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概述
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老人伤后 3 周以后,颅内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该病症状表现不典型,临床上常与脑肿瘤、脑血管病等相混淆。
该病是老年人常见的颅脑损伤,发病率大约占老年人脑颅外伤的 30% 左右。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残率和致死率远高于青年人,其病死率为 1.3%~2.5%。
颅脑外伤是最重要的病因,此外,脑萎缩和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等因素会参与发病过程。需要长期服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行动不便等老年人为该病的高危人群。
本病无相关内容。
该病首要表现在神经及精神状态的改变,比如突发的老年痴呆、人格改变、记忆障碍,突然丧失定向力、判断力和自知力,表现为患者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丧失。
本病主要依靠手术治疗,对必要的患者进行脑部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手术动作要轻柔,手术时要防止颅内压过低引起的脑出血。治疗难点在于老年人术后脑部恢复能力差,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受该病影响比较大,不过经过及时准确的治疗。一般情况下,很少出现后遗症或死亡,总体来说,预后良好。
老年人普遍存在脑萎缩,以及轻微暴力的外伤就可能引发该病,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下,血肿会不断扩大。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在生活中,一定要当心,老人家去哪里,最好有人陪同。
症状
该病神经精神症状突出,但是很少发生偏瘫、昏迷和意识障碍。
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常见症状包括:
痴呆:表现为神志不清,对外界的反应较慢,丧失思考力和判断力。
性情突变:表现为突然冷漠,对亲人朋友态度由喜欢到讨厌,还可能喜欢以前很讨厌的人,跟之前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大相径庭。
记忆障碍:比如忘性大,常常记不住近期发生的时期,或是记忆错乱,张冠李戴,导致对现实的认识出现偏差。
定向力丧失:比如分不清方向,不知前后左右,东南西北。
判断力丧失:比如精神恍惚,没有办法集中能力思考,没办法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
自知力丧失:比如呆傻,不言不语,神情呆滞,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常见并发症包括:
肺部及血肿腔感染
低颅压
应激性溃疡、血肿复发
心肾功能不全
血栓性静脉炎
病因
最主要的病因是颅脑外伤。
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不小心跌倒,造成颅脑外伤。
不小心磕到头,造成颅脑外伤。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需要长期服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的老年人:例如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
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比如患过中风的老年人,长期瘫痪在床的脑年人,经历过车祸造成脑损伤的老年人。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脑萎缩严重的老年人,造成脑萎缩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外伤,肿瘤,激素分泌失调,寄生虫感染等因素,因为各种因素严重脑萎缩的老年人很多概率上会患该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痴呆;
性情突变,脾气暴躁;
记忆障碍,不如记忆错乱,记不住东西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痴呆加重;
分不清方向;
分不清左右;
迷迷糊糊,神志不清;
并发感染,电解质紊乱:腹痛、腹泻、脱水。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
当医生怀疑是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时,将通常进行问诊、视诊、血液检查、脑部 CT 或核磁共振检查,在初步问诊、视诊有结果后,可能进一步通过血液检查中白细胞升高,脑部 CT 或核磁共振成像等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问诊:询问患者及其家属,近期或近几年的外伤史和既往病史,如果患者提供外伤史,则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血液检查:白细胞数值测定。可以诊断疾病是否伴有感染。
脑部 CT 或者核磁共振 MRI 检测:老年人记性差,如果患者不能提供外伤史,就需要依靠脑部 CT 或者核磁共振来区分该病与脑肿瘤、脑部血管疾病。精神性疾病等,以及根据医学影片,进行最终确诊。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主要有哪些症状?
症状出现多久了?
是否患有高血压疾病?
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
是否长期服药?
是否经历过外伤?
是否曾经跌倒?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这病对身体有什么伤害吗?
治疗周期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主要依靠哪种治疗手段?
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治疗
本病主要依靠手术治疗,并发症主要依靠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为了预防感染,术后应立即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治疗。
利尿药物:出现颅内高压的病人,应及时给与利尿药物,降低颅内压,防止血肿破裂而引起的心脑血管重急症。
手术治疗
血肿放液手术:通过手术,可以消除血肿,减轻病情,有效预防并发症。为老年人进行手术,医生会采取柔和的方式,进行血肿清除,以预防手术时候颅内低压。
其他治疗方法
体液补充:术后采取头低卧位、充分补充液体,能够有效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能够有效预防颅内低压。
疾病发展和转归
如果未接受治疗,由于老年人抵抗力和生理机能衰退,脑外伤恢复起来比较慢,比起青年患者,老年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更高。
积极治疗之后,会有不错的健康状态和生存效果。总体而言,经过及时的治疗之后,患者预后一般良好,很少有后遗症和死亡,死亡率不到百分之二。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做了手术,要采取侧卧位,按照医嘱服药,积极预防术后感染,小心护理伤口,防止伤口感染;在生活各处,做好防护,防止病菌感染,比如饮食、衣服、住所环境的卫生,都要做到干净、卫生。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 根据医嘱服用杀菌、杀病毒的抗生素,如果出现不适应症状,要及时就诊。
术后、用药复查:术后按时服药,根据医嘱加减用药量。出院半个月,要复诊一次。如果没有其他症状,以后要进行体检,每年一次。如果有并发症,要定期复诊,直到病情稳定。
饮食:
饮食以清淡为主,要好消化、好吸收,比如小米粥、红薯、山药、挂面,炖白菜等;不要吃油腻的重口味食物,比如烧烤、水煮肉片、油炸食品。
给老年患者吃的食物,一定要煮熟,防止因病菌入口而引发感染。
运动:
最好不要进行剧烈运动,行动不便的老人,出门应该有家属陪同。
在天气好、空气好的季节,老人可以在家属的陪伴下,去公园或者环境好的地方散步、下棋。
其他:
老年患者要戒除烟酒,防止病菌感染,防止呼吸道疾病。
家人要时常为老年人洗澡或是擦拭身体,保持身体干净,皮肤干燥,积极预防感染。
老人子女要多陪伴老人,如果老人长期卧床,一定要时常为老人翻身、擦拭身体。以及换洗被褥和衣服。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患有长期慢性病的老人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比如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要按时服用降压药吗,预防脑梗的发生;患有糖尿病的人,要按时注射胰岛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衰竭。
行动不便的老人,出门最好有家人陪同,尽量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和道路不平坦的地方。
针对不可变因素:
如果已经发生脑部外伤,要及时进行检查,积极预防硬膜下血肿的发生。
长期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老人,要预防跌倒和摔倒,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出远门,一定要有人照顾和陪伴;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配一个适合的手杖或者轮椅;雨雪天气,老人家最好不要出门,以防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