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瘤是什么?咽鼓管瘤怎么办?咽鼓管瘤症状有哪些?

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 20~40 岁的中青年为多见。无性别差异。导管结石形成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某些局部因素有关如异物、炎症等。小的结石一般不造成腮腺导管阻塞,无任何症状,较大结石造成腮腺导管阻塞时可出现唾液排出障碍及继发感染,进食时腺体肿胀、疼痛,口腔内颊侧黏膜上腮腺导管开口黏膜红肿,可有雪花样分泌物溢出。腮腺导管的结石可造成腮腺导管的阻塞,使唾液排出受阻,常引起继发感染,造成腮腺急性或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影响进食。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避免疲劳,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导管结石的形成。

概述

颅咽管瘤是由外胚叶形成的颅咽管残余的上皮细胞,发展起来的一种常见的胚胎残余组织肿瘤,为颅内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好发于儿童,成年人较少见,好发于鞍上。其主要临床特点有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颅内压增高、视力及视野障碍,尿崩症以及神经和精神症状,CT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肿瘤。

症状

颅咽管瘤有哪些临床特征? 

颅咽管瘤可能因为以下原因导致相关症状:

颅内压升高导致脑积水

垂体功能受损导致激素分泌障碍

视神经压迫

典型症状包括:

头痛 (可伴随恶心及呕吐)

尿崩症

睡眠障碍

视力障碍

行为改变,包括内向及注意力涣散

生长变缓

儿童性发育过早或延迟

月经不规则或闭经

阳痿

不育

性冲动减少

食欲和体重变化

颅咽管瘤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颅咽管瘤术后可能长期仍有激素分泌、视力及神经的功能障碍。

当无法全切肿瘤,可能复发。

病因

颅咽管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颅咽管瘤目前没有发现明确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两种学说:

先天性剩余学说

这是被人们比较广泛接受的组织学说。在正常情况下,胚胎7~8周颅咽管即逐渐消失,在发育过程中常有上皮细胞小巢遗留,即成为颅咽管瘤的组织来源。因此颅咽管瘤可发生于咽部、蝶窦、鞍内、鞍上及第三脑室,有的可侵入颅后窝。

鳞状上皮化生学说

有学者认为鳞状上皮细胞巢是垂体细胞化生的产物,而不是胚胎残留。另外,还有人观察到垂体腺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的混合,并且见到二者之间有过度,这一发现也支持化生学说。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任何年龄的患者如出现高颅压、神经、眼科症状及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均应考虑颅咽管瘤的可能,患者应该及早去医院接受诊治

凡青少年儿童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如发育矮小、多饮多尿、肥胖、生殖器发育不良等,若成人出现性功能障碍或头痛、视力视野障碍,也应考虑本病。

对疑似病例应及时检查,以免延误诊断。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颅咽管瘤?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问诊及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为内分泌功能检查,多数患者可出现糖耐量曲线低平或下降延迟,血中的T3、T4、FSH、LH、GH 等各种激素下降。少数表现为腺垂体功能亢进,大多数表现为程度不等的腺垂体及相应靶腺功能减退。

影像学检查:头颅增强 CT 或者增强 MRI 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是否有多饮多尿、视野障碍、头痛、性功能障碍等症状?

症状是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能否描述目前症状的严重程度?

什么情况会使症状有所缓解或加重?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颅咽管瘤?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多久之后可以缓解?

能否治愈?是否会复发?

是否会留有后遗症?

是否具有遗传性?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治疗的目标主要是改善症状。

通常手术切除是颅咽管瘤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部分患者放疗或者放疗加手术可能是更好的治疗方案。

对于无法肿瘤全切的患者,可采取放射治疗。

如果肿瘤全切或者放疗使病灶消除, 80% ~ 90% 患者可获得痊愈。如果肿瘤复发,一般出现在手术切除术后 2 年内。

日常注意

治疗结束后,下丘脑与垂体功能障碍等内分泌代谢问题仍可能继续存在,需要配合医嘱定期复查内分泌功能与鞍区影像学检查,调整激素替代种类及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

颅咽管瘤目前没有发现明确的病因,故尚未有显著的预防应用。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良好睡眠和床的朝向的关系

2023-9-19 23:23:44

药品

黄疸茵陈颗粒的功效与作用-黄疸茵陈颗粒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