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脊髓出血
概述
脊髓内出血,是指脊髓及脊髓腔急性出血导致脊髓功能突发性完全丧失的一类疾病,起病迅速、危险性高。
本病目前尚无流行病学数据。
引发脊髓内出血的病因包括外伤、脊髓血管硬化、脊髓血管畸形等。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危职业、脊髓畸形家族病史等。
脊髓内出血可分为脊髓硬膜下出血、脊髓硬膜外出血和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
脊髓内出血发病迅速,多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截瘫或四肢瘫痪的症状,多伴有较为剧烈的背痛、感觉缺失及大小便失禁等。
本病的诊治要点在于快速确诊,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及对症的药物治疗,后续的恢复阶段以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为主。
脊髓内出血危险程度高,容易导致残疾,使患者无法站立行走甚至完全失去行动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打击。
脊髓内出血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目前的医学技术发展程度,许多患者都会留下后遗症,积极的康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恢复一定的脊髓功能。
症状
脊髓内出血多在外伤后发生,表现为忽然出现的截瘫或四肢瘫痪,伴有剧烈背痛及感觉功能的受损。
脊髓内出血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脊髓内出血的常见症状包括:
截瘫:突发的脊髓出血,引发截瘫,起病迅速,表现为脊髓受损所累及的水平面以下的躯体无力,瘫痪。若为颈部和胸部节段的脊髓出血,可出现四肢瘫痪。
背痛:多伴随瘫痪症状一起出现,表现为难以忍受的剧烈背痛。
感觉异常:脊髓内出血可导致受损脊髓平面以下的感觉异常,多表现为痛觉、温度觉、触觉的减退甚至缺失。
大小便异常:由于脊髓内出损伤了脊髓神经,影响膀胱和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可表现为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
脊髓内出血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严重的脊髓内出血可引发截瘫,导致患者被迫长期卧床,易并发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骨质疏松等。患者由一个健康人忽然变成残疾人,心理上往往有巨大的落差,易得严重的抑郁症。
病因
外伤是脊髓内出血的最常见病因,其他病因还有出血性疾病,先天性脊髓血管畸形等。
脊髓内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外伤如背部受伤、摔伤、腰部受伤;
剧烈咳嗽、剧烈呕吐及举重物等;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如患有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脊髓血管硬化和先天性脊髓血管畸形。
哪些人容易患脊髓内出血?
老年人;
从事高危工作(如建筑工人、空调维修人员、杂技演员等有摔伤风险的人);
血友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白血病;
先天性脊髓血管畸形;
脊髓血管硬化;
脊髓动脉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突发截瘫,躯体和下肢无力或四肢无力;
胸腰背部剧烈疼痛;
感觉功能异常;
严重外伤;
大小便失禁。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脊髓内出血?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综合分析后可明确诊断脊髓内出血。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是常用的神经系统疾病检查方法。为有创检查,脑脊液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及脊髓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作用,脊髓内出血的患者脑脊液的中可见分布均匀的血,也有部分患者脑脊液检查正常。
电子计算机 X 线断层扫描(CT):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在脊髓内出血的早期即可出现特征性的高密度影,能够准确、快速地诊断脊髓内出血并明确出现位置及出血量。此外,CT 增强检查还能够发现脊髓血管畸形。
磁共振成像(MRI):是常用的无创性检查,可准确地显示脊髓内病灶的形状及部位,但对脊髓内出血早期的诊断作用有限,一般用于脊髓内出血治疗后的复查,能判断脊髓血肿的变化。
脊髓血管造影:对有脊髓血管畸形家族史的患者或脊髓内出血恢复期的患者适用,可初步判断脊髓血管畸形。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DSA)是脊髓血管病诊断及分类的最佳方法。可显示脊髓血管的形态、大小、范围,判断脊髓内出血的风险,对手术治疗有指导作用。
凝血功能检测:对于非外伤引起脊髓内出血的患者,需进行凝血功能检测以明确是否患有出血性疾病,常用的检查项目有凝血酶原时间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凝血酶时间检测、纤维蛋白原检测。
其他检查: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的检查,如血常规、生化、电解质、心电图检查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从事什么工作?
有什么症状?下肢是否有力气?四肢及身躯是否有感觉?
症状出现前,腰背部是否受过严重外伤?是否进行剧烈的运动?
有什么基础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还需要做什么检查?
需要做手术吗?
需要做什么治疗?能恢复到什么程度?需要多长时间?
是否会留下终身残疾?
治疗
应急手术清除脊髓内的血肿是脊髓内出血的常见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脊髓水肿、防止脊髓再出血、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脊髓内出血急性期过后的康复治疗对受损脊髓功能的恢复也十分重要。
药物治疗
止血药:加速血液凝固或降低血管通透性以达到脊髓内止血效果的一类药物,常用的药物有氨甲苯酸注射液、垂体后叶素、维生素 K 等。
脱水药物:甘露醇是常用的脱水药,副作用较少,能够减轻脊髓水肿。
激素治疗:在脊髓内出血的早期,可选择使用激素治疗,减轻脊髓内的炎症反应,减轻水肿。
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神经营养药(甲钴胺、维生素 B1、维生素 B12 及神经营养因子等)。
镇静止痛药:对于脊髓内出血伴有剧烈腰背部疼痛的患者,可使用吗啡、卡马西平、硫喷妥钠等药物止痛。
手术治疗
手术清除血肿:脊髓内出血应迅速进行手术,清除脊髓内的积血,减轻血肿对脊髓的压迫。
手术治疗脊髓血管畸形、脊髓动脉瘤:显微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及动脉瘤,可预防脊髓内出血的再次发生。对于患有脊髓血管畸形或脊髓动脉瘤的患者,可进行预防性的手术。
其他治疗方法
平卧:脊髓内出血患者应立刻平卧,以防止出血加重,平卧位也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康复治疗:脊髓内出血患者可出现下肢的无力、瘫痪,在脊髓内出血的急性期过后,需要进积极的康复训练。常用的康复训练有关节活动度保持训练、腰部力量训练、站立训练、平衡训练、力量训练等,康复训练方案要根据患者病情针对性设计。此外,针灸、电刺激疗法、超声疗法及高压氧疗法也常被用到脊髓内出血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矫形器和支具的使用:步行矫形器对脊髓内出血致截瘫的患者早期的站立和步行提供了支持和保护,部分截瘫患者可通过使用步行矫形器和支具得到足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行走移动能力。在支具和矫形器帮助下的自主行动也可防止患者骨质疏松,改善血液循环,亦有助于帮助患者克服悲观、抑郁的情绪。
疾病发展和转归
轻度脊髓内出血的患者若得到及时的治疗,止血并清除积血,经积极的药物治及康复治疗,肢体无力的症状可得到很好的改善。
严重脊髓内出血或脊髓内出血早期没有得到治疗,出血进展压迫脊髓组织导致脊髓神经坏死,截瘫或四肢瘫痪的患者即使得到积极的治疗,也仅能够恢复部分运动功能,留下终身的残疾。
日常注意
脊髓内出血往往使患者丧失部分甚至全部的行动力,对日常注意生活造成严重的打击,日常注意生活中的康复训练和截瘫患者的日常注意生活护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十分重要。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瘫痪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截瘫患者的下肢往往处于完全无力状态,只能被动卧床,需要做被动运动以维持关节的活动度(防止关节粘连),常用的有屈髋屈膝的抬腿动作及踝关节的活动。同时,为了防止压疮和肺炎,家属及护理人员应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保持皮肤和床单的清洁。
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及其家属应依照专业康复医生设计的案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并根据需要学习使用支具及矫形器。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训练以恢复性运动训练为主,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训练,患者及家属应耐心、积极配合治疗。早期训练时需要家属陪护,防范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防止摔伤。
心理护理:严重脊髓内出血的截瘫患者,由于在短时间内由健康的人变成几乎无法行动的残疾人,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患者常有焦虑、抑郁的情绪。在漫长的康复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容易情绪失控,消极对待治疗。家属应耐心劝导,帮助其疏解情绪。
营养饮食:脊髓内出血恢复期的患者应选择高优质蛋白饮食,如鱼肉、虾、奶制品、蛋类等,配合服用神经营养药物及 B 族维生素。
预防
脊髓内出血的预防主要在于危险因素的预防和及早发现并治疗可能导致脊髓内出血的原发病。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避免脊髓内出血危险因素:从事高危职业的人应注意安全保护措施。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有脊髓血管畸形遗传背景的人,应及时进行基因检测和脊髓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患病风险,必要时选择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