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神经鞘瘤是什么?脊髓神经鞘瘤怎么办?脊髓神经鞘瘤症状有哪些?

非肿瘤性骨瘤反应性增生导致的根尖周纤维结构不良。多发于中年女性,一般 40 岁左右居多,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非肿瘤性骨瘤反应性增生是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的主要原因。根据临床病症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 3 型。第一型是轻微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是 X 线片发现根尖区阴影,一般怀疑慢性根周炎;第二型是患者出现牙松动、骨髓炎症状、牙齿疼痛等,医生怀疑已产生病变;第三型是患者已出现明显面部症状,如肿胀疼痛,临床出现占位性改变,初步怀疑为肿瘤。X 线片根尖区出现阴影,患者出现牙松动、骨髓炎、拔牙创口难愈合,严重出现面部肿胀、疼痛等是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状。主要治疗方法是拔牙的同时把病变区域彻底刮除。如果不是严重的症状或者无症状,可暂时不需要处理。该病随着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患者容易出现牙齿松动、疼痛等症状,初期不易被发现,严重则出现面部肿胀等情况,需要及时进行病变区域刮除,否则导致严重口腔问题。该病早期极易误诊为慢性根尖周炎,需进行持续观察。

概述

脊髓神经鞘瘤,普遍认为是大多起源于脊神经感觉根(后根)的神经鞘膜细胞,可发生在椎管内的任何节段;它早期直接刺激和牵拉感觉神经,造成神经根性疼痛,随后逐渐发展压迫脊髓,造成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

本病是椎管内最常见的肿瘤,占成人硬膜下肿瘤的 25%,发病率为(0.3~0.4)/100000,病变多为单发,40~60 岁是发病高峰,无男女差别,其中约 2.5% 为恶性,约 50% 发生在神经纤维瘤病患者中。

肿瘤的发生与生长多认为是正常肿瘤抑制基因丢失,及其肿瘤基因激活所致。遗传学研究认为,神经纤维瘤病的两种类型,NF1 和 NF2 基因分别位于第 17 号和第 22 号染色体长臂上,均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高度的外显率。

神经鞘瘤可分为雪旺细胞瘤、神经纤维瘤和恶性神经鞘瘤。

患者常表现出相应脊髓节段的神经根性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

凡确诊或拟诊为脊髓神经鞘瘤者,均适宜手术切除;原则上肿瘤与其载瘤神经一并切除,以防复发。无法一期切除的哑铃形神经鞘瘤亦可分期切除。

脊髓神经鞘瘤可引起疼痛不适,有些较剧烈难以忍受;可引起感觉过敏,表现为蚁行感、发麻、酸胀感、发冷等,或者感觉减退;可引起运动障碍,导致不同程度的瘫痪;可引起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大小便障碍。

出现相应症状,应及时行磁共振检查,尽早手术,防止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如能全切肿瘤,复发率低。如出现急剧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考虑可能出现肿瘤出血卒中,应紧急就诊。

症状

脊髓神经鞘瘤的最常见症状为神经根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痛苦;不同部位的肿瘤,可以造成不同范围及程度的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可以引起患者大小便功能障碍。

脊髓神经鞘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脊髓神经鞘瘤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因脊髓神经鞘瘤多发生于脊神经后根(感觉神经根),肿瘤直接刺激和牵拉感觉神经,患者常会首先会出现相应节段的神经性疼痛。疼痛性质剧烈、尖锐、闪电样、烧灼样,放射到神经根支配的皮肤或者肌群,运动、牵拉或咳嗽时加重。上颈段肿瘤的疼痛主要出现在颈项部,偶向肩部及上臂放射;颈胸段肿瘤的疼痛多位于颈后或上背部,并向一侧或双侧肩部、上肢、及胸部放射;胸段的肿瘤常表现为背痛,放射到肩或胸部、腹股沟及下肢;胸腰段肿瘤的疼痛位于腰部,可放射至腹股沟、臀部、大腿和小腿部,以及腰骶部、臀部、会阴部和下肢。

感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占 20%。一般从远端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分为感觉过敏和减退两类。感觉过敏为早期主观感觉异常,表现为蚁行感、发麻、发冷、酸胀感、灼热。继之出现感觉减退,大多为痛、温觉及触觉的联合减退,最后所有感觉伴同运动功能一起丧失。

运动障碍为首发症状者占第 3 位。多表现为下肢拖拽,高位脊髓可出现病变侧手指运动无力。因肿瘤的大小及生长部位不同,患者瘫痪的程度、性质和范围各不相同。受累神经根和脊髓节段所支配的肌群出现肌无力、肌张力下降、肌萎缩、肌束颤动、反射降低或消失,呈现“软瘫”;病变以下的肢体呈现“硬瘫”:肌无力、肌张力增高、肌阵挛、放射亢进。

括约肌功能障碍往往是晚期症状,此时脊髓部分或完全被肿瘤压迫,表现为尿急或排尿费力,出现严重的尿潴留、尿失禁。

肿瘤的生长对脊髓的压迫程度不同,可出现脊髓半侧损害综合征与脊髓横贯性损害;脊髓半侧损害综合征(Brown-Sequard 综合征)表现为肿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瘫痪(硬瘫)并关节位置觉精细损害,病变对侧痛觉、温觉减退。脊髓横贯性损害表现为肿瘤平面以下肢体双侧肌力降低或消失,伴所有感觉均损害,排尿困难,尿失禁,有些患者存在阴茎异常勃起。

脊髓神经鞘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脊髓神经鞘瘤早期为神经刺激症状,后为脊髓部分受压症状和脊髓横贯损害三个阶段,可能出现疼痛、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造成运动不能、瘫痪、排尿困难。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肢体瘫痪,肌肉萎缩;

尿潴留,肾功能损害,尿路感染;便秘;

神经纤维瘤病可并发听神经瘤、发育畸形、颅内肿瘤、脊柱侧弯、脊髓空洞症、视神经胶质瘤、皮肤神经纤维瘤、视网膜错构瘤等。

病因

相当多的观点认为,肿瘤的发生与生长主要系基因水平的分子改变所形成。

脊髓神经鞘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正常肿瘤抑制基因丢失及其癌基因激活。

神经纤维瘤病可来自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也可来自自发体细胞突变;1 型(NF1)和 2 型(NF2)的基因分别定位于第 17 号和第 22 号染色体长臂上。

恶性神经鞘瘤少见,起源于周围神经的恶变。

哪些人容易患脊髓神经鞘瘤病?

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有可能并发脊髓神经鞘瘤。

就医

当出现不易完全缓解的或者反复发作的局部疼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时,应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反复发作或者不能完全缓解的局部疼痛;尤其有向其他部位放射的疼痛。

躯体或者肢体呈现异常感觉,如蚁行感、发麻、发冷、酸胀感、灼热感;有或者伴有痛觉、温觉感觉减退,关节位置觉和精细触觉减退,短时间内感觉障碍不能消失。

肌肉无力,肌肉萎缩,颤动,下肢拖曳,手指无力等。

在上述症状发生的基础上有尿急、排尿费力、尿潴留、便秘。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如上述症状急剧发生或出现加重,可能出现了肿瘤的出血卒中,应紧急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脊髓神经鞘瘤?

医生会根据患者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结合磁共振和 CT 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手段,可确诊此病,了解脊髓受压情况。

CT 检查:可了解病变附近的脊柱骨性解剖结构情况,显示肿瘤的钙化,鉴别来源于骨结构的肿瘤等,为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磁共振或者 CT 的血管造影:可了解肿瘤与椎动脉的关系。

X 线检查:可显示一些间接的异常,但已经少用。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什么症状?症状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各个症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症状最先发生的部位是哪里?疼痛发生在什么部位,向其他部位放射吗?肌肉无力最先出现的部位是哪里?

症状是如何发展的?各个出现症状的部位发生的先后顺序如何?

有无听力的问题?有无癫痫?身体有无牛奶咖啡斑?皮肤有无小结节?有无颅内或者其他部位的肿瘤?

家族中有无类似病变患者?或者有无确诊神经纤维瘤的患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脊髓神经鞘瘤是怎么引起的?

需要做什么检查?

如何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治疗可能的并发症有哪些?

是否遗传?

医保能否报销?

手术后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治疗

脊髓神经鞘瘤多为良性肿瘤,凡确诊或拟诊此病者,均适宜手术切除。手术治疗以全切肿瘤为治疗目的;若能早期发现肿瘤,早期手术治疗,大多数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肿瘤手术可能的并发症主要有蛛网膜炎、神经源性膀胱、局部麻木疼痛感等,椎管内肿瘤体较大或位于高位颈椎,术后可能出现呼吸衰竭,或手术后一段时间复发。脊髓功能的恢复与脊髓受压的程度与时间有一定联系。

治疗原则

良性脊髓神经鞘瘤对放疗和化疗均无效果。

恶性脊髓鞘瘤肿瘤措施为:大部分切除加局部放疗,化疗无肯定疗效。

手术治疗

原则上采取肿瘤与其载瘤神经一并切除;

椎管内外生长呈哑铃形的肿瘤,如无法一期切除,可分期切除;

发生出血卒中的肿瘤,行急诊手术;

体积小的无症状的多发的肿瘤,行临床及放射学监测;

恶性脊髓鞘瘤肿瘤行大部切除加局部放疗;

系统功能严重障碍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肿瘤压迫脊髓导致完全截瘫 3 个月以上者,恶性神经鞘瘤晚期已导致完全截瘫者,手术需慎重。

疾病发展和转归

良性脊髓神经鞘瘤患者的平均寿命与大体人群相同。脊髓功能的恢复,与脊髓受压的程度与时间有一定联系。恶性神经鞘瘤生存率为数月到 1 年。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需监测病情变化的患者,应定期就诊;

手术后患者早期根据情况戴颈托、腰围活动;

有尿潴留的患者至泌尿外科诊治,注意预防尿路感染。

预防

如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应及时就诊,尽早治疗。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硝苯地平片(香雪)的功效与作用-硝苯地平片(香雪)说明书

2023-8-3 2:17:57

保健

猪血都有哪些营养价值

2023-8-18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