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神经系统钩体病
概述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又称为神经系统钩体病,是指由于患者感染钩端螺旋体后,引起的以脑动脉炎及多发性神经根炎为主要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类疾病。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钩端螺旋体感染后引起的血管、神经炎症。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接触携带有钩端螺旋体的鼠、猪、疫水、食物及水源等。
本病表现为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抽搐瘫痪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青霉素是该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用庆大霉素,或四环素、红霉素等;针对患者病情的轻重可予相应的辅助用药;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随着病情发展,神经损伤严重可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由于钩端螺旋体病史属于人畜共患病,避免接触携带有钩端螺旋体的鼠、猪、疫水、食物及水源,可有效预防。
症状
本病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抽搐、瘫痪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的常见症状包括: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嗜睡、谵妄或昏迷,部分患者有抽搐、瘫痪等;
眼肌痉挛,咬肌痉挛,角弓反张,四肢痉挛等;
肌肉麻痹,吞咽困难,听觉减退,视力丧失等。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脑水肿:严重的脑膜脑炎时可出现,患者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喷射性呕吐,眼底内的视乳头水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脑疝(即脑组织受挤压产生移位)导致呼吸衰竭。
单神经炎:神经分布区疼痛、感觉异常、感觉减退等。
多发性神经炎: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包括疼痛、麻木、过敏;运动障碍,包括肌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晚期可有肌肉萎缩;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包括皮肤发凉、苍白、出汗障碍,皮肤粗糙等。
神经根炎:手、脚发麻,一般由远端向近端延伸;感觉异常的发生往往先于运动障碍,同时可出现以心律不齐、出汗异常、瞳孔收缩障碍、便秘、腹泻、排尿困难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脑神经瘫痪:肌肉张力增加,失去自主动作的能力,可伴有智力下降、语言障碍,感觉异常,晚期继发肌肉萎缩、痉挛、关节畸形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临床特点为偏瘫,失语,且反复多变。
病因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主要是由于钩端螺旋体经患者的口、皮肤、黏膜等途径侵入体内所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系统损伤。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早期钩端螺旋体侵入患者体内,产生大量的毒素,形成败血症,导致脑组织充血、出血,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等。根据钩端螺旋体的菌型、菌量及毒力不同,症状有所不同。而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在消灭菌体的同时也会出现超敏反应进一步加剧机体损伤。
哪些人容易患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
本病的危险人群包括农民,畜牧业从业者,屠宰场工人,兽医,地下工人(下水道或矿井工作),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区工 我们,野生动物接触者如饲养员及旅游者,士兵、探险者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高热;
全身酸痛;
乏力;
眼球发红;
淋巴结肿大;
小腿肌肉明显疼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剧烈的头痛、频繁呕吐;
嗜睡;
昏迷;
抽搐、瘫痪;
其他:咯血、呼吸困难,全身黄染,尿量明显减少(小于 400 毫升/天)、面部及四肢水肿等。
建议就诊科室:
传染病科
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等检查检验,可初步拟诊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抽血检查,了解免疫细胞的变化及贫血程度;
凝血时间:抽血检查,作用是协助诊断败血症;
尿常规:尿液检查,作用是了解肾功能情况;
生化全套:抽血检查,作用是了解肝功能情况;
脑脊液检测:为有创检查,通过局部麻醉下腰椎穿刺,收集脑脊液,再对脑脊液内的细胞、蛋白、糖等成分进行分析,协助诊断是否脑膜脑炎的类型。
病原体分离:从患者的血液及脑脊液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协助病因诊断,有助于早期诊断,但阳性率较低。
凝集溶价试验(凝溶试验):抽血检查,协助病因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适用于发病 7~8 天后的患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抽血检查,较凝溶试验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有助于早期诊断钩端螺旋体感染。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抽血检查,较凝溶试验阳性出现早,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基层医院就可以检测。
间接红细胞溶解试验:抽血检查,较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的灵敏性为高。
间接荧光抗体法:抽血检查,此法特异性较低。但能较早地检测出抗体时间及阴转时间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意义。
钩端螺旋体 DNA 探针技术:抽血检查,协助早期病因诊断。
DNA 基因扩增技术:抽血检查,协助早期病因诊断。
影像学检查:
脑 CT:显示脑梗死的面积,价格相对低廉,但有一定的辐射量。
脑 MRI:较 CT 能更清楚的显示脑组织水肿及梗死的情况,无辐射影响,但价格昂贵。
脑血管造影:可显示患者大脑动脉炎的改变,如血管阻塞的部位及程度,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以上不适症状?
近期去过哪里旅行?接触过什么动物?
职业是什么?
最近有没有赤脚下过沼泽、田地或者其他地方?
家里有没有饲养宠物?什么类型?
家里卫生条件如何?
身边有出现跟你一样症状的人吗?
之前出现过相似的症状吗?
有没有精神疾病史?
脑部有没有受过外伤?
现在有没有处于月经期或者妊娠期?
有没有什么食物、药物过敏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有此类症状?
我需不需要治疗?
如何治疗?医保有报销吗?需要手术吗?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有哪些治疗方法,有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个人物品是否需要消毒、隔离或焚烧?
会传染吗?我身边的人是否也要进行治疗?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治疗
明确诊断后首先进行病因治疗。国内首选青霉素,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用庆大霉素,或四环素、红霉素等。针对患者病情的轻重可予相应的辅助用药。
药物治疗:
青霉素:本病的首选治疗药物,作用是针对微生物感染源,杀灭钩端螺旋体。首次剂量后多数患者可突发发冷、寒战、高热,重者可发生低血压及赫氏反应。
庆大霉素,或四环素、红霉素等:适用于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可有耳毒性,肾毒性,恶心、呕吐,影响骨骼、牙齿的发育等不良反应。
甲硝唑:更容易进入大脑,增加药物对侵入脑中的钩端螺旋体的杀伤力。可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一般不影响治疗。
布洛芬:适用于发烧及肌肉疼痛的患者。可有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最常用的是地塞米松,适用于出现严重中毒症状的患者,可明显抑制组织血管炎症及机体自身的超敏反应。可能导致骨质疏松,高血压,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甘露醇:减轻脑水肿,缓解颅高压症状。可出现电解质紊乱,如恶心、呕吐,手脚麻木、无力,心律不齐等
改善脑部血管的药物:早期应用扩血管药物及抗凝药,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脑组织代谢,减少神经后遗症。
疾病发展和转归
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随着病情发展,神经损伤严重可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地提高钩端螺旋体病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通过正规的治疗,一般不会留下明显的后遗症。
日常注意
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赫氏反应。症状严重的患者还应密切关注病情。对于存在神经后遗症的患者,应在后续的治疗中加强神经肌肉的恢复及锻炼。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
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注意事项:当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水肿、全身皮疹,呼吸苦难,头晕等症状时,应当高度警惕药物过敏的可能,此时请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听力下降、泡沫尿等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时,请及时就诊。
地塞米松使用期间的注意事项:应当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否则可能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老年人及更年期妇女可适当补充钙片,减少骨质疏松的可能;哺乳期妇女,暂停哺乳;患儿应当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如有恶心、呕吐,咯血等症状,请及时就诊。
监测病情: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成人 16~20 次/分,儿童 30~40 次/分)、体温(腋窝温度 36~37 摄氏度)、血压(收缩压:90~140 毫米汞柱,舒张压:60~90 毫米汞柱)、脉搏(60~100 次/分)等,如有明显变化,请及时就诊。
其他:对于出现神经并发症的患者,急性期后,应当及时就诊神经内科,进行相应的神经肌肉治疗及恢复。
预防
由于钩端螺旋体病属于传染性疾病。存在一系列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其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避免接触污染水。除非确定水源是干净的,否则请不要喝未煮沸的水。由于钩端螺旋体病可通过其他身体部位进入体内,因此避免在淡水区域游泳,滑水,航行或钓鱼。
远离感染动物,尤其是野外大鼠。大鼠和其他啮齿动物是钩端螺旋体的的主要携带者。如果必须接触野生老鼠或者它们的栖息地,请做好防护措施。
驱鼠灭鼠。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食用病畜肉和生肉;瓜果蔬菜用干净的水洗净;使用消毒剂如漂白剂,溶剂,酸溶液和碘能够很好地杀灭钩端螺旋体。
注意周围环境,尤其是旅行时:在卫生条件差的国家,钩端螺旋体病更为常见,可能难以避免。建议提前 1 个月接种钩端螺旋体疫苗,如出现以上症状请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