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老年胆石症
概述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导致胆道系统出现炎症感染或者梗阻,以右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
西方发达国家成年人胆石症发病率在 10%~15%,而我国胆石症发病率为 7%~10%,其中 70%~80% 的胆囊结石为胆固醇结石。
遗传、年龄较大、肥胖、高脂肪和不规律饮食都是老年人胆石症的主要病因。另外,女性出现胆石症的概率是男性的 2 倍
该病可根据结石形成的位置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肝外胆管结石,发生在肝脏外部胆管;第二种为肝内胆管结石,发生在肝脏内部胆管;第三种为胆囊结石,此类型最常见。此外根据结石的成分不同,又可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其中胆固醇结石最常见。
大多数胆石症患者无明显症状及体征,多在体检时才发现。肝外胆管结石的症状除了右上腹绞痛外,还可能伴随有寒战高热,黄疸;肝内胆管结石常常无明显症状,会因为抵抗力下降导致感染而出现右上腹隐痛;胆囊结石患者多出现右上腹部绞痛,疼痛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严重时疼痛会向右侧肩背部放射。
一般无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调整平时的生活饮食习惯如规律饮食、适当锻炼和定期复查防止胆结石出现。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通过手术取出结石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又取决于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结石的大小及位置。
疾病可能引发急性胆囊炎,导致化脓感染,不及时处理可转变成慢性胆囊炎,诱发胆囊癌;引起胆心综合征,导致冠状动脉缺血,并发心脏病。
老年人因生理机能下降,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症状体征常不突出,如感觉腹部有不适感,应及时就医。
症状
大多数有胆道结石的患者多无明显症状体征,部分在餐后突发右上腹部绞痛,多是结石导致发炎,刺激胆道,引发痉挛。如果结石进一步梗阻,可引起胆管炎,表现为 Charcot 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老年人胆石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胆石症的常见症状包括:
右上腹绞痛:胆绞痛最典型症状,疼痛呈剧痛(有如刀子割肉),疼痛时间大多在半小时。
寒战高热:细菌入侵胆管,引发感染,体温可达 39~40 摄氏度。
黄疸:结石梗阻胆管,胆汁无法排出,出现全身皮肤发黄、目黄,小便黄,严重程度与结石梗阻胆管相关。
恶心呕吐。
腹泻。
老年人胆石症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胆管炎;
胆心综合征;
胆囊癌。
病因
胆石症的发生多数是在几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常见的外在原因有饮食不规律、高脂肪饮食、肥胖;内在原因是性别、遗传、和年龄。
老年人胆石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遗传:遗传因子对胆石症的发病起重要作用。
性别:女性出现胆石症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雌激素有影响胆囊收缩排空的功能,导致胆汁淤积。
年龄:中老年人代谢逐渐减慢,内分泌不足,胆汁容易淤积。
肥胖:体重指数等于或大于 30,称为肥胖,其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多,导致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增高,易诱发胆囊结石。
高脂肪饮食。
饮食不规律:长期不吃早餐,空腹时间长,导致胆汁分泌减少,引起胆汁成分改变。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胆石症?
女性:特别是肥胖的中老年妇女;
遗传:家族中有胆石症的患者;
暴饮暴食;
饮食不规律:长期不吃早餐。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右上腹剧烈疼痛
寒战高热
黄疸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疼痛剧烈,导致疼痛性休克。
寒战高热。
建议就诊科室
肝胆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胆石症?
当医生怀疑胆石症时,会对你进行一系列查体,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然后进行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是疾病确诊的关键。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视诊:医生首先观察患者的神色、表情,腹痛剧烈者表情痛苦、伴出汗,身体前倾。
触诊:医生会请患者平躺在检查床上,双腿屈膝,医生站在你的右侧,将其左手拇指放在你右上腹部位,其余四指放在右胸前下方,叫你做深呼吸动作,当肝脏下移之时,使发炎的胆囊与拇指接触后,当你如感觉疼痛加剧会突然屏气,即可诊断为 Murphy 氏征阳性,说明胆囊有急性炎症。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和 C 反应蛋白检查:通过血常规和 C 反应蛋白检查,可以检测到白细胞以及 C 反应蛋白是否异常,判断是否有感染,另外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这项检查需要抽取你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
肝功能检查:如果结石阻塞胆管,检测肝功能可发现胆红素升高,此时会出现黄疸(皮肤黄,目黄,小便黄),提示病情加重,需要及时治疗。
影像学检查
B 超检查:B 超检查是确诊胆石症的首选方法,通过 B 超可以发现结石的大小,数目以及发生的位置。注意的是,此检查需要空腹,即前天晚上 9 点到第二天检查结束前都需要空腹。
CT 检查:B 超检查不出结石的情况下可选择此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哪个地方不舒服?
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是什么样子的痛?刺痛?隐痛?绞痛?
有没有发热,恶心呕吐?
躺着或者坐着不动,疼痛有缓解吗?
有吃过什么药物没有?
有没有其他疾病?
有没有药物过敏?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病情严重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需要治疗多久?
会复发吗?
需要注意些什么?
治疗
是否出现症状决定着治疗的方向,对于无症状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定期复查,坚持体育活动,饮食规律,保持清淡饮食。对于症状反复发作的患者,尽快手术治疗是解决结石,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首选方法。
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主要以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所以缓解疼痛是首要目的,可以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如扶他林;疼痛严重者,可皮下肌肉注射哌替啶注射液解痉镇痛。
感染期:出现全身高热、寒战等感染症状时,及时采用抗感染治疗,多采用广谱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进行治疗。
缓解期:口服鹅去氧胆酸或者熊去氧胆酸,限制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过多的食物。
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反复发作的患者,手术治疗是解决结石的根本方法,另外还可以防止胆源性胰腺炎、胆管炎等并发症。
胆囊结石:症状反复发作的患者,尽快手术切除胆囊以根治,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管结石:出现腹痛、黄疸等症状时,及早治疗,普遍采用腹腔镜逆行造影乳头切开术。
肝内胆管结石:对引起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应首选经皮肝穿胆汁引流。
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材对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必须要在正规中医院和研究院所,在医生指导下遵医嘱用药。
体外震波治疗:采用体外振动碎石,把结石打碎,让碎石自行排出。
疾病发展和转归
无症状的胆石症患者可不接受治疗,对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基本没有影响。症状反复发作以及伴发其他并发症的患者,需要采取规范治疗,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病况会更加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健康,正常生活,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降低复发率。
日常注意
饮食清淡规律,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可以有效预防胆结石。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放置引流管的患者,应密切关注引流液的性状和引流量。正常引流液为黄色,如果出现血红色,考虑可能出血,应及时跟医生汇报,如果颜色从黄色变成白色,可能是引流管堵塞或者接入胰管,可以自行调整体位或者求助医生;引流液初期每天引流量可达 500~1000 毫升,后期逐渐减少,如果每日引流量少于 500 毫升但胆汁澄清无感染征象(如寒战高热)可密切关注,不用特殊处理。
术后复查:术后一周复查血淀粉酶,一个月后复查 B 超。
手术患者饮食:一般常规禁食 24 小时后低脂流质(粥、蛋花汤)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普通患者饮食:少量多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如樱桃、猕猴桃)避免暴饮暴食。
手术患者运动:卧床静养一周。
普通患者运动: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运动(比如慢跑、散步),避免剧烈运动。
预防
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规律饮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可以有效地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清淡饮食:不吃或者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
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避免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