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脊髓恶性肿瘤指发生在脊髓任何节段和马尾神经部位的恶性肿瘤。
脊柱的原发恶性肿瘤少见,约 10% 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发生于脊柱和骶骨,约 80% 的成人脊柱肿瘤是恶性肿瘤。脊柱原发肿瘤中,骨髓瘤最多见,其次是骨巨细胞瘤、脊索瘤、软骨肉瘤注。目前对于恶性肿瘤,还达不到根治的效果,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神经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且手术无法扩大范围切除,因此恶性脊髓肿瘤仍无法得到根治。
脊柱磁共振检查是检查脊椎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肿瘤的部位、大小、与邻近结构的关系通过磁共振可清楚显示,肿瘤的性质通过磁共振检查做出初步的判断。
椎管内转移瘤多来源于肺癌、乳腺癌、肾癌、前列腺癌。常见的转移途径是血源性途径,肿瘤细胞随血流到达脊髓周围的细小动脉,造成动脉栓塞,在局部浸润生长,形成肿瘤。
诊断技术的改进,及临床医生对脊柱肿瘤认识的不断深入,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在近些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肿瘤的整块切除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脊柱肿瘤的手术中。
疼痛常是脊髓恶性肿瘤首发的或最突出的症状。脊髓肿瘤患者的疼痛主要是因背根神经受到侵犯或牵扯,亦可因脊髓的前外侧束受到压迫或刺激引起。然而在脊髓内肿瘤并不完全如此,此类肿瘤的疼痛机制尚未清楚。可能是软脊膜的神经受到侵犯或压迫所致。
症状
脊柱的原发恶性肿瘤少见,约 10% 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发生于脊柱和骶骨,约 80% 的成人脊柱肿瘤是恶性肿瘤。脊柱原发肿瘤中,骨髓瘤最多见,其次是骨巨细胞瘤、脊索瘤、软骨肉瘤注。骨母细胞瘤等脊髓肿瘤包括脊髓内肿瘤和脊髓外肿瘤。脊髓内肿瘤简称髓内肿瘤,它包括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原发性肿瘤包括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海绵状血管瘤、脂肪瘤、转移瘤和结核瘤,其中星形细胞瘤多为恶性肿瘤。脊髓外肿瘤包括神经鞘瘤、脊膜瘤、终丝室管膜瘤,其中终丝室管膜瘤趋向于恶性,及可以发生椎管内转移,硬膜外肿瘤大部分为转移瘤。
脊髓恶性肿瘤有哪些症状?
疼痛:疼痛常是脊髓肿瘤首发的或最突出的症状。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痛,间隙性痛、钝痛、锐痛等。脊髓颈段的肿瘤可引起枕部、颈部、肩部及上肢的疼痛。脊髓胸段的肿瘤常引起肋间神经痛,甚而引起胆绞痛,肾绞痛等。脊髓腰段的肿瘤,可引起马尾神经痛或坐骨神经痛。
感觉、运动障碍:出现感觉障碍时可感觉某一区域的麻木,有的是主观麻木,客观检查正常,但多数患者出现身体某一平面、某一肢体或某一区域的感觉改变。
运动障碍:表现肢体无力、行走不稳、举止笨拙、活动不灵、跛行等。
直肠、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通常为最初症状。患者感觉排便、排尿费力,或有排便、排尿未尽之感。在女性患者可有假性尿失禁现象。在男性患者可诉有阳痿。
其他在部分脊髓恶性肿瘤的患者可出现视力下降的表现。
病因
恶性脊髓肿瘤包括胶质瘤和肉瘤,起源于结缔组织。神经纤维瘤是许旺细胞瘤的一种类型,可以由许旺细胞和其他周围支持细胞发生。最常见的脊髓转移瘤常起源于肺、乳腺、前列腺、肾、甲状腺。淋巴瘤注也可扩展到脊髓。
大约 3% 的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起源于脊髓内。这些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似乎以 30 岁年龄组居多。儿童组髓内肿瘤也较为常见。大约 60% 的肿瘤发生于颈椎和颈胸交界部位的脊髓内。胸椎、腰骶椎或脊髓圆锥部位均可发生,但终丝(脊髓圆锥向下延为一根细长的无神经阻滞的丝,治愈尾骨背面的骨膜)部位较为少见。
椎管内转移瘤多来源于肺癌、乳腺癌、肾癌、前列腺癌。常见的转移途径是血源性途径,肿瘤细胞随血流到达脊髓周围的细小动脉,造成动脉栓塞,在局部浸润生长,形成肿瘤。
黑色素细胞瘤、黑色素瘤、纤维肉瘤、黏液瘤亦为最常见的髓内转移瘤。
胶质母细胞瘤:又称多行性成胶质细胞瘤,简称胶母细胞瘤。为恶性肿瘤。可很快侵及整个脊髓断面。病情发展快,病程短,平均病程 5~6 个月。预后凶险。
就医
脊髓恶性肿瘤是一种缓慢发展的疾病,危害在于持续性、进行性压迫脊髓、脊神经,导致脊髓及脊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如果出现持续、进行性加重的脊柱部位疼痛、麻木,肢体疼痛、麻木,上肢无力或下肢行走不稳,大小便费力,行走不稳,则应当考虑肿瘤的可能性。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存在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体征,如部位较固定、常局限于一处并沿受累神经根分布区放射,性质如刀割针刺或烧灼样的疼痛,常呈间歇性发作,在用力咳嗽或打喷嚏时加重或诱发。受损脊髓平面以下的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麻木或蚁走感)。括约肌功能损害,便秘、小便急促甚至大小便失禁。四肢肌力减弱,伴有肌肉萎缩。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如何诊断脊髓恶性肿瘤?
充分了解病史有助于与其他脊髓病变鉴别,如退行性病变、炎症注、出血等。若起病急,症状重,甚至发生截瘫,在考虑脊髓肿瘤时,应与炎症性出血性疾病相鉴别。腰椎穿刺对于鉴别炎症或出血性病变有一定帮助。X-线平片及脊柱 CT 检查仅能提供脊髓肿瘤的间接征象,而 MRI 扫描则是诊断脊髓肿瘤最重要的检查,其可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及脊髓形态变化,且增强扫描有助于定性诊断。
脊髓血管造影检查可了解脊髓血管性肿瘤的供血及回流情况,有助于手术治疗。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则对准确评估脊髓和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及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X 线脊柱平片检查:有 30%~40% 的椎管内肿瘤可引起相应节段椎骨骨质的改变,包括椎管直径增加,椎弓根变窄,根间距增大,椎间孔扩张,椎体后缘受压吸收、椎体及邻近骨质吸收和破坏、椎管内钙化斑及椎旁软组织(肿瘤)影。以椎间孔和椎弓根改变最常见。
CT 扫描检查:静脉注射增强对比剂可清楚显示肿瘤影像。
椎管造影 CT 扫描(CTM):髓内肿瘤表现为脊髓增粗、蛛网膜下腔变窄;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显示脊髓移位、变形,蛛网膜下腔在肿瘤侧明显扩大,在肿瘤对侧变窄;硬脊膜外肿瘤显示脊髓移位、变形及双侧蛛网膜下腔变小。
脊髓磁共振(MRI)检查:目前最有诊断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不仅能从矢状位、冠状位、轴位三个方向立体观察病变,对病变进行精确定位,还能观察到病变与脊髓、神经、脊柱 骨性结构的关系。经过注射顺磁性造影剂 gd-dtpa 后,根据某些肿瘤自身的影像学特点就能作出定性诊断,这样术前就能对肿瘤做出定位诊断,甚至可确定部分肿瘤的性质,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及综合治疗帮助很大。
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持续稳定?
症状是否突然出现?
有无受过外伤?
疼痛位置是否固定、常局限于一处?
感觉异常时,性质是否如刀割针刺或烧灼样?
是否有便秘、小便急促甚至大小便失禁、
是否有过肢体无力?
是否自行服用药物及推拿、按摩。理疗过?
患者可能会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需要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通过服用口服药物可否治疗?
是否可以暂时观察?
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大概多久?
手术治疗时风险是否很高?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住院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对于高度恶性的脊椎骨肉瘤、软骨肉瘤注、尤文肉瘤患者,必须行全脊椎切除术,术前应进行规范化疗。对于脊柱骨髓瘤的治疗,如果肿瘤破坏整个椎体,导致椎体压缩,压迫脊髓,则需行前路手术切除患椎,植骨内固定。当然,对脊柱骨髓瘤的治疗必须是综合性的,术后配合化疗药物治疗。
近年来随着更为有效的化疗药物的出现,医生可制定更完善的化疗方案,抗癌药物的疗效得到了提高。
日常注意
如有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就医,不要擅自进行理疗、按摩、推拿、针灸等事宜,不适当的康复理疗有可能加重疾病。
日常注意生活中饮食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度锻炼,避免剧烈活动。
预防
适度锻炼身体:合理的体育运动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和释放压力,而且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
注意卫生:勿食发霉变质、过期或者烧焦发黑、发糊的食物,另外熏烤腌泡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保护环境:要注意保护环境,饮用优质水,及时应对大气污染,做好防护措施,减少患癌几率。
如有不适,应当及时就诊,做好日常体检工作。
医务工 我们做好疾病宣传与科普工作,加强居民对疾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