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什么?中枢神经细胞瘤怎么办?中枢神经细胞瘤症状有哪些?

上颌囊肿是病理性腔,其中液体或半液体含量完全或部分由上皮分隔;后者的起源允许区分牙源性或非牙本质的囊肿。在 50 岁到 60 岁左右人群中,病情似乎更多发于男性。疼痛和肿胀是患者出现的主要症状。在 60%的病例中,会涉及根性或残余囊肿

别称

中枢神经母细胞瘤

概述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罕见的肿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祖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除了神经元以外的所有细胞,具有支持滋养神经元的作用),大多数发生在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很少发生在第四脑室内(脑室是指大脑内的腔隙)。

中枢神经细胞瘤少见,仅约占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首发于中枢系统的肿瘤)的 0.1%。各个年龄层均可发病,但好发于青壮年,平均发病年龄在 20~40 岁,男女比例为 1∶1。具体发病率不详。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本病的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注、视力异常等颅内压升高症状,颅内压升高是由于头颅内容物增多、向外压迫颅骨的压力增大所导致的症状。

肿瘤全切手术是较好的治疗方式,结合术后放疗可减少复发、延长生存期。

本病少见,恶性程度低,患者一般结局良好。

本病发病过程相对缓慢。

症状

中枢神经细胞瘤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恶心注、呕吐、视力异常等颅内压升高症状。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颅内压增高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异常等。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少数患者有轻微头痛或不舒服,头晕、眼花。随着肿瘤生长,头痛逐渐加重、时间长、次数多。当肿瘤生长阻塞大脑中的液体(脑脊液)循环时,可表现为持续头痛、恶心、频繁呕吐,伴有分辨影像的能力减弱症状(医生称之为视觉敏感性减退)、看不清东西,甚至失明。

额叶受累相关症状:部分患者因肿瘤累及额叶(大脑组织的分叶之一)产生反应迟钝、嗅觉不灵敏或丧失、幻嗅(嗅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气味,往往是一些令人恶心的怪气味)等症状。在医生检查时,可以发现摸索现象、强握反射阳性。

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部分患者可有此症状,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的运动障碍。

脑肿瘤卒中: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一种危急的脑出血类型),或闭经(月经不来潮)。

中枢神经细胞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进展过程较缓慢,可能并发梗阻性脑积水而引起颅内压进一步升高。

常见并发症包括:

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的头痛、恶心、呕吐症状会更明显。

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

哪些人容易患中枢神经细胞瘤?

青壮年:各个年龄层均可患本病,但好发于青壮年,平均发病年龄在 20~40 岁。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头痛

呕吐注

视力异常

嗅觉不灵敏或完全丧失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

结合患者表现、体格检查结果、CT 及磁共振成像结果后,医生可能初步疑诊中枢神经细胞瘤,可进一步通过病理检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了解患者存在哪些异常的症状,判断可能是哪部分神经系统出现了问题。

CT:有助于了解肿瘤部位、大小及周围情况。

磁共振成像:有助于评估肿瘤部位、大小等情况,以便制定手术方案。效果较比 CT 好。

病理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头痛、恶心、呕吐吗?多久了?

以上症状发生频繁吗?发病时有何诱因或伴随症状?

看东西清楚吗?

闻气味有障碍吗?

身体有麻木的感觉吗?

能正常运动吗?

若为女性,闭经了吗?

曾接受检查吗?结果如何?

曾接受治疗吗?结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需要接受哪些检查?

如何治疗?

还会复发吗?

医保能够报销治疗费用吗?

此疾病会遗传吗?

此疾病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治疗

肿瘤全切手术是较好的治疗方式,结合术后放疗可获得长期生存。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目的在于切除肿瘤,解除梗阻性脑积水,缓解症状。

分流术:部分患者由于脑脊液注循环存在障碍、肿瘤复发等原因仍会产生脑积水、颅内压增高,使患者再次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剧烈头痛、烦躁不安及频繁呕吐等,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宜做分流术(将颅内液体引流至腹腔中吸收),有助于缓解颅内压增高。

其他治疗方法

放疗:本病对放疗极为敏感(治疗非常有效),结合术后放疗杀死肿瘤细胞。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发展为梗阻性脑积水,引起颅内压进一步升高,甚至视力减退、偏瘫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发生肿瘤卒中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本病为良性肿瘤,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复发率低。术后结合放疗,多数患者可得到长期治愈效果。全切者 5 年生存率可达 90%。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前应保证充足睡眠,卧床时抬高床头 15~30 度,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接受了手术的患者,术后需注意伤口周围及敷料清洁。引流管位于腹腔内,梗阻解除后可撤掉引流管。术后每 3 天消毒切口及更换敷料至少一次,若缝线为不可吸收线,待伤口愈合后由医生拆线。

放疗后或期间的注意事项:放疗期间或放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注、呕吐)、骨髓抑制(血常规提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异常,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关药物。

术后复查:术后两年内每 2~3 个月至少到医院复查 1 次,两年后可每半年复查一次,5 年后可每 1~2 年定期复查,主要复查 CT、磁共振成像等项目,评估肿瘤有无复发。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 2~3 天内禁食。通过从鼻腔插入胃内的鼻饲管进食时,要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误吸肺内而导致吸入性肺炎,可减少进食量及降低进食速度,增加进食次数。口腔内进食前先用水试喂,确认无呛咳后开始进食,从流质逐渐过渡至半流质、普食(普通的主食),进食量充足后再拔除鼻饲管。

若为普通患者,多吃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米糊等),膳食要均衡,固定三餐时间。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牛肉,不吃富含亚硝酸盐、黄曲霉菌的食物,如腌制食物、发霉食物等。

运动:

手术患者:加强术后护理,勤翻身、叩背、鼓励患者咳嗽以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避免用力咳嗽和用力大便而诱发颅内压升高。保持去枕平卧位 1~2 周,期间间断使用颈枕托固定,保持头、颈、脊柱处于同一水平。

非手术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尽量减少跑跳等剧烈运动,以防肿瘤破裂引起脑肿瘤卒中。

其他:戒烟、禁酒等。

预防

本病具体病因不明,预防策略可参照一般肿瘤的预防策略。

增强免疫力:如均衡饮食、规律进行有氧运动、保持身心愉悦等。

健康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水果、蔬菜等,不吃富含亚硝酸盐、黄曲霉菌等的食物,如腌制食物、发霉食物等。

尽量避免感染:如提高免疫力、勤洗手洗澡等。

定期检查:定期体检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通过手掌可看出肝脏是否健康

2023-8-22 23:23:44

药品

豨莶丸的功效与作用-豨莶丸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