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颅咽管瘤是由外胚叶形成的颅咽管残余的上皮细胞,发展起来的一种常见的胚胎残余组织肿瘤,为颅内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好发于儿童,成年人较少见,好发于鞍上。其主要临床特点有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颅内压增高、视力及视野障碍,尿崩症以及神经和精神症状,CT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肿瘤。
症状
颅咽管瘤有哪些临床特征?
颅咽管瘤可能因为以下原因导致相关症状:
颅内压升高导致脑积水
垂体功能受损导致激素分泌障碍
视神经压迫
典型症状包括:
头痛 (可伴随恶心及呕吐)
尿崩症
睡眠障碍
视力障碍
行为改变,包括内向及注意力涣散
生长变缓
儿童性发育过早或延迟
月经不规则或闭经
阳痿
不育
性冲动减少
食欲和体重变化
颅咽管瘤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颅咽管瘤术后可能长期仍有激素分泌、视力及神经的功能障碍。
当无法全切肿瘤,可能复发。
病因
颅咽管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颅咽管瘤目前没有发现明确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两种学说:
先天性剩余学说
这是被人们比较广泛接受的组织学说。在正常情况下,胚胎7~8周颅咽管即逐渐消失,在发育过程中常有上皮细胞小巢遗留,即成为颅咽管瘤的组织来源。因此颅咽管瘤可发生于咽部、蝶窦、鞍内、鞍上及第三脑室,有的可侵入颅后窝。
鳞状上皮化生学说
有学者认为鳞状上皮细胞巢是垂体细胞化生的产物,而不是胚胎残留。另外,还有人观察到垂体腺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的混合,并且见到二者之间有过度,这一发现也支持化生学说。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任何年龄的患者如出现高颅压、神经、眼科症状及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均应考虑颅咽管瘤的可能,患者应该及早去医院接受诊治
凡青少年儿童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如发育矮小、多饮多尿、肥胖、生殖器发育不良等,若成人出现性功能障碍或头痛、视力视野障碍,也应考虑本病。
对疑似病例应及时检查,以免延误诊断。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颅咽管瘤?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问诊及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为内分泌功能检查,多数患者可出现糖耐量曲线低平或下降延迟,血中的T3、T4、FSH、LH、GH 等各种激素下降。少数表现为腺垂体功能亢进,大多数表现为程度不等的腺垂体及相应靶腺功能减退。
影像学检查:头颅增强 CT 或者增强 MRI 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是否有多饮多尿、视野障碍、头痛、性功能障碍等症状?
症状是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能否描述目前症状的严重程度?
什么情况会使症状有所缓解或加重?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颅咽管瘤?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多久之后可以缓解?
能否治愈?是否会复发?
是否会留有后遗症?
是否具有遗传性?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治疗的目标主要是改善症状。
通常手术切除是颅咽管瘤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部分患者放疗或者放疗加手术可能是更好的治疗方案。
对于无法肿瘤全切的患者,可采取放射治疗。
如果肿瘤全切或者放疗使病灶消除, 80% ~ 90% 患者可获得痊愈。如果肿瘤复发,一般出现在手术切除术后 2 年内。
日常注意
治疗结束后,下丘脑与垂体功能障碍等内分泌代谢问题仍可能继续存在,需要配合医嘱定期复查内分泌功能与鞍区影像学检查,调整激素替代种类及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
颅咽管瘤目前没有发现明确的病因,故尚未有显著的预防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