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乳痛症等,乳腺纤维囊性改变,乳腺腺病,单纯性腺纤维瘤病,纤维囊性乳腺病
概述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即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导致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最明显的症状是周期性乳房疼痛和肿块。本病有自限性,症状多于生育、哺乳后改善。
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多发于 30~50 岁女性,可发生于青春期后至绝经期前的任何年龄,尤其以未婚女性,或已婚未育,或已育未哺乳的女性多见。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病因复杂,致病原因主要是内分泌功能紊乱。任何导致性激素或其受体改变的因素均可能增加其患病风险,如年龄、饮酒史、月经史、孕育史、饮食结构,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均是单纯性乳腺增生症的危险因素。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可分为乳腺腺病及乳腺囊性增生症。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几种类型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出现在同一患者的不同乳腺小叶内,各小叶的增生发展也不完全一致。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的症状主要是乳腺疼痛、结节状态或肿块,部分患者可合并乳头溢液。
本病主要治疗方法是心理及药物个体化治疗,结合必要的活检及适当的手术切除是其有效的治疗模式。治疗关键点是避免漏诊、误诊乳腺癌,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伴有非典型增生时,应成为临床预防的重点,也是治疗难点。
不同病理学表现的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各不相同,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癌变率为 1%~5%,活检证实为非典型增生时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会明显增加。因此本病仍需要长期随访。
症状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好发于育龄女性,临床上常以乳腺疼痛为首发症状,尤其周期性疼痛多为生理性,而非周期性的疼痛则多数可能伴有神经源性、药源性以及乳腺外其他疾病等因素的干预。可伴有乳腺结节,常单发,也可累及双侧,乳腺腺体常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表现为白色或淡黄色,血性溢液则较为罕见。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包括:
乳腺压痛及不适:与月经周期相关,多在月经期前加重。
乳腺肿块:肿块大小随月经变化,经前变大、变硬,经后缩小、变软,常双侧乳腺均可触及。
乳头溢液:乳头流出白色或淡黄色的液体,很罕见的情况下会有血性液体。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恶变倾向:可发展为乳腺癌。
病因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的致病原因主要是内分泌功能紊乱。该病的发生、发展与卵巢内分泌状态密切相关,任何导致性激素或其受体改变的因素均可能增加单纯性乳腺增生症的患病风险。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雌、孕激素比例失调。
乳腺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使乳腺各部分增生程度参差不齐。
催乳素升高,影响乳腺生长、发育和泌乳功能,同时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
哪些人容易患单纯性乳腺增生症?
年轻未婚女性
已婚未育及未哺乳女性
月经周期紊乱女性
口服避孕药女性
家族里有人患此病
生活及工作压力大女性
饮食不规律女性
有饮酒的不良生活习惯女性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由于单纯性乳腺增生是一种女性常见的临床疾病, 因此当患者出现以下一个或多个表现时应当及时就医:
与月经周期相关或非相关的乳腺压痛及不适
乳腺结节状态及肿块
乳头溢液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乳头血性溢液
乳房肿块
腋窝淋巴结肿大
建议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
普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单纯性乳腺增生症?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尤其是病理学检查,并除外相关疾病后才能做出单纯性乳腺增生症的诊断。应对患者进行适宜的影像学检查和对可疑病变的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乳腺超声检查:对腺体丰富且年龄小于 35 岁的患者,首选乳腺彩超检查。简单、快速、无创、没有辐射影响,作用是对致密腺体中的结节和囊性、实性肿物进行分辨,结果优于乳腺 X 线检查。
乳腺 X 线检查:作用是发现早期癌和微小癌的重要手段,对于微钙化病灶的检查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
乳管镜、乳头造影检查:针对乳头溢液的患者,可行乳管镜或乳管造影,作用是结合细胞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病理学检查:针对体检和影像学检查发现的乳腺肿块、局限性腺体增厚,乳腺彩超检查发现的可疑结节,X 线检查发现的微钙化,均须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空芯针穿刺活检、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手术活检)进行明确诊断。需要强调的是,病理学检查是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金标准。因此,没有病理学依据而进行乳腺增生症的诊断是不科学的。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性生活史?平常的避孕方式?是否口服避孕药避孕?
是否结婚?是否生育?是否哺乳过?月经周期是否紊乱?
是否有吸烟和酗酒?饮食是否规律?
平时自我感觉工作及生活压力大吗?
什么时候出现症状,持续多长时间,是否进行性加重,与月经周期有无关系,有无反复发作?
有哪些表现及伴随哪些症状?
既往有哪些基础疾病?
家里面是否其他人有类似情况?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
有没有其他疾病的可能?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有哪些治疗方案?我适合哪一种治疗方案?
治疗需要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反复发作吗?有并发症及后遗症吗?
治疗费用如何?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治疗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方案及药物干预,结合必要的活检以及手术切除是其有效治疗模式。治疗时应针对不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类型予以分别对待。对于伴随轻至中度疼痛者以心理疏导及改变生活习惯为主,对于持续性存在的严重乳腺疼痛患者,可予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不能有效缓解单纯性乳腺增生症的病理学改变,不能起到根治作用。
达那唑:作用是缓解乳房胀痛。
他莫昔芬:可用于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发展为乳腺癌的患者,作用是抑制肿瘤发展。
溴隐亭:作用是抑制泌乳。
手术治疗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病变多弥漫,局部手术切除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乳腺增生症本身并无手术治疗的指征,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漏诊、误诊乳腺癌, 或切除可疑病变。因此,手术指征主要包括:体检和影像学检查发现的乳房肿块, 局限性腺体增厚, 彩色超声检查发现的可疑结节, 钼靶 X 线检查发现的微钙化等。
局部病灶切除术:对局部病灶有恶变可能是,可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并做快速病理检查。作用是判断是否恶性进展。
单乳房切除术:针对局部病灶病理提示伴有不典型上皮增生,或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年龄较大的患者,可做单纯乳房切除术。作用是避免局部病灶进展为乳腺癌。
其他治疗
非药物治疗:改变生活行为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生气、劳累、适当的体育锻炼、戒烟酒,饮食调节如低脂肪、清淡饮食均有利于单纯性乳腺增生症的治疗。佩带合适的支撑型胸罩也可缓解疼痛。
细针抽吸及穿刺活检:对于超声提示的薄壁囊肿,细针穿刺抽吸是首选的治疗方式。抽吸液呈血性者或超声检查提示为复杂性囊肿时应警惕乳腺恶性病变,建议对血性抽吸液进行细胞学或病变部位的病理学检查。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发展为乳腺癌。不同病理学表现的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不尽相同,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癌变率为 1%~5%。目前非典型导管增生及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被视为乳腺癌癌前病变,因此本病有一定的恶变倾向,需引起重视。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本病有自限性,多于结婚、生育、哺乳后症状自然改善或消失,但有时其症状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发现该病还是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
日常注意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的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家属应注意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减少对患者的精神刺激,记录病情,并进行心理护理。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改变生活行为: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生气、劳累、适当的体育锻炼、戒烟酒,饮食调节如低脂肪、清淡饮食均有利于单纯性乳腺增生症的治疗。佩带合适的支撑型胸罩也可缓解疼痛。
心理护理:患者常有焦虑、抑郁,家属亲友应充分理解并包容患者,帮助其疏解情绪,避免对其指责、抱怨,尽量减少情绪及精神上的刺激。
家庭卫生环境管理:处于疼痛期的患者大多情况下下需要家属维持家庭环境的干净整洁,以安抚患者的情绪。乳头溢液的患者需勤换内衣,单独清洗,避免与内裤、袜子一起清洗,避免交叉感染。乳头溢液患者,患肢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抓挠皮肤。
饮食管理:建议避免摄入咖啡因、茶、苏打水和巧克力,这些食物都可能导致疼痛的发生。
远离危险因素:处于症状发作期的患者,应避免接触性运动和其他可能对乳房造成伤害的活动。
其他:对于病理改变为非典型导管增生及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医嘱做到定期复查、随诊,保持乐观心态。
预防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的患者的预防主要在于危险因素的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改变生活习惯:戒烟酒,饮食调节如低脂肪、清淡饮食、避免摄入咖啡因、茶、苏打水和巧克力。
对于生活或工作中压力大的女性,可以多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减压,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生气、劳累。
对于未婚有性行为的女性,建议避孕方式选择避孕套避孕,避免口服避孕药避孕。
减肥,并避免穿戴过紧的内衣,选择合适的支撑型胸罩。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