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
概述
萎缩性胆囊炎即慢性萎缩性胆囊炎,为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慢性胆囊炎长期加重的结果,多合并胆囊结石。由于胆囊壁增厚、瘢痕形成,导致胆囊萎缩,胆囊腔闭塞或充满结石,胆囊丧失正常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1][2]。
萎缩性胆囊炎难以得出确切的患病率数据,这是因其属于慢性胆囊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慢性胆囊炎自然发展下最终会导致胆囊萎缩,此时称为慢性萎缩性胆囊炎[3][4]。
萎缩性胆囊炎是胆囊长期反复受损的结果,可能的病因包括:机械刺激(结石磨损胆囊壁)、胆囊排空受阻(结石等堵塞胆囊管)、感染和代谢紊乱等[1]。
患者主要症状为餐后(特别是吃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疼痛,且常反复出现,少数患者还有腹胀、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表现[4][5]。
该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切除全部胆囊或仅切除部分胆囊;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考虑应用抗生素药物治疗[1][5]。
随着萎缩性胆囊炎患者的症状逐渐加重,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该病可导致胆囊穿孔、肝内脓肿、胆囊内瘘(指胆囊与其他空腔脏器连通,比如胆囊十二指肠瘘)[6][7];此外,合并结石的胆囊炎患者有发生癌变的可能[2]。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萎缩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被越来越多医生所认可的技术。虽然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是该技术难度很高,对手术医生的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患者应根据当地医疗水平来选择[2]。
症状
萎缩性胆囊炎的主要症状为反复出现的右上腹或中上腹疼痛,多在进餐过量后特别是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少数患者还有腹胀、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表现[4][5]。有些患者还可并发胆囊穿孔、肝脓肿、胆囊内瘘[6][7],甚至有发生癌变的可能[2]。
萎缩性胆囊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萎缩性胆囊炎的常见症状包括[4][5]:
反复发作的腹痛:通常称为胆绞痛,表现为:多出现在右上腹或中上腹,部分患者疼痛部位可延伸到右肩背部。患者常在进餐后出现疼痛,是因食物,特别是油腻食物,可刺激胆囊内胆汁排泄,此时胆囊内结石可顺着胆汁移动进入胆管内并堵塞胆管。
畏寒、发热:表现为寒战(打哆嗦)、体温明显升高。胆道被结石堵塞时很容易诱发感染,这些是患者合并感染的表现。
黄疸:皮肤、眼睛巩膜出现黄色。
腹胀、恶心、呕吐:患者胆汁分泌不足引发消化不良的常见表现。
萎缩性胆囊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该病患者胆囊萎缩逐渐加重,最终导致胆囊完全丧失生理功能(储存和浓缩胆汁),在反复的炎症作用下,局部组织遭到破坏,可出现胆囊穿孔、肝脓肿、胆囊内瘘[6][7],甚至有发生癌变的可能[2]。
常见并发症包括:
胆囊穿孔:胆囊壁破溃所致。
肝脓肿:胆汁流出至肝脏并合并感染可形成脓肿。
胆囊内瘘:即胆囊壁和周围其他空腔脏器均破溃,并导致两者之间出现连通的窦道,比如胆囊十二指肠瘘。
癌变:有研究称,合并结石者有发生癌变的风险。
病因
萎缩性胆囊炎是胆囊长期反复受到炎症破坏的结果,炎症反复刺激下出现胆囊壁增厚、瘢痕形成,引起胆囊萎缩,最终导致胆囊腔完全闭塞或被结石所充满,胆囊丧失正常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1][2]。可能的病因包括:机械刺激、胆囊排空受阻、感染和代谢紊乱等[1]。
萎缩性胆囊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机械刺激:比如结石反复磨损胆囊壁。
胆囊排空受阻:比如结石或胆道寄生虫可堵塞胆囊管。
感染:胆汁排泄不畅、发生淤积时极易出现感染。
代谢紊乱: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高血脂等代谢紊乱引发的疾病会增加胆囊结石的风险;糖尿病还可导致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
哪些人容易患萎缩性胆囊炎?
患有胆道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主要包括急性胆囊炎患者和尚未出现胆囊萎缩的慢性胆囊炎患者。
胆囊结石患者:大多数萎缩性胆囊炎患者均合并有胆囊结石,有数据称超过 90% 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合并胆囊结石[4]。
患有胆道系统寄生虫的患者。
代谢紊乱的患者:易诱发胆囊结石和感染。
就医
当反复出现餐后上腹部疼痛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对于之前曾患有胆囊炎者。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反复出现餐后上腹部疼痛;
畏寒、发热;
腹胀、恶心、呕吐;
皮肤、眼睛巩膜发黄。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难以忍受的剧烈腹痛;
高热难退;
持续呕吐;
精神萎靡或躁动不安。
建议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肝胆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萎缩性胆囊炎?
对于存在前述典型的上腹痛症状、以往有急慢性胆囊炎病史的患者,特别是合并胆囊结石病史的患者,医生会高度怀疑萎缩性胆囊炎。B 超检查可发现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等异常,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但当胆囊萎缩严重时,B 超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误诊[8]。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胆囊疾病常用的检查,准确度高。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B 超:常用来诊断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但对于胆囊萎缩严重者,B 超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误诊。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常用于各种胆囊疾病中,在诊断萎缩性胆囊炎的同时,还有助于发现各种可能的合并症,比如胆囊穿孔、胆囊内瘘、肝脏脓肿、胆囊癌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目前都有哪些不舒服的地方?
腹痛常在什么时候发作?饭前还是饭后?
这次发病到现在有多长时间了?这段时间内有没有吃或喝过什么?
以前有没有得过胆囊炎、胆囊结石?当时怎么治疗的?
有没有得过其他比较严重的疾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目前的检查能否确诊?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胆囊萎缩该怎么治疗?住院时间要多久?
手术风险大不大?都有哪些风险?
从病情看,适合做微创的腹腔镜手术吗?
医院采用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萎缩的病人多吗?
治疗
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应行胆囊切除术,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可选择非手术治疗,包括抗生素药物治疗[4]、对症治疗等。萎缩性胆囊炎作为慢性胆囊炎的一种类型自然也不例外。
药物治疗
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可使用常见的青霉素类药物(比如阿莫西林)、头孢类药物(比如头孢呋辛)等。
解痉止痛:针对疼痛较重的患者,可给予止痛药物。治疗胆绞痛常用药物有阿托品注射液,常用量 1 毫克,肌肉注射;山莨菪碱注射液(又叫 654-2),常用量 1 毫克,肌肉注射[9]。
手术治疗
全切与部分切除[1]: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会选择手术切除全部胆囊,或仅切除部分胆囊(胆囊与周边组织粘连严重导致全部切除风险过大时)。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微创手术[2]:目前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萎缩性胆囊炎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认可。注意:虽然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是该技术难度真的很高,对手术医生的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患者应根据当地医疗水平来选择。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及时治疗,胆囊萎缩程度逐渐增加,最终完全丧失胆囊的功能,患者的症状将逐渐加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且该病可导致胆囊穿孔、肝内脓肿、胆囊内瘘,甚至诱发胆囊癌变。积极接受药物治疗有助于控制患者症状,改善病情,手术治愈率高,预后良好[1]。
日常注意
萎缩性胆囊炎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对于无法手术者应积极接受药物治疗,在日常注意生活方面应注意规避可能导致患者症状加重的饮食因素,比如避免进食过于油腻的食物而诱发症状出现等。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诱发胆绞痛发作。此外,长期不吃早餐、嗜甜食、长期素食、低膳食纤维等都是诱发胆囊结石的饮食因素[10],应注意避免。
术后乃至出院 1 个月内都应注意减少脂肪的摄入,特别是晚上,少吃鸡蛋、肥肉。出院 1 个月后可恢复至平时正常饮食,但这并非意味着患者可以毫无顾忌,始终都要注意合理膳食、均衡营养[11]。
预防
萎缩性胆囊炎是胆囊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因此在发现胆囊炎后积极治疗可达到预防该病的目的。同时还可采取一些针对该病病因的预防措施。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胆囊感染:积极诊治胆囊炎,避免胆囊炎症长期反复出现;有上腹部疼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或常规体检发现胆囊炎时应积极治疗,不可一拖再拖。
针对胆囊结石:一方面,多运动、多饮水、避免久坐有助于防范机体各部位结石;另一方面,一经被诊断围胆囊结石,患者应积极治疗,避免结石长期刺激胆囊诱发胆囊萎缩。
针对胆道寄生虫:不饮不洁净的生水、饭前勤洗手等措施有助于预防寄生虫疾病;而一旦发现该病,应尽快治疗,并改变先前不良卫生习惯,以免再次复发。
针对代谢紊乱:机体代谢紊乱引起的发病涉及的因素较多,难以一一列举和防范。因此,防范重点为及时诊断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