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巨细胞瘤是什么?颅骨巨细胞瘤怎么办?颅骨巨细胞瘤症状有哪些?

疖是一种单一毛囊及其附件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局限于皮肤浅层组织。有多个疖同时或者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位时称为疖病。主要的病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皮肤不洁、擦伤、糜烂是危险因素。患处的皮肤出现硬结,表现为发红、肿胀、皮温增高、疼痛,即典型的“红、肿、热、痛”炎症表现;2~3 天内硬结顶部出现黄白色脓头,疼痛更加明显。主要治疗方法为局部与全身结合治疗,增强抵抗力,去除各种降低机体抵抗力的潜在疾病,局部保守治疗,避免刺激,限制活动,全身症状显著的患者可给予磺胺类抗生素治疗。治疗的关键点在于局部避免挤压、烧灼、针刺等疗法,以免形成严重的并发症。治疗难点在于致病病原菌毒力强,炎症发生时疼痛明显,患者喜欢针刺、挤压以缓解局部压力增高所造成的疼痛,从而造成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给治疗带来困难。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疖与疖病最容易引起全身并发症,疖的致病菌毒力强,面部双侧口角与鼻根部连线构成的“危险三角区”内的静脉常没有瓣膜,颜面部表情肌和唇部的生理性活动容易使感染扩散,可造成海绵窦血栓静脉炎、脑膜炎、脑脓肿等,细菌若进入血液,可造成菌血症、脓毒血症,从而可出现重要脏器(如肝、肺等)的转移性脓肿。疖的预防主要是防止鼻腔、肛周等带菌部位的细菌引起自身感染,诊断时注意与痈、汗腺炎鉴别。

别称

颅骨破骨细胞瘤

概述

颅骨巨细胞瘤,是指发生于颅骨的骨巨细胞瘤。该肿瘤为低度恶性肿瘤(增长较缓慢,但可发生转移),具有侵袭性,可侵蚀周围颅骨组织。

颅骨巨细胞瘤罕见,只占同期颅内肿瘤的 0.1%。蝶骨(位于眼眶内)和颞骨(位于两耳上方)是最常受累的部位。颅骨巨细胞瘤可发生于新生儿;也可发生于老年人,但青壮年好发。平均发病年龄 32.6 岁,女性发病率(56%)稍多于男性(44%)。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有关。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接触电离辐射注、有肿瘤家族史、职业接触油漆、铅、汞、农药等。

头痛是本病常见的症状,脑神经损害的症状与体征则与肿瘤的部位有关。本病可有视力下降、眼球运动困难、咀嚼无力、听力下降、面瘫等症状,此外,还包括嗅觉减退、味觉减退等。

手术切除肿瘤是颅骨巨细胞瘤的主要有效方法,对于术后残余肿瘤还可进行放射治疗。

本病最主要的危害在于肿瘤压迫或侵犯周围脑神经,并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如听力损伤、面瘫等)。此外,该肿瘤有一定的恶性表现,可能会发生转移(如转移至肺)。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症状

头痛、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听力下降、面瘫、头部突出包块等症状是颅骨巨细胞瘤常见的症状。

颅骨巨细胞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颅骨巨细胞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头痛、头晕。

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向左右两边转动困难。

听力下降:表现为随着病情进展,听力逐渐下降。

视野障碍:如当眼球直视前方时,看不到两侧的东西。

咀嚼无力:嚼食物时,感到嚼不动、无力。

头部突出包块。

面部感觉异常:面部痛、温觉减弱。

面瘫:(压迫邻近的面神经时)不能正常表现出面部表情。如不能皱额、不能闭眼,刷牙时漏水,嘴歪等。

嗅觉异常或减弱:闻不出香水、食醋等气味。

味觉减退:对食物感到没有味道。

颅骨巨细胞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失明

耳聋

面瘫

病因

颅骨巨细胞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颅骨巨细胞瘤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该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哪些人容易患颅骨巨细胞瘤?

本病具体发病的危险因素尚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颅骨巨细胞瘤:

长期接触射线、农药、油漆、汞、铅等物质。

房间内有不合格的家具、瓷砖(其内可能有放射性物质氡注)或甲醛超标时,容易导致发生肿瘤。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颅骨巨细胞瘤。

家族中有患类似颅脑肿瘤或骨巨细胞瘤的人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头痛、头晕。

视力逐渐下降、眼球运动障碍。

听力下降。

面瘫,表现为不能正常表现出面部表情。如不能皱额、闭眼,刷牙时漏水,嘴歪等。

嗅觉异常、味觉减退。

面部感觉异常。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昏迷:呼叫、拍打不醒。

脉搏微弱、心跳缓慢。

呼吸困难注:呼吸急促、口唇发紫。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神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颅骨巨细胞瘤?

当医生怀疑是颅骨巨细胞瘤时,常通过患者的症状,结合体格检查(体检)、影像学检查(CT、磁共振、脑血管造影等)进行初步诊断。手术切除肿瘤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颅骨巨细胞瘤的金标准。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和精神状态,可发现是否存在面瘫;

视力检查及眼球运动检查,分析视力下降程度及提示眼球运动障碍的受损神经,有助于判断预后;

听力检查,可提示听力下降的程度,以及分析是神经源性损伤还是传导障碍所致,有助于鉴别其他疾病。听力下降多提示肿瘤位于颞部;

嗅觉检查,嗅觉异常可提示肿瘤多位于蝶骨。

磁共振检查:该检查无放射性损伤,可行冠状(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矢状(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的切面)及横断面 3 个方向的断层扫描,对肿瘤的定位非常准确,对肿瘤有高分辨率。能有效地观察到肿瘤的位置、大小、周围受累情况。MRI 可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软组织、血管、神经等解剖结构的关系,并可排除颅内其他肿瘤。

CT 检查:CT 简单、经济、为非创伤性,可作为诊断颅内肿瘤的首选检查项目,并适合重复观察。CT 易显示颅内肿瘤的钙化斑,并可以通过肿瘤密度的改变做出诊断。但 CT 具有辐射,检查时需做好防护措施。

脑血管造影检查:该检查能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以及瘤周静脉回流的情况,对减少术中出血和血管损伤很重要。

X 线检查:可显示颅骨巨细胞瘤对于周围颅骨的侵犯和破坏。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出现多久了?

出现症状前是否有诱因?

还有其他不适吗?

家族中有人出现类似症状吗?

患有其他疾病吗?

之前曾接受哪些治疗?效果如何?

是否有药物过敏?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此疾病严重吗?导致发病的原因为何?

我需要接受哪些检查?

此疾病能治好吗?需要做手术吗?

治疗效果如何?如果不治疗会如何?

此疾病会遗传吗?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保险能报销治疗的费用吗?

治疗

颅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肿瘤。对于术后还有残留的肿瘤,通常可选择放射治疗。

药物治疗

神经营养药物:常用药物如胞磷胆碱钠、神经节苷脂注、吡拉西坦等。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稳定神经元细胞,减少炎症物质的产生。不良反应有皮疹、恶心、精神兴奋、头晕等。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颅骨巨细胞瘤具有侵袭性,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且肿瘤切除程度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对位于颅底的颅骨巨细胞瘤应尽可能全切肿瘤;对于血供丰富的肿瘤,术前可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栓塞其主要供血动脉。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对于未能全切的颅骨巨细胞瘤,应积极放射治疗,有助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延缓病情进展。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治疗,疾病继续发展,会导致肿瘤生长压迫周围神经,致其功能受损,如听力、视力下降,严重者耳聋,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该肿瘤还可能发生远处转移,如转移到肺部。

若早期诊断且及早开展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手术全切肿瘤后复发少见,症状常能得到改善。总而言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日常注意

具体的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观察伤口渗血、渗液的情况,每 2 天更换 1 次敷料;密切观察引流管中引流液的颜色、液量以及引流管有无受压、堵塞。如有脑脊液注(脑脊液为清亮、透明的液体,可能从鼻腔或耳朵里漏出)漏出需要立即告知医生。

饮食:术后若出现吞咽困难,可行鼻胃管,流质饮食。对于没有消化道功能异常的患者(或者未行手术的患者),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肉羹、鸡蛋羹、蔬菜、水果等,少吃多餐。

运动:对于卧床的老年人,应按摩腿部肌肉、定时翻身、拍背等每天 8 次,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等出现。具体情况需咨询医生,根据医嘱进行活动。

用药注意事项:当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畏寒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术后复查:术后 72 小时内复查头颅 CT 和 MRI 来评定肿瘤切除的程度。每年复查 1 次核磁共振或 CT。

预防

本病具体病因尚不清楚,故仅对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防护措施。

针对可变的因素:

减少职业接触如农药、油漆、铅、汞、烟雾、射线的机会。

室内家具应从正规渠道购买,避免有害物质超标。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依诺沙星软膏的功效与作用-依诺沙星软膏说明书

2023-8-2 23:41:04

药品

双石通淋胶囊的功效与作用-双石通淋胶囊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