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椎内神经纤维瘤,椎内神经鞘瘤,椎内许旺氏细胞瘤,椎管内许旺氏细胞瘤
概述
椎管内神经鞘瘤注,是一种神经源性(来源于神经)肿瘤。该肿瘤多数为良性。
椎管内神经鞘瘤是椎管内最常见的肿瘤,占椎管内肿瘤的 25%。该肿瘤多为良性肿瘤。该病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具体发病率不详。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具有椎管内神经鞘瘤家族史、40~60 岁人群、男性是本病的高危人群。接受放射线照射、接触化学致癌物可能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椎管内神经鞘瘤根据生长位置可分为四种类型:
神经鞘瘤完全位于硬脊膜(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可形成长筒样的硬脊膜囊,主要起固定脊髓的作用)内;
神经鞘瘤向椎管(由椎骨的锥孔和骶骨的骶管组成,上接枕骨大孔与颅腔相连,下达骶管裂孔而止)外生长形成哑铃型;
神经鞘瘤位于硬脊膜外或椎管旁;
神经鞘瘤位于脊髓内。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脊柱旁疼痛、麻木、不能控制自己的动作、解大小便困难等。
对于良性椎管内神经鞘瘤,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治疗;对于恶性椎管内神经鞘瘤,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和放疗、化疗。治疗的关键点是术中保护脊髓。
随着瘤体的增大,本病会对脊髓神经组织有压迫现象,影响脊髓功能,如运动不便、反应迟钝、无法根据环境改变做出正确反应、无法正常调节自己的活动等。
椎管内神经鞘瘤因早期症状不明显,易导致误诊、漏诊,给后期治疗带来麻烦。肿瘤部位直接影响手术疗效。
症状
椎管内神经鞘瘤注生长缓慢,起病部位隐蔽,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随着疾病进展,神经根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括约肌功能紊乱等症状是椎管内神经鞘瘤最常见的症状。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神经根痛:表现为按压脊椎旁感到疼痛,活动受限。
感觉异常:表现为在没有外界刺激下,自身某部位有异样感觉。常伴有麻木、束带感(被束带捆住的感觉)。
运动障碍:表现为不自主运动增多或自主运动受限。自主运动指自身的运动不因外部的刺激,而因体内刺激因素所引起的运动;不自主运动指不能自行控制骨骼运动。
括约肌功能紊乱:表现为解大小便困难、运动不便等。
下肢麻木、无力、步态不稳。
椎管内神经鞘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进展过程,可能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包括:
脊髓水肿:该并发症起因多为脊椎受损,表现出现肢体麻木、活动不灵,严重时出现瘫痪、呼吸困难甚至死亡,需手术治疗。
病因
椎管内神经鞘瘤注病因尚不明确,认为可能与基因突变、遗传、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有关。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椎管内神经鞘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基因突变、遗传;
放射、化学物质接触。
哪些人容易患椎管内神经鞘瘤?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接触射线:长期处于 X 线等环境内,患病的风险较普通人大。
接触致癌化学物质:如黄曲霉毒素、亚硝胺、乙烯氧化物等。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男性:虽然男性和女性都有可能发生,但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
40~60 岁人群:本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在 40~60 岁多见。
基因突变者:特定基因突变者可引发本病。
遗传:具有椎管内神经鞘瘤家族史的人群患病率高。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疼痛:颈肩臂部疼痛。
感觉异常:表现为无法正常感知外界刺激。
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不便、四肢颤动等。
肢体麻木、活动不灵。
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为大小便失禁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突发瘫痪。
突发呼吸困难注。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科
肿瘤科
医生如何诊断椎管内神经鞘瘤?
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等,医生可能初步疑诊椎管内神经鞘瘤,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可检查患者的感觉障碍、运动障碍。
脊柱 X 线检查:检可查脊柱是否变形、邻近骨骼结构有无改变。
脊髓造影检查:可明确脊髓内是否存在占位病变(如椎管内神经鞘瘤)。
CT 检查:该检查快速、无创伤、费用较低,可清晰显示肿瘤与相邻结构的关系,方便做出诊断。
磁共振成像:该检查无创伤、费用较高,可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较大意义。可直接显示神经鞘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脊髓的关系。还可分辨肿瘤的性质。
病理检查:可确诊本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何时出现疼痛的?疼痛具体位于哪个部位?
现在能活动自如吗?上下楼梯会有明显的疼痛感吗?
是否经常感觉发冷或发热?
是初次起病吗?
曾接受哪些治疗?曾服用哪些药物?
有头痛、头晕的感觉吗?
还有其他不适吗?
曾接受哪些检查?结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何会患此疾病?
此疾病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会影响寿命吗?
我还需要接受哪些检查?
治疗总费用大约为多少?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此疾病有哪些治疗方法?可以不手术治疗吗?
此疾病会遗传吗?会传染吗?
在治疗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治疗
椎管内神经鞘瘤注多采用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治疗效果不佳。
药物治疗
止痛药物:作用为缓解疼痛。常用药物如布洛芬、双氯芬酸、对乙酰氨基酚等。
化疗:适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目的是杀灭肿瘤细胞。常用的化疗药物如盐酸丙卡巴肼、苯丁酸氮芥、氨甲蝶呤等,但疗效不佳。
手术治疗
直接手术切除:是有效可行的方法,手术目的是切除肿瘤。
显微手术:在放大设备的帮助下进行手术,适用于体积较小的肿瘤。此方法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风险低。
其他治疗方法
放疗:若为恶性肿瘤,可采用手术切除辅助放射治疗,以杀死肿瘤细胞。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肿瘤可压迫脊髓神经组织,影响相关运动和感觉功能,从而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时,可缩短寿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治愈率较好,复发率较低。恶性肿瘤复发率高,常侵犯或者破坏周围组织,也可向远部发生转移,如肺部转移,且容易危及生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患者接受了手术,术敷料一天应更换 2 次,保证卫生,保持引流管畅通。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呕吐注、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术后复查:术后每 6 个月或一年需要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复查脊柱 X 射线、脊髓造影检查等项目,目的是观察肿瘤是否复发。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 12 小时后即可饮食,应进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豆类、瘦肉等;
若为普通患者,多吃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避免吃霉变、过期、烧焦、熏烤、腌制类的食物。
患者在治疗和恢复期间应戒烟、限酒。
椎管内神经鞘瘤术后合并神经功能障碍:应加强对肢体、肌肉力量等各方面的康复锻炼,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椎管内神经鞘瘤术后合并大小便功能障碍:应对膀胱和直肠功能进行锻炼。
对于膀胱功能锻炼早期应持续引流(如持续插入导尿管导尿),使膀胱保持空虚状态,避免膀胱肌肉拉伤。
中期间歇引流(如间断插入导尿管导尿),使膀胱养成节律性充盈,帮助膀胱反射性收缩,随后手法排尿,试着让患者自行排尿。
最后进行反射性的膀胱排尿训练(尿急时排尿)。
对于直肠功能训练,首先每天定时排便。如排不出,可戴手套按摩刺激肛门,帮助大便排出。
对于饮食注意搭配,多吃蔬菜和水果,适当服用缓泻药,增加肠蠕动,促进大便排出。再次,大便干燥者可用开塞露挤入肛门,促使大便排出。
患者如需留置尿管,应避免泌尿系统感染。保持尿道口周围清洁、尿管通畅和完整,活动时关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一周后可下床活动,活动度要小。
若为非手术患者,可以运动,运动强度应适中,每次运动 10~30 分钟即可,一周运动 1~2 次,避免过度运动。
放疗和(或)化疗注意事项: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异常,患者应及时就医,可根据医生建议适当服用止吐类药物。此外患者还需定期检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预防
本病暂无权威证据支持的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基因检测注提示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可考虑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避免接触射线:避免长期处于 X 射线等环境内。
避免接触致癌化学物质:如黄曲霉毒素、亚硝胺、乙烯氧化物等。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体检:对于处于 40~60 岁的男性人群,应每年定期体检,排查各类疾病。
基因遗传:母亲在孕期应按时产检。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患儿更应该进行相关检查,排查是否存在此疾病。
基因突变:产前基因诊断有助于识别基因异常。风险较高的孕妇可在专业医生的建议下及时做出诊断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