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胆道疾病引起胰管梗阻、胰液外溢、胰酶异常激活导致的胰腺急性炎症。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疗),20% ~ 30% 的患者临床经过凶险,总体病死率为 5% ~ 10%。
胆道疾病是急性胰腺炎,尤其是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之一,我国为胆道疾病多发的国家。在我国,急性胰腺炎的最主要病因为胆道结石,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胰腺炎中所占比例超过总数的 2/3 以上。
急性胰腺炎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型不伴有器官功能衰竭及局部或全身并发症,通常在 1 ~ 2 周内恢复,病死率极低;重型伴有持续的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为 36% ~ 50%,如果后期合并感染,则病死率极高;中型处于二者之间。
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呈持续性发作,阵发性加重,同时患者也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腹胀、黄疸和发热,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休克、胰腺脑病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治疗方法主要是禁食水,腹胀明显时,需要进行胃肠减压,同时患者还需要静脉输液和补充电解质进行液体复苏。
由于患者通常伴有胆道感染,所以通常需要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患者应该应用抑制胰酶分泌的药物,必要时应该进行鼻胆管引流或者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预后良好,但如果胆道病变治疗不彻底,一次发作后常有频繁发作。重型胰腺炎预后仍较差,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死亡。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由胆道疾病引起,因此,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另外平常患者要避免酗酒、油腻饮食、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
症状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有哪些症状?
腹痛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可以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发热、黄疸等其他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腹痛:腹痛通常位于肚脐上偏左,为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疼痛常常放射至肩部、肋骨和腰背部。随着炎症的扩散,腹痛范围可以呈现带状,或者向全腹扩散。
恶心和呕吐:恶心和呕吐经常和腹痛同时出现,初期发作较为频繁,常为喷射状,呕吐物有食物和胆汁等;晚期如果出现肠麻痹,甚至可能呕吐出粪样物。
腹胀:腹胀的程度与胰腺炎的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
发热和黄疸:大多情况下由胆道阻塞,胆道炎症引起;但是少数重症患者,由于严重腹腔内感染引起肝功能受损,可以出现较严重的发热和黄疸。
重症:出现消化道出血、休克、胰性脑病等。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有哪些并发症?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比其他原因引起的胰腺炎并发症更多,包括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
局部并发症有胰腺脓肿、假性囊肿、胰腺坏死、大量腹水、门静脉栓塞、十二指肠梗阻等;全身并发症包括器官功能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感染、胰性脑病等。
器官功能衰竭:
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胸闷、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口唇和指尖青紫;
循环衰竭:表现为心慌、胸闷、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发冷等;
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少尿、无尿。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表现为体温升高或过低,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白细胞升高或过低。
全身感染: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也可以合并有真菌感染;如果合并脓毒血症,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寒战、高热,情况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低体温,死亡率高,可达到 50% ~ 80%。
胰性脑病: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耳鸣、复视、谵妄、语言障碍、肢体障碍、昏迷等症状。
病因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因胆道疾病诱发的急性胰腺炎症,病因包括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胆汁成分异常、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肝癌合并胆道出血、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乳头旁憩室等,手术因素如内镜胰胆管造影术及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外科手术,解剖学因素等。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胆道结石:胆道系统的结石会引起患者壶腹部的狭窄,如果结石引起了粘膜损伤,还会导致继发感染以及水肿,这样就会加重壶腹部的狭窄的情况,使得胆道内压力明显增加,胆汁逆流进入到胰腺内,胰酶被激活之后就会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胆道感染:胆道系统如果被细菌感染,胆汁内就会有大量的细菌以及细菌的代谢产物,可以激活胰酶,进而导致胰腺自身消化而引起急性胰腺炎。胆总管的炎症会直接累及胰管,进而导致胰管的引流不畅,胰液向胰组织内逆流也会引起胰腺自身消化,而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其他:胆道寄生虫、瘢痕狭窄以及肿瘤等也会导致胰管梗阻,使得胰液排泌不畅,胆汁逆流进入胰腺所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哪些人容易患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慢性胆囊炎患者;
胆石症患者;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
曾经行手术导致胰胆管狭窄的患者;
大量饮酒导致 Oddi 氏扩约肌(胆总管、胰管末端及壶腹部的周围均有环形括约肌包绕)痉挛,使胰胆管引流不畅,引起微结石嵌顿的人群。
就医
当患者出现腹痛,尤其是在饮酒以及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持续性上腹痛时,需要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持续性上腹痛,阵发性加重;
恶心、呕吐;
发热、黄疸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持续性上腹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
持续性上腹痛的同时,伴有胸闷、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心慌、脉搏加快、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烦躁不安。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急诊科
肝胆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医生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临床表现、查体、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结果,同时排除其他疾病后做出诊断。
具体检查项目如下:
尿液检查: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
上腹部彩超、上腹部 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上腹部核磁共振:发现有胆道疾病,如胆管结石、胆道狭窄、胆道蛔虫等,胰腺出现肿大、渗出、甚至坏死征象。
血常规:根据白细胞情况诊断是否合并感染。
血生化:明确有无肝肾功能受损及有无电解质紊乱。
动脉血氧含量:明确有无呼吸功能受损。
胸部 X 线平片:了解有无合并肺感染及胸腔积液;
胸部彩超:了解胸腔积液的多少,能否进行胸腔穿刺。
腹腔穿刺和(或)胸腔穿刺:如有腹腔积液和(或)胸腔积液,医生可能会行此项检查,可以缓解症状及化验积液性质。
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胃十二指肠溃疡;
急性胆道疾病;
肠梗阻;
阑尾炎;
肠系膜血管栓塞;
心肌梗死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您的年龄多大?
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情况加症状缓解或者加重?
出现症状前有无大量饮酒,油腻饮食史?
既往有无胆道疾病史及胰腺炎病史?
是否有腹部手术史?
以前有无经口胆道取石史(ERCP)?
平时有无其他疾病及服用的药物?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情重吗?能治好吗?
我还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这些检查结果需要等多长时间?
您推荐我应用什么方案治疗?需要做手术吗?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能够被治愈吗?
是否会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我在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例如能吃饭吗?能喝水吗?
治疗
发病初期主要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支持治疗,防止局部和全身并发症;一经诊断立即开始控制性液体复苏,控制胰腺外分泌和抑制胰酶的活性;进行营养支持、抗感染,必要时进行内镜治疗;处理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可给予中医中药治疗。具体如下:
禁食水,腹胀明显时,需胃肠减压。
静脉输液、补充电解质,维护足够的循环血容量,有利于脏器功能的维护。
生长抑素可以直接抑制胰腺外分泌;抑酸药间接抑制胰腺外分泌,还可以预防应激性溃疡;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胰酶活性。
轻型胰腺炎不需肠内或肠外营养。中重型胰腺炎常先施行肠外营养,待患者的胃肠动力能够耐受,及早实施肠内营养。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通常合并胆道感染,所以应该给予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的轻重程度及常见的感染细菌类型选择抗生素;如合并真菌感染,可以经验性应用抗真菌药。同时进行血液或体液细菌及真菌培养,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必要时调整抗感染药物。
如果符合重症指标,和(或)有胆管炎、黄疸、胆总管扩张的患者,应该进行鼻胆管引流或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胆源性胰腺炎恢复后应该尽早行胆囊切除术,以防再次发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大多数局部并发症发病数周后自行消失,仅在患者合并感染时才会进行穿刺引流。
发现患者并发全身并发症时,应该积极处理,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应早期应用乌司他丁或糖皮质激素;呼吸衰竭时给予面罩给氧,必要时给予呼吸机治疗;肾功能衰竭时,必要时患者可以进行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如血液透析。
中医中药如清胰汤、柴芍承气汤等,可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活化、清除内毒素等,起到治疗功效。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展及转归
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预后良好,但如果胆道疾病治疗不彻底,一次发作后常会频繁发作。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预后较差,可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
日常注意
生活中特别注意避免酗酒、油腻饮食及暴饮暴食;
出现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症状时尽快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时,一定要遵从医嘱,不要自行增加饮食量和种类,以免病情反复或加重病情。
预防
平时要注意生活方式,避免饮酒、进食油腻和吃的过饱;
积极彻底治疗胆道疾病;
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要告诉医生自己曾患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或有胆道疾病,有利于医生选择药物,避免应用影响胰腺排泌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