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粘连性蛛网膜炎,蛛网膜炎
概述
蛛网膜粘连(Arachnoid adhesion)是蛛网膜炎的主要特征,蛛网膜炎是指脑或脊髓外一层被称为蛛网膜的半透明组织,在某些病因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炎症反应。
该病是一种慢性逐渐加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常见病因有感染、外伤、颅脑或脊髓手术、腰椎穿刺、鞘内注射药物或造影剂等。
依据发病部位不同,症状各不相同,表现为疼痛、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
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病程和磁共振成像(MRI)及脊髓造影等影像学表现,排除其他疾病后做出诊断。
该病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及对症缓解疼痛。
该病是一种致残性疾病,无法治愈。可以通过各种治疗方法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无特殊预防手段。尽可能减少椎管内注射药物和脊髓造影将有助于减少该病的发生。
症状
蛛网膜粘连是蛛网膜炎的最主要特征,可压迫神经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蛛网膜粘连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表现各不相同,可包括以下几类。
脑蛛网膜炎
后颅凹蛛网膜炎。
背侧型后颅凹蛛网膜炎的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并可因慢性枕大孔疝而致枕颈部疼痛、颈项强直;
腹侧型后颅凹蛛网膜炎可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一侧耳聋或耳鸣、面瘫(额纹及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嘴角偏斜)、颜面感觉减退以及肢体协调性变差等。
大脑半球凸面蛛网膜炎:主要症状为头痛和癫痫发作。
头痛可为局限性或弥漫性,常描述为钝痛,程度一般较轻,有时在头位改变时可有加重。
癫痫多为局限性,偏瘫、失语等症状较少出现,症状较轻。
视交叉蛛网膜炎。以头痛和视力障碍(如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为主。
头痛部位多描述为太阳穴周围或眼眶周围,伴随视力减退。
多种视野缺损。
少数患者可能伴随下丘脑受累的症状,如出现多尿、嗜睡、肥胖及性功能减退等。
脊髓蛛网膜炎
以胸髓、颈髓病变较多见。
早期常出现轻重不一的疼痛,一般休息后可减轻,常持续数月。数年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可表现为肢体无力,尿便障碍,如尿急、尿频,严重时出现尿失禁等。
脑脊髓蛛网膜炎
脑部和脊髓均有病变,两者可同时发生,或由脊髓病变逐渐至后颅凹颅底所致,产生相应症状。
蛛网膜粘连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1]?
马尾综合征。通常表现为尿便障碍和下肢瘫痪。
蛛网膜炎性骨化。由于长期慢性蛛网膜炎所致的脊膜钙化和骨化,压迫神经根会引起相应神经症状。
脊髓空洞症。是脊髓蛛网膜炎的一种少见的合并症。当增生的瘢痕组织妨碍了脑脊液的流动,以及影响脊髓的血液供应时,就可出现脊髓空洞症。
病因
蛛网膜炎是在某种致病因素作用下,产生的脊膜组织的炎症反应。常见病因如感染、外伤、颅脑或脊髓手术、腰椎穿刺、鞘内注射药物或造影剂等。
蛛网膜粘连的常见原因有哪些[1][2]?
感染。可继发于各种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特别是病毒等感染。全身感染,如感冒、流感、风湿、肺炎、结核、败血症、盆腔感染等,均可能为致病原因。
外伤。颅脑及脊柱外伤及外伤后的手术治疗后,可能导致蛛网膜炎发生。外伤可很轻微,颅骨或脊柱可无骨折等改变。
异物进入蛛网膜下腔。例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抗菌素、麻醉剂、造影剂(脊髓碘油造影)等。
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例如继发于肿瘤、脊髓空洞症、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等。
继发于颅骨及脊柱病变。例如继发于颅底凹陷症、脊柱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症等。
遗传因素。少数蛛网膜炎为遗传性的,例如瘢痕体质、纤溶缺陷等均有遗传倾向。
哪些人容易患蛛网膜粘连?
颅脑及脊髓外伤患者。
颅脑及脊髓手术术后。
鞘内注射后,例如硬膜外麻醉后、接受脊髓碘油造影者、鞘内注射药物者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3]?
头痛,为慢性的持续性头痛,充分休息后不能缓解。
视力模糊、视力减退或出现视野缺损。
疼痛,例如关节或肌肉疼痛。
颜面部及肢体感觉异常,可表现为烧灼感或刺痛感。
耳鸣、听力减退。
肢体无力。
肢体不自主运动。
尿便障碍,如尿急、尿频、尿失禁。
癫痫。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神经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蛛网膜粘连?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脑脊液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可诊断。
常用的检查包括以下[1]。
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进行相关检查。
脊椎平片。排除脊椎本身病变。
颅脑 CT、MRI。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
脊髓 MRI。清晰地显示脊髓、蛛网膜下腔的病变。
脊髓椎管造影。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何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是否受过颅脑或脊髓外伤?是否接受颅脑及脊髓的手术治疗?
是否接受腰椎穿刺或鞘内注射等操作,如腰麻手术等?
起病前是否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是否接受过规范的治疗?
家族中是否有成员患有类似的疾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蛛网膜粘连的?能治好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蛛网膜粘连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及对症缓解疼痛。治疗方法包括止痛剂、激素和神经刺激等控制疼痛,配合物理治疗及心理支持治疗。手术治疗可能有效,但可能使脊髓进一步损伤。即使手术有效,获益可能是暂时的,并非首选[3]。
病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进行抗感染、抗结核治疗等。
药物治疗。止痛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类固醇药物和麻醉止痛药,如阿片类药物。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能有助于缓解疼痛和防止进一步损害。运动疗法可以锻炼肌肉,帮助控制疼痛,肌肉按摩可以减轻由于疼痛引起的肌肉紧张。
神经刺激治疗。刺激神经或脊髓的治疗可缓解疼痛,改善运动能力。目前具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为脊髓刺激及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
手术治疗。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并不作为首选。手术治疗并不总是有效,而且会使脊柱受到进一步的损伤。即使手术是有效的,带来的改善通常也是暂时的。
疾病发展和转归
蛛网膜粘连可以治疗,但不能治愈。只要治疗得当,就有可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日常注意
蛛网膜粘连是一种可能致残,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虽然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患者应该尽可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定期复诊。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由于疼痛,运动可能困难,但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痉挛肌肉局部可以进行热敷或冷敷,可以进行按摩。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家属应注意防护,防止意外及自杀自残。
预防
该病重在预防,并无针对性的预防方法。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建议有感染或外伤时接受规范的医疗操作,尽可能减少椎管内注射药物、脊髓造影将有助于减少该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