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垂体肿瘤
概述
垂体瘤是成年人第三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仅次于脑膜瘤和胶质瘤,占所有脑肿瘤的 12% ~ 19%[1]。可见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也增加。
垂体注是一个豆子大小的器官,在脑底部的中间位置,正好在鼻梁后方的深处,位于由骨组成的一个小窝内(蝶鞍)[1]。
大约 70% 的垂体瘤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功能性垂体瘤),最常见于青年人,症状取决于垂体瘤分泌哪些激素。
垂体瘤的症状跟其他疾病相似,易漏诊。多为偶然发现,即使无症状,也需要仔细检查和评估[1]。
垂体瘤几乎都是良性的,大多数治疗非常成功。可用药物、手术或放射治疗。
症状
并不是所有垂体瘤患者都有症状[3]。大约 70% 的垂体瘤有分泌激素注的功能(功能性垂体瘤),症状取决于垂体瘤分泌的激素。如果无功能性垂体瘤,会出现激素分泌减少的表现(垂体功能减退)[1]。
垂体瘤有哪些症状?
垂体瘤压迫的症状[3]:
头痛。
视力减退及视野缺损。
激素水平变化相关的症状[3]:
激素分泌过多:根据分泌的激素类型,决定临床表现。
激素分泌缺乏:大垂体瘤可导致激素缺乏,引起如下表现:
恶心和呕吐
无力
怕冷
月经减少或闭经
性功能障碍
尿量增加
体重减轻或增加
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垂体瘤:主要会引起库欣综合征,表现如下:
躯干和背部脂肪聚集
满月脸
四肢变瘦
高血压
高血糖
痤疮
骨质疏松
紫纹
焦虑、易激惹或抑郁
分泌生长激素的垂体瘤:
面部粗糙
手脚肥大
多汗
高血糖
心脏问题
关节疼痛
牙列不齐
体毛增加
儿童和青少年可能生长过快,或个子过高
分泌催乳素的垂体瘤:女性为月经紊乱、闭经和溢乳表现。男性可能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性欲丧失、乳房生长表现。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垂体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相关表现,如体重减轻、心率过快或不规则等。
垂体瘤有哪些危害?
垂体瘤通常不会明显生长或扩散。但垂体瘤可能引起以下并发症[3]:
视力减退
永久性的激素缺乏:影响人体的激素供应,可能需要激素替代治疗。
垂体卒中:垂体瘤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紧急处理。
病因
垂体是人体内分泌腺的“最高统帅”,能够控制一系列其他腺体和器官的激素分泌,如甲状腺、肾上腺、睾丸和卵巢。垂体将分泌的激素释放进入血液,血流把激素带到远处的腺体或器官,发挥作用[1]。
垂体瘤的病因是什么?
垂体瘤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下丘脑因素。
垂体因素。
环境因素,如放疗。
甲状腺、性腺、肾上腺功能衰竭。
垂体瘤有哪些危险因素?
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注病 I 型家族史的人,发生垂体瘤的风险会增加[3]。
就医
垂体瘤的症状跟其他疾病相似,易漏诊[3]。多为偶然发现,即使无症状,也需要仔细检查和评估[1]。
何时应就诊?
出现以下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1]:
闭经注。
未妊娠情况下出现溢乳。
生长过度(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
库欣综合征(如躯干和背部脂肪聚集、满月脸)。
其他表现:视力变化、烦渴、多尿。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
肿瘤内科
眼科
耳鼻喉科
肿瘤放射科
放射科
医生是如何诊断垂体瘤的?
病史采集:医生会询问症状出现时间、症状特点[2]。
体格检查:如神经系统检查等。
血液学检查:测定激素水平,确定过量的激素是否由垂体产生。
影像学检查:观察垂体和周围的脑部结构,确定激素分泌失衡是由于垂体瘤引起。
特殊检查:如肿瘤影响到视力,可能需要行眼科检查。
医生可能会问的问题?
有哪些异常的症状?
首次出现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
症状持续存在,还是偶尔出现?
这些症状对你有什么影响?
哪些情况能改善这些症状?
哪些情况会恶化这些症状?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服用过哪些药物,效果怎么样?
需要咨询医生的问题?
我的这些症状是什么引起的?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我的病情严重吗,会不会越来越差?
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各有什么利弊?
您推荐怎么治疗?
这些治疗会出现什么副作用?
治疗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项?
如果治疗没有效果,我该怎么办?
治疗
垂体瘤是如何治疗的?
治疗是为了切除肿瘤、缩小肿瘤、控制肿瘤的生长,或让激素水平再次达到平衡。很多垂体瘤不需要治疗,需要治疗的取决于肿瘤类型、大小、生长情况、患者年龄、健康情况等[3]。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有助于抑制激素注产生,缩小某些类型的垂体瘤[3]。
分泌催乳素的垂体瘤[3]
药物:溴隐亭和卡麦角林
不良反应:嗜睡、头晕、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意识模糊和抑郁等不良反应。一些患者服药后出现冲动行为,如赌博。
分泌生长激素的垂体瘤[3]:如果手术无法治疗,可以尝试以下药物治疗。
生长抑素类似物,一般每 4 周注射一次。
培维索孟需要每天注射,可能会引起肝损害。
替代垂体激素的治疗
手术治疗
垂体瘤压迫视神经,或肿瘤大量产生某些激素,需要尽可能地切除肿瘤[1]。
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切除肿瘤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
开颅手术。
放射治疗(放疗)
放疗可在手术前,也可单独使用。如果肿瘤持续存在,或手术切除肿瘤后又复发,引起药物无法缓解的临床表现时,放射治疗会有帮助。包括:
伽马刀立体定位放射治疗。
外放射治疗。
质子放射线治疗。
日常注意
垂体瘤治疗后的随访非常重要。即便已经在医院完成治疗,回到家中,医生还是希望能够严密监测。
生活中有什么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出现任何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再次出现,请立即去医院就诊。
如果接受了外科手术切除垂体瘤,通常需要抽血复查。一方面是为了查看激素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了观察剩余垂体注组织的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接受了放射治疗,几年内都需要定期复诊。肿瘤对放射治疗的反应难以预测,治疗的益处和副作用在几个月内才能显现。需要定期抽血,复查垂体功能。有时候需要做核磁共振检查,复查肿瘤情况。
如果在外科手术或放射治疗后,出现垂体激素水平下降,需要接受激素替代治疗,请按照医生的医嘱服用激素。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戒烟、健康饮食、规律锻炼并保持健康的体重。
预防
目前还没有预防垂体瘤的方法。如果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注病 I 型家族史,请跟医生探讨是否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垂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