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acute suppurative peritonitis)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物理损伤等因素引起的腹膜和腹膜腔的炎症。
腹膜由一层扁平的排列规则的间皮细胞构成表面浆膜。急性炎症时分泌大量含有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的渗出液,以稀释毒素、减少刺激并吞噬细菌、异物和坏死组织。
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按病因可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按累及范围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按临床经过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原发性腹膜炎又称自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无原发病灶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致病菌通过血行播散、上行性感染、直接扩散、透壁性感染等途径侵入腹腔而引起的腹膜炎。
继发性腹膜炎是由腹腔内脏器炎症、穿孔、外伤损伤、破裂或医源性污染引起的。其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阑尾炎穿孔,其次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上 98% 以上的腹膜炎是继发性腹膜炎。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有着不同的转归,可好转消散,可局限形成脓肿,也可迅速扩散而形成弥漫性腹膜炎,引起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衰竭。
积极消除原发病因,改善全身状况,促进腹腔炎症局限、吸收或通过引流使炎症消除。
症状
由于病因不同,腹膜炎可以突然发生,也可能逐渐出现。继发性腹膜炎大多先有原发病的症状,后有腹膜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和呕吐,体温逐渐升高,脉搏逐渐加快。病情进一步发展,还可出现感染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不全,变化快,危害性大。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腹痛:腹痛是最主要的症状,其程度随病因、炎症的轻重、年龄及身体素质等而异,但一般都很剧烈,难以忍受,且呈持续性。深呼吸、咳嗽、转动身体时都可加剧疼痛,故患者多呈强迫体位。疼痛多自原发灶开始,炎症扩散后蔓延及全腹,但仍以原发病变部位较为显著。
恶心、呕吐:此为早期出现的常见症状。开始时因腹膜受刺激引起反射性的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期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物转为黄绿色,内含胆汁液,甚至为棕褐色粪样肠内容物。由于呕吐频繁,可出现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发热:开始时体温可以正常,之后逐渐升高。老年衰弱的患者,体温不一定随病情加重而升高。脉搏通常随体温的升高而加快。如果脉搏增快而体温反而下降,多为病情恶化的征象,必须及早采取有效措施。
感染中毒症状:当腹膜炎进入严重阶段时,常出现高热、大汗、口干、脉快、呼吸浅促等全身中毒表现。后期由于大量毒素吸收,患者则表现为表情淡漠、面容憔悴、眼窝凹陷、口唇发绀、肢体冰冷、舌黄干裂、皮肤干燥、呼吸急促、脉搏细弱、体温剧升或下降、血压下降、休克、酸中毒。若病情继续恶化,终因肝肾衰弱及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病因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
原发性腹膜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原发性腹膜炎又称为自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无原发病灶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致病菌通过血运,淋巴管,肠壁或女性生殖道等途径侵入腹腔而引起的腹膜炎。
多数发生于全身免疫力低下或营养不良者,女童及成人慢性肾炎或肝硬化合并腹水的患者发病率高。
病原菌常见大肠埃希菌、溶血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
继发性腹膜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腹腔空腔脏器穿孔、外伤引起的腹壁或内脏破裂,是急性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最常见的原因。如急性阑尾炎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并发穿孔、绞窄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此外,尚有胃肠道肿瘤坏死穿孔、溃疡性结肠炎穿孔、坏死性肠炎、肠伤寒穿孔、憩室炎穿孔、创伤所致胃肠道穿孔等。其他如腹部手术中腹腔污染,胃肠道、胆管、胰腺吻合口渗漏等。
早期可为化学性炎症,6~8 小时后可发展为细菌性炎症或直接为化脓性炎症。引起继发性腹膜炎的细菌主要是胃肠道内的常驻菌群,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多见,其次为肠球菌、厌氧拟杆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一般都是混合性感染,故毒性较强。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哪些?
腹膜受细菌侵犯和消化液刺激,发生充血水肿,产生大量浆液性渗出液以稀释毒素。
大量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体液渗出,继而细胞坏死、纤维蛋白凝固,形成脓液,引起全身炎症反应、高热等。
若患者抵抗力强、原发病变较轻,腹膜炎可局限或形成腹腔脓肿;体弱、病变严重者则感染加剧,可扩展为全身性感染。同时有麻痹性肠梗阻,患者常易发生休克。
若腹膜炎被治愈,腹腔内有不同程度的粘连,严重者形成粘连性肠梗阻。
就医
如有腹痛,尤其是难以忍受的持续性腹痛,深呼吸、咳嗽、转动体位时疼痛加剧。伴不同程度恶心、呕吐。体温逐渐升高,脉搏逐渐加快等症状出现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重度缺水,代谢性酸中毒及休克的表现:如少尿、面色苍白、虚弱、四肢发麻、皮肤干燥、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神志恍惚不清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就诊科室
急诊
普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临床医生根据病史、症状及典型腹部体征、血常规及生化检查、X 线、超声或 CT 检查结果等综合分析,通常可以判断出原发性腹膜炎还是继发性腹膜炎。但确定继发性腹膜炎的原发病灶有时较为困难。
腹部体征:明显腹胀、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腹胀是病情加重的一个重要标志。腹部压痛、腹肌紧张(重者为板样强直)、反跳痛,为腹膜炎的主要标志。儿童、老年人或体弱者腹膜刺激征可不明显。原发性腹膜炎的腹部体征通常不如继发性腹膜炎明显。继发性腹膜炎叩诊时腹呈鼓音,胃十二指肠穿孔时,肠内气体移至膈下,使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腹内积液多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听诊时,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直肠指诊,直肠前窝饱满或触痛,表明盆腔已有感染或盆腔脓肿。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或有中毒颗粒。病情危重或机体反应能力低下的病人,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仅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此外,当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可有不同程度地升高。
X 线检查:腹部立位平片:小肠普遍胀气,并有多个小液平面的肠麻痹征象;胃肠穿孔时多数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B 超检查:可显示腹腔内有不等量的积液,通常需要通过腹腔穿刺引流来明确液体性状。
诊断性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可通过引流液的颜色性状来判断原发病变,明确病因。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穿刺液呈黄色、浑浊、无臭味,有时可抽出食物残渣;急性重症胰腺炎时抽出液为血性,胰淀粉酶含量高;急性阑尾炎穿孔为稀薄带有臭味的脓液;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可抽出血性异臭的液体;结核性腹膜炎为草黄色透明之粘性液;如果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说明有腹腔内实质脏器损伤。腹腔内液体少于 100 毫升时,腹腔穿刺往往抽不出液体,需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后再行抽液检查。
CT 检查:可以发现腹腔内实质性脏器病变,而且可以提高腹腔游离气体的诊断率,诊断准确率可达 95%。对一些肠管病变如肠扭转、肠套叠和腹腔内疝等也有诊断的作用。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腹胀腹痛?具体位置在哪?严重程度如何?范围多大?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会否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同时伴有恶心呕吐、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尿少口干等症状?
有没有外伤手术史、腹膜透析史、内镜治疗史、转移性腹痛史,或既往疾病史,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结石、肝硬化、肾功能不全、溃疡性结肠炎、卵巢囊肿、盆腔炎、腹腔肿瘤等。
有没有肛门排气排便?大便性状如何?
是否进食过异物或特殊食物饮品,如大量饮酒,进食过枣子、糯米团子等食物?
育龄期妇女月经是否正常?
有无特殊用药史?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我的病情严重吗?有生命危险吗?
我需要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需要手术治疗吗?
如果手术治疗效果怎么样?预后怎么样?
如果保守治疗病情会如何发展?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治疗原则上是积极消除原发病因,改善全身状况,促进腹腔炎症局限、吸收或通过引流使炎症消除。在大多数情况下,原发性腹膜炎以保守治疗为主,而继发性腹膜炎则需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即术后仍应作对症处理,在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前给予胃肠减压、输液、营养支持,应用合适的抗生素尤为重要。
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
对病情较轻,或病程较长超过 24 小时,且腹部体征已减轻或有减轻趋势者;或伴有严重心肺等脏器疾患不能耐受手术者;或作为手术治疗术前准备。
主要措施
无休克者宜取半卧位;休克者取平卧位或头、躯干和下肢各抬高约 20° 的体位;
禁食、胃肠减压,减轻胃肠内压力;
静脉输液防治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失衡;
联合应用足量抗生素,重点针对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厌氧菌,因多数为混合性感染,应选广谱抗生素;
加强营养支持等。
手术治疗
适应证
腹腔内原发病灶严重者,如腹内脏器损伤破裂、绞窄性肠梗阻、炎症引起肠坏死、肠穿孔、胆囊坏疽穿孔、术后胃肠吻合口漏所致的腹膜炎;
弥漫性腹膜炎较重且无局限趋势者;
患者一般情况差,腹腔积液多,肠麻痹重,或中毒症状明显,尤其是有休克者;
经保守治疗(一般不超过 12 小时),如腹膜炎症状与体征均不见缓解,或反而加重者;
原发病必须手术解决的,如阑尾炎穿孔、胃、十二指肠穿孔等。
手术要点
剖腹探查切口,右旁正中为宜(采用右侧腹直肌小切口,探查后,再根据需要向上或向下延长切口);
吸净腹内脓液,然后由上腹至下腹部逐个脏器探查;
选用适当手术方法处理原发灶;
彻底清理腹腔,吸净脓液、消化液、去除脓苔、纤维蛋白膜、异物,用甲硝唑或其他抗生素、生理盐水灌洗腹腔至清洁;
充分引流,放置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腹腔内的液体,以防止发生腹腔脓肿。
腹腔引流管置管指征
坏死病灶未能彻底清除;
坏死病灶已切除,为预防有渗液渗血产生等;
有大量坏死组织无法清除;
腹腔内已形成局限性脓肿。
术后处理
继续禁食、胃肠减压;
根据术中脓液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营养支持治疗;
保证引流管通畅。
疾病发展和转归
腹膜炎可向好转方向发展,炎症消散,腹膜病变自行修复而痊愈。
感染局限为膈下脓肿,盆腔脓肿,肠袢间脓肿。
迅速扩散而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进一步发展可引起麻痹性肠梗阻、中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日常注意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平时需注意饮食健康,尤其是年老体弱者,避免吞咽枣核引起肠穿孔或进食不当引起肠梗阻等情况。
日常注意要注意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各种腹腔内感染或肿瘤。
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结石、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者,应注意定期随访。
发生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女性生殖器官化脓性感染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选用抗生素,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会加重病情。
预防
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大多由腹腔内脏器的炎症穿孔引起,因此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病情进展可以有效减少其发生。
原发性腹膜炎发生风险高的患者可接受抗生素预防治疗,以降低细菌感染和死亡风险,还应加强利尿、治疗局部感染、限制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等一般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