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老年腔隙性梗死,老年腔隙性脑梗死
概述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老年人大脑内血管堵塞,导致大脑的某些部分坏死,坏死部分被自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了小的腔隙。本病多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上发生。
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发病年龄多在 60~69 岁,男性多于女性,约 3~5:1。此外,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占脑梗死发病率的 25% 左右。
各种原发疾病导致的大脑内血管堵塞,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本病无分期分型。
本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语言障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 、偏瘫等。
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治疗难点在于对原发疾病的治疗。治疗关键点在于恢复大脑供血,保护脑组织。
本病复发率高,多次复发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痴呆,甚至出现死亡。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但只有很少部分是难以干预的(如年龄),大部分都是属于不良个人习惯(如吸烟、饮酒),或多因素综合(如高血压、肥胖),这些因素是可以通过预防和对应治疗改变的。
症状
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抽搐等是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症状。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常见症状包括:
头晕头痛: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症状之一。
麻木:感觉一侧的面部和肢体麻木,感觉减退。
眩晕:感觉天旋地转,走路不稳。
记忆力减退。
反应迟钝:对事物的反应速度减慢,做事情需要思考一段时间。
抽搐:手和脚不自主的抽动。
舌僵:舌头活动度降低、感觉舌头僵硬。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嘴角向下垂,张口时嘴角歪向一侧,口水会不自主的流出来。
偏瘫:一侧面部及上下肢无力直至瘫痪,情况较重者,会出现走路不稳,摇摇晃晃等。
语言障碍:说话说不清楚,感觉吞吞吐吐的;单手扣扣子、打字等动作不稳,动作无力并且感觉较笨拙。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瘫痪;
血管性痴呆;
口语、文字的表达和理解能力丧失;
精神失常;
认知障碍。
病因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和心源性及动脉源性栓子等,导致大脑内的血管被栓子堵塞,从而引起大脑被堵塞部位缺血。大脑组织长时间缺血,导致部分大脑的坏死,从而导致该疾病。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高血压:高血压是本病最主要的病因。高血压会导致颅外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维持大脑血液供应的血管功能受损,使脑部容易发生堵塞。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时动脉血管弹性降低,从而会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无法维持大脑正常工作。
糖尿病和高血脂:糖尿病和高血脂会导致脂质代谢紊乱,血液的黏稠程度增加,从而更容易在血管内皮表面形成血管内斑块,且不易溶解,斑块不断发展,最终形成栓子。
心源性及动脉源性栓子:
心源性栓子:有原发的风湿性心脏病或非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内的附壁栓子脱落下来,随着血液被运输到大脑内,从而造成大脑血管堵塞。
动脉源性栓子:动脉粥样硬化、夹层动脉瘤等疾病,患者血管内的血栓脱落,随血液被运送到大脑里,从而堵塞大脑血管。尤其是升主动脉、颈动脉中的粥样硬化斑脱落形成的栓子,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
下列危险因素与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有关,但不易改变:
年龄 :60~69 岁为本病的高发年龄段。
性别 :虽然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发生,但本病更多见于男性。
下列危险因素与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有关,且可以改变:
高血压患者: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长期舒张压高于 100 毫米汞柱的患者,由于血压升高,导致血管弹性降低,更容易被堵塞。
患有相关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如糖尿病、高血脂、类风湿性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老年患者,更容易引发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
喜欢吸烟、饮酒的老年人:吸烟、饮酒会影响大脑内血液供应与血液成分,增加患病风险。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头晕头痛
肢体麻木
眩晕
记忆力减退
反应迟钝
抽搐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剧烈头痛且难以缓解。
呕吐,若呕吐物呈咖啡色(酱油色或棕黑色)液体,表示病情非常严重。
不自主的流口水且嘴巴歪向一边。
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喝水或吞咽时会出现呛咳。
神志模糊不清、呼吸不顺,严重的可出现深度昏迷,无法唤醒。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医生如何诊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
当医生怀疑是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时,通常通过问诊、心电图检查、CT 及 MRI 扫描来进行综合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问诊:详细询问病史,平时的症状及表现,以便对疾病做初步判断。
CT 检查:CT 可以显示大脑深处的微小梗死病灶的位置,帮助医生诊断。
头颅 MRI 检查:头颅 MRI 检查具有良好的三维定位能力,可以更清楚地显示颅内解剖结构,可以检查出 CT 无法检查出的位于脑实干及小脑部位小于 5 毫米的病灶。
心电图、血压监测:心电图与血压测量,可以直接反应患者目前的疾病发展情况。
脑电图检查: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有明显异常,医生可以通过脑电图的异常率判断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大小。
脑血流图及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壁弹性及血流量下降会导致脑血流图改变。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能准确测定血管狭窄的程度,而且可以动态探察血栓的大小、多少及流动状态。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过哪些症状?这些症状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是否有过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基础疾病?
是否有抽烟、酗酒等的习惯?
是否出现过不自主流口水,一侧肢体感觉出现异常,意识模糊的情况?
之前是否做过相关检查?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可能是什么疾病导致我出现这些症状的?
我需要做哪些相关检查?
是否可以彻底治愈?
可能采取哪些治疗手段呢?
治疗花费高吗?哪些治疗费用在医保范围内?
平时生活需要注意点什么?
治疗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液凝集成为血栓的风险。
其他治疗方式
病因治疗:当患者因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等,而导致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时,可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以此来达到治疗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目的。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病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多次复发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痴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加重病情,威胁到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老年人腔隙性梗死短期治疗后效果良好,多数病人可以在 2 周内完全恢复;在发病早期积极诊断并得到相应的治疗,可以大幅度降低复发率。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一定要谨遵医嘱,服用相应药物治疗已存在的基础疾病,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药量。
饮食:日常注意饮食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尽量在家吃饭,肉类以鸡肉与鱼肉为主,每天吃盐小于 6 克;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绿叶蔬菜、时令水果。不能吃咸鱼咸菜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以及饼干蛋糕等高脂食物。
运动:适度的体育活动有益健康,每周保证 3~5 次,每次 30~60 分钟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等,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洗碗、扫地等。
及时复诊:本病有较高的复发率,所以平时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再次出现头晕头痛、手脚抽搐、肢体麻木、眩晕等表现时需及时就医复诊。
提高家属对发病先兆的关注意识:提高家属辨别脑血管病先兆的能力,当患者出现相关先兆症状时,如出现无法站稳、没有意识的嘴巴歪斜、无法控制的流口水等,及时将患者送至医院就诊。
保持精神舒畅:遇事尽量做到不生气,保持心情平静。若是情绪不佳,可寻找一些能够让自己放松、愉悦的方式舒缓心情,如户外慢跑、听音乐、看电影等。
戒烟戒酒。
注意气温骤变:气压、温度明显变化的时候,需要及时增添衣物,及时改变出行方式等,避免骤变的天气刺激导致发病。
预防
本病的主要预防方法是积极治疗相关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变因素:
高血压患者:长期规律降压药物治疗,每天检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血压标准一般为高压 130 毫米汞柱,低压 80 毫米汞柱。
患有相关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听从医生建议,积极治疗各项原发疾病。如高血糖患者要坚持降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高血脂患者要遵医嘱服用药物降低血脂,平时注意饮食,避免食用高油高脂的食物如油炸食品、饼干等。
戒烟戒酒。
对于不可变因素:
老年人群要注意每年定期体检,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平时可以多散步、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各项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