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门脉高压症
概述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的门静脉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产生脾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的临床综合征。我国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绝大多数由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引起,而西方国家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1]。
导致门静脉高压症的原因多种,一般是肝硬化引起,最终导致患者脾脏功能亢进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致命并发症。
主要表现是脾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
患者若表现出乏力、腹部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严重的出现便血症状;已被确诊为肝炎、肝硬化等肝病,需及时去医院就诊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是常用检查选择,根据超声征象的特征性辅助诊断。
肝移植是目前彻底治愈门静脉高压症的最佳方法,但是实施难度较大;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三腔二囊管填塞、内镜治疗、药物治疗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
保持心情愉悦、不滥用药物、合理饮食、戒烟戒酒、积极预防,减少致病因素。
患者保持休息、适当运动、戒烟忌酒、慎用药物、避免感染、情绪稳定、保持大便通畅。
症状
门静脉高压症有哪些临床特征[4][5]?
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嗜睡;
呕血或黑便;
前腹壁静脉曲张;
若有慢性肝病,则表现为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等。
门静脉高压症会引起哪些并发症[4][5]?
肝性脑病。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黄疸、腹水。
病因
门静脉高压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2]?
门静脉的正常压力值为 13~24 cm H2O,平均值为 18 cm H2O 门静脉高压症时压力增大到 30~50 cm H2O。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虽然门静脉血流受阻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但是不是唯一原因,目前被认同的主要发病原因如下:
肝前型-门静脉阻塞:主要由先天性畸形、后天性疾病-外科手术引起;
肝内型-门静脉阻塞(窦前):主要由血吸虫病、特发性门静脉高压引起;
肝内型-门静脉阻塞(窦后):主要由肝硬化引起;
肝后型-肝静脉阻塞:主要由布-加综合症,缩窄性心包炎等引起。
发生门静脉高压症的危险因素有哪些[3][5]?
巨脾
食管静脉曲张
腹水
肝硬化
胰腺炎
缩窄性心包炎
腹腔内感染
乙型肝炎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患者表现出乏力、腹部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严重的出现便血症状;已被确诊为肝炎、肝硬化等肝病,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肝胆外科
消化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门静脉高压症?
医生主要依靠患者慢性肝病史,以及肝脾肿大、腹水等体征,结合下列检查以明确诊断:
血常规、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
腹腔穿刺
超声显像
X 线钡餐造影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磁共振成像(MRI)
核素扫描
血管造影
内镜检查
压力测定
血流量测定
肝组织活检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是否患有肝炎、肝硬化等基础性疾病?
有无乏力、腹部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有无便血、呕血的现象?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门静脉高压症?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多久之后可以缓解?
能否治愈?是否会复发?
是否会留有后遗症?
是否具有传染性?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门静脉高压症容易引起患者消化道大出血,若是由肝硬化所导致,则可能会引起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要预防并发症。治疗门静脉高压的原则是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治疗前充分、客观的评价的病人肝储备功能进行,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方案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趋势。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优质蛋白饮食,积极病因治疗,护肝、降酶、退黄治疗。
门脉高压症的药物治疗: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
药物止血:血管收缩药或与血管扩张硝酸酯类合用:三甘氨酰赖氨酸加压素、生长抑素、奥曲肽。
内镜治疗:
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EVL);
硬化剂(EIS);
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
介入治疗: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法。
手术治疗:
远端脾肾分流术;
贲门周围离断术加脾切除术;
经胸腹联合断流术;
门奇静脉断流术;
肝移植。
日常注意
卧床休息,保持生活环境安静;
适当运动如散步、做保健操、太极拳等,活动量以不感觉到疲劳为度;
戒烟戒酒;
慎用致肝损伤药物;
避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着凉及不洁饮食;
保持心情稳定,树立坚定信念,积极配合治疗,减轻心理压力。
预防
切忌服用加重肝脏负担的药物;
积极预防及治疗肝脏原发病;
保持大便通畅,不要用力排便或咳嗽;
戒烟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