组织。
体表超声: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及密度。
组织活检:可以看到肿瘤起源于舌下腺或者取代舌下腺实质,并排除来源于口底小涎腺的肿瘤及鳞癌。术前切取活检可能加速肿瘤进展及转移,快速、安全的穿刺细胞学检查是术前诊断舌下腺肿瘤较好的方法。
明确诊断需术中冰冻活检及术后病理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肿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肿物增长速度如何?
是否疼痛或有其他不适?
是否有舌运动、感觉异常?
是否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有哪些治疗方法?
需要做哪些检查以确诊?
是否需要处理肿物邻近的问题牙齿?
治疗
舌下腺恶性肿瘤的治疗,以彻底切除原发灶为主,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的范围、浸润程度、分期、组织学类型而定。早期诊断,尽早进行手术、放疗、化疗等规范化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颌颈根治术:术中扩大切除肿瘤及舌下腺,视情况切除下颌骨、颌下腺、神经等受累结构,并行颈淋巴结清扫。
游离皮片、皮瓣移植修复术:手术同期行游离皮片、皮瓣移植修复,以避免手术后发生瘢痕挛缩而导致舌体活动受限、张口困难等,影响患者进食及发音,对术后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术后辅助放疗、放疗:这是治疗舌下腺恶性肿瘤重要的辅助手段。高等级、高分期、边缘阳性的患者,需行术后放疗。
其他治疗方法
125I(碘125 粒子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将微型放射源植入肿瘤内,通过放射性粒子发出持续低能量的 γ 射线,破坏肿瘤组织,而正常组织不受损伤或仅受轻微损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单纯化疗:涎腺来源的恶性肿瘤对绝大多数化疗药物不敏感。
单纯放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舌下腺恶性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情况,与其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法有关。其中腺样囊性癌患者复发及转移多见,黏液表皮样癌复发及转移率较低[2]。
舌下腺恶性肿瘤有较好的 3 年生存率,但在随后的时间里,总体生存率逐渐下降,5 年及 10 年生存率较低。
日常注意
早期诊断、尽早手术,依情况术后辅助放疗、化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的关键。日常注意应注意以下事项:
及时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不良修复体、残根、残冠、锐利牙冠边缘等。
定期复诊,长期随访:手术后定期复诊,一般术后 1 月、3 月、6 月、1 年均应进行复诊。
定期检查:对原发于舌下腺的患者术后随访中,除注意是否有局部复发的同时,还应高度关注对肺部的检查,是否出现转移。
预防
舌下腺恶性肿瘤发病原因尚不明了,也没有明确有效的预防方法。减少外界因素对局部的刺激,可以降低舌下腺肿瘤发生的风险。
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戒烟酒。
避免局部刺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去除牙齿的残根、残冠和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刺激因素[3]。
及时治疗慢性溃疡及白斑、红斑等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