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Parry-Romberg综合征,进行性偏面萎缩
概述
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又称为进行性偏面萎缩,Parry-Romberg 综合征等,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进行性发展的,偏侧组织营养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慢性进展性组织萎缩,可累及躯干和肢体。
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多于 20 岁前起病,多见于女性,也可见于老年男性患者,95%的患者为单侧萎缩,左右两侧的患病率相同。
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可能与颈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感染等有关。主要危险因素为家族遗传史、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本病暂无分型分期。
症状表现多样,可累及皮肤、骨骼、神经系统等,主要表现为半侧颜面软、硬组织的慢性进行性萎缩。
目前暂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针对症状表现予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本病病程缓慢,通常为自限性,一般不影响寿命,但影响患者的容貌外观以及社会功能,长期以来可能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因此应引起重视。
经过正规治疗后,儿童和年轻患者症状有明显减轻甚至消失,预后较好,但大部分老年患者症状恢复较慢。
症状
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的症状表现多样,可累及皮肤、骨骼、神经系统等,主要表现为半侧颜面软、硬组织的慢性进行性萎缩。
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的常见症状包括:
面部肌肉萎缩:以眶部、颧部较为多见,逐渐扩大至同侧面部,偶可波及头盖、颈、肩及对侧面部。
面肌麻痹,患侧面部汗液分泌减少或增加。
颧骨、额骨等下陷。
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脱发
皮肤色素沉着
瞳孔大小改变
继发性青光眼
偏头痛
癫痫发作
三叉神经痛
吞咽困难
呼吸困难
病因
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可能与颈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感染等有关。
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颈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感染
三叉神经刺激
家族遗传
哪些人容易患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
外伤:包括意外创伤、手术创伤等。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
家族遗传史。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女性。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容貌改变;
面部感觉异常;
偏头痛;
眼痛、畏光、流泪、视力减退;
三叉神经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癫痫发作,意识障碍;
吞咽困难;
呼吸困难。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急诊科
整形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神经系统体征,并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确诊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神经系统查体:属于临床常规检查项目,简便、易行、直观。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配合医生完成相应动作,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否清晰、语言是否流利,脑神经系统检查、肌力、肌张力、生理反射是否正常、有无病理征。可为诊断提供疾病阳性体征的线索。
头部 CT 或 MRI:属于无创性检查,可以评估病变范围及病情严重程度,还有助于与其他疾病鉴别。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粪常规、血生化检查、肿瘤生物标志物等,属于抽血检查,快速、方便,主要用于帮助评估患者一般情况以及有无重要脏器良恶性肿瘤等。
肌肉组织病理活检:属于有创性检查,灵敏度及准确率较高,可判断肌肉组织的萎缩程度,协助明确病变性质,一般用于临床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定性困难的患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了?症状出现多久了?有加重吗?
既往有头面部外伤、手术史吗?
家族里有人出现过类似症状吗?
之前有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吗?做过什么检查吗?有接受过什么治疗吗?
有对什么食物和药物过敏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症状?
还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
要怎么控制这些症状?具体治疗方法是什么?
治疗花费高吗?哪些治疗费用在医保范畴内?
容易复发吗?会不会有后遗症或并发症?
这种病会不会遗传?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需要忌口的?
治疗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仅限于对癫痫发作、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对症处理为主,而针对面部肌肉组织萎缩可采取整形重建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对于伴发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患者,一般采用对症处理,如使用卡马西平等药物控制。对于因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产生焦虑、紧张情绪的患者,可予地西泮等协助改善睡眠和缓解情绪。
手术治疗
整形手术:主要为针对萎缩的面部肌肉组织进行重建,目的是增加面部软组织量,方法包括异体材料植入、自体脂肪注射和组织游离移植等,手术时机一般选择在进行性萎缩停止 1 年以后。
其他治疗方法
针灸、理疗、肌肉功能训练:主要目的是帮助延缓疾病进展,缓解疾病症状,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致残率较高,若患者吞咽肌群或呼吸肌受累,导致患者呼吸或吞咽功能受影响,可能死于并发症。
经过正规治疗后,儿童和年轻患者症状有明显减轻甚至消失,预后较好,但大部分老年人症状恢复较慢。
日常注意
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发病过程较为缓慢,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日常注意生活的管理显得格外重要。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注意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引流管(片)通畅在位,在此期间应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热、痛,过多的渗血渗液,不正常的分泌物,若有以上症状应及时就诊。
拆线及术后恢复:保持伤口干燥,防止感染,术后 10 天内逐步拆线。若出现伤口感觉异常的症状,通常是暂时的,如果该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诊。
服用药物:严格遵医嘱规律服药,切勿随意停用药物,用药后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心理护理:本病可能破坏患者面貌外观,患者可能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家属应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以及治疗过程,如果影响到日常注意生活和睡眠,应积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生活护理:陪护家属应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常用生活用品应放置在病床边伸手可触及处。卧床期间应避免同一部位皮肤长时间受压;避免接触危险物品,远离危险场所。
饮食护理:饮食上做到营养均衡,补充维生素(如鱼类、肉类、禽蛋类、牛奶、奶制品、粗粮、豆类、瘦肉)、蛋白质,以高热量、低脂肪、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复查随访:定期返院检查,规律复诊,若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预防
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因此临床上应以预防为主。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积极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病史,以及进行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筛查。
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基础疾病。
密切注意孕妇妊娠期的身体健康、营养情况,减少感染的可能,避免接触致畸物质。
保持积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日常膳食营养合理搭配,注意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蛋白质等,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戒烟、戒酒。
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