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椎内转移性肿瘤,椎内转移瘤
概述
椎管内转移性肿瘤是指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椎管内而引起的转移性肿瘤,好发于硬膜外注。
恶性肿瘤患者中有 40% 出现脊椎转移,发病年龄多为 50 多岁,男性稍多于女性,男性多见于肺癌转移,女性多见于乳腺癌转移。转移性肿瘤在胸段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腰段,颈段和骶段少见。发生于椎管内的转移瘤较少见,占脊椎转移瘤的 5% 以下。
病因是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经血道、淋巴道、直接浸润等途径侵入椎管。
该病可分为三种类型:硬膜外转移瘤,硬膜下型转移瘤和脊髓髓内转移瘤。
该病常见的表现有疼痛、截瘫、大小便功能异常和感觉障碍等。
主要治疗方法为放射治疗或手术与放/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该病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可导致脊椎压缩性骨折、不完全性截瘫或完全性截瘫等。
该病常合并原发性肿瘤灶,预后差。若已出现截瘫症状,则手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不明显,对患者生存率改善也不明显。
症状
椎管内转移性肿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椎管内转移性肿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疼痛:疼痛多为首发症状,可表现为三种类型:
根性痛:此种疼痛最为常见。肿瘤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导致疼痛,一般从后背开始向外放射注,常可因咳嗽、打喷嚏、深呼吸或用力等动作而使疼痛加剧。
局部痛:由于肿瘤生长引起椎骨骨膜张力增加,导致背部局部疼痛。
脊椎痛:主要是脊柱畸形导致疼痛。
瘫痪:由于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短期内可发生肢体瘫痪。
大小便功能异常:由于肿瘤压迫脊髓、神经,导致括约肌功能障碍,使患者大小便功能不受控制或控制力变差。
感觉异常:由于肿瘤压迫脊髓、神经,导致患者对温度和疼痛产生感觉障碍。
椎管内转移性肿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脊椎压缩性骨折
不完全性截瘫
完全性截瘫
病因
椎管内转移性肿瘤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主要发病原因是其他部位的肿瘤通过血道、淋巴注道转移或直接浸润。
哪些人容易患椎管内转移性肿瘤?
有如下危险因素人群,容易罹患椎管内转移性肿瘤:
肺癌:肿瘤可经动脉转移;
乳腺癌、前列腺癌:肿瘤可经椎旁静脉系统转移;
小脑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胶质瘤:肿瘤可经蛛网膜下腔转移;
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孤立性浆细胞瘤:肿瘤可经淋巴系统转移;
骨纤维肉瘤、软骨肉瘤:肿瘤可直接侵入椎管。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根性痛:疼痛从后背开始放射,常可因咳嗽、打喷嚏、深呼吸或用力等动作而加剧。
背部局部疼痛。
脊椎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大小便功能异常;
对温度和疼痛产生感觉障碍;
截瘫。
建议就诊科室
脊柱外科
肿瘤科
神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椎管内转移性肿瘤?
当医生怀疑是椎管内转移性肿瘤时,通常进行体格检查、脊柱 X 光片检查、CT注 检查、MRI 检查,也可能根据病情行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及椎管造影等。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医师对患者脊柱的疼痛位置、脊柱活动度、神经反射等情况进行检查,为疾病的诊断及下一步检查的选择提供参考。
脊柱 X 光片检查:该检查可使医生对脊柱椎体的形态、椎间隙的大小、弯曲度等情况做初步了解。
CT 检查:该检查用于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形状,并能判断脊椎骨质受到破坏的程度以及造成骨转移、压缩性骨折、软组织损伤出现肿块的情况。
MRI 检查:该检查可对 CT 无法明确的情况进行确认,用于判断患者的脊髓是否存在浸润性侵蚀、水肿和椎体周围肿胀情况。
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该检查是通过检测颅内的压力和脑脊液的常规生化,明确患者脊髓蛛网膜下腔有无堵塞、脑脊液成分是否变化,明确病变的性质。
椎管造影:该检查通过腰椎穿刺注入造影剂以显示椎管,从而确定肿瘤的部位,对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出现疼痛、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异常等症状的?
这个症状从开始出现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多长时间?
身体上除了有这些症状,还有别的不舒服的地方吗?
是否确诊过其他部位肿瘤?
看病之前,有没有服用过药物?具体服用了哪些药物?
平常你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是什么样子?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我这个椎管内转移性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如果我现在不能及时治疗,会很严重吗?会危及生命吗?
这个病的具体治疗措施是什么?
这个病的治愈率高吗?复发率高吗?
这个病会遗留后遗症吗?
这个病在医保的范围内吗?
治疗
单纯放疗或手术加放疗是椎管内转移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案,亦可选择化学治疗、激素治疗等手段。但总体治疗效果不佳,预后注差。
药物治疗
激素类药物:常用的药物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其作用是减轻患者脊髓、神经的水肿。
化学治疗:具体药物的选择取决于原发肿瘤的性质。常用的化疗药物有:
烷化剂类:如尼莫司汀、卡莫司汀等,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癌细胞再生;
抗肿瘤抗生素类:如柔红霉素、多柔比星等,可干扰癌细胞生成。
手术治疗
椎管内转移性肿瘤诊断后,医生会根据 CT、MRI 的分析结果制定手术治疗方案,通过手术尽可能切除肿瘤,解除脊髓压迫和神经根压迫以减轻疼痛,降低截瘫发生率。
根治性肿瘤切除:该方法适用于转移瘤导致椎体骨质广泛破坏、压缩性骨折的患者。
其他治疗方法
局部放疗:该方法适用于全身情况差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或者原发病灶已属晚期、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或者用于手术后的联合治疗。此外,如果患者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侵犯脊髓或神经根,常使用局部放疗,通过放疗以达到根治肿瘤或减轻症状的目的。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压缩性骨折、不完全性截瘫、完全性截瘫等,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因患者为恶性肿瘤转移,复发率高,且复发时间快,预后较差。
日常注意
椎管内转移性肿瘤治疗期间,应注意病情变化,尽量有家人陪伴,以防意外发生。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已行手术,术后注意使用的敷料、引流管等要及时更换和护理,包括:敷料保证一天更换两次,保持引流管的畅通,避免挤压。
放疗、化疗注意事项:接受放疗、化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头痛、呕吐注、恶心等异常症状,患者应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情况。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患者要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勿自行停药、减少药量。用药期间需注意过敏、恶心呕吐、发热、贫血等药物不良反应,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术后复查:患者 1~2 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 1 次,主要复查 CT、MRI 检查等项目。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 12~24 小时后可摄入以流质类饮食(如牛奶、肉粥、馄饨、营养冲剂等),而后逐步转为半流质饮食。若患者无不适,大约 2 周后可正常饮食。
若为普通患者,正常饮食即可。摄入选择上可选用低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类的食物,如豆类、山产类、瘦肉类、家禽类、水产类、蛋类等,以满足身体所需。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应卧床休息。待身体恢复后,可逐渐行轻量的运动,如散步。
若为非手术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运动,因运动可导致椎管内肿瘤急性加重。最好在医师行 CT、MRI 等检查后遵医嘱进行运动。
其他:戒烟、戒酒。
预防
椎管内转移性肿瘤防不胜防,预防重点为积极治疗原发肿瘤。未发生肿瘤时,以下方法可能减少肿瘤的发生。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运动:应定期适量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每周运动 2~3 次。
应减少对腌制、熏制类食物的摄入。
长期吸烟者应戒烟。
不要暴露于磁场、电场、射线的辐射环境。
不要接触易致癌的化学物品,如亚硝基哌啶、二亚硝基哌嗪、甲基注亚硝脲等。
对于有原发肿瘤病史的患者:
应警惕肿瘤转移的身体信号,如患者出现疼痛(腿痛、腰痛、背痛等)。一开始疼痛可能时有时无,通常晚上会更明显。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出现运动疼痛加重,提示可能发生肿瘤转移。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大小便功能异常、感觉异常、骨折等情况,这些也是转移的表现。患者发现转移的身体信号后,应及时就诊,争取能早期发现转移灶,进行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