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胰腺囊性纤维化,胰腺囊性纤维病,胰腺纤维囊泡症,黏液黏稠症,黏滞病
概述
疾病定义:胰腺囊性纤维性变,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婴幼儿和青少年多发。由于控制胰腺外分泌的正常基因突变,使胰腺发生病变,正常胰腺组织被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填充,呈现囊泡状和纤维状的改变,使胰腺不能正常分泌消化液。
患病情况如何?胰腺囊性纤维性变有明显的种族性和地区性,在欧美白种人中最常见,非洲黑人少见,亚洲人罕见。新生儿发病率较高,每 2000 个新生儿中可见 1 例。家族中有患此病的人,后代有可能获得遗传,其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发生概率高达 25%,多为婴儿或儿童期发病,发病率无性别差异。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由单个基因或多个基因异常突变所导致。家族遗传史和不良生活习惯是该疾病的危险因素。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有哪些类型?根据 CT 表现,可分为 4 型:
胰腺完全脂肪化,此种类型最常见;
胰腺组织部分被脂肪替代;
胰腺仅表现为萎缩,内部没有脂肪组织替代;
胰腺囊肿样变,胰腺轮廓缩小且形态不规则,由大小不等的囊肿组成。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有什么症状?该病症状差异很大,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则可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腹胀、脂肪泻、体重减轻、消瘦、营养不良,同时伴随多种并发症。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怎么治?主要采用对症的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关键点和难点是对并发症的控制和治疗。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有何危害?该疾病在胰腺纤维化早期可能并无任何症状,随着纤维化程度加深,除胰腺出现外分泌功能障碍之外,通常会累及多个内脏器官,如肝、胆、脾、肺等,造成全身性的机体功能紊乱,治疗起来较单一病症困难,严重者可致死。如果经及时正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此病,可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做起。
症状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症状差异很大,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则可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这可能与个人遗传的突变基因数量和类型相关。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常见症状包括:
腹胀:这是胰腺囊性纤维性变后最开始的症状。胰腺主要分泌消化液来消化脂肪、蛋白质等食物。胰腺病变时,消化液不能正常分泌,就会出现类似平时吃太多或是太油腻之后消化不良的感觉,此症状极易被人们忽视。
脂肪泻:主要特点是大便量多,颜色是淡棕、黄色或灰色,不能成形,恶臭味,表面有油腻状的光泽或泡沫状,可漂浮在马桶表面。这是因为不能消化掉的脂肪,也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只能通过消化道排泄出去,形成脂肪泻。
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由于患者长期不能消化、吸收摄入的食物,导致体重下降,变得消瘦,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在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进展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以下并发症:
低蛋白血症;
肠梗阻;
门静脉高压;
急、慢性胰腺炎;
糖尿病;
胆汁性肝硬化;
维生素 K 缺乏症。
病因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通常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单个基因或多个基因异常突变所致。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由于控制胰腺外分泌的基因突变,使胰腺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胰腺萎缩、外形不规则、出现大小不一的囊肿、整个胰腺组织被脂肪组织取代,使胰腺不能发挥正常分泌消化液等作用,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哪些人容易患胰腺囊性纤维性变?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容易患胰腺囊性纤维性变: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吃油炸食物、高脂肪食物、暴饮暴食、少吃或不吃蔬菜水果,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重胰腺的工作负担,增加患病风险。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容易患胰腺囊性纤维性变:
遗传史:家族中曾有人患胰腺囊性纤维性变,或者患有其他脏器囊性纤维性变,那么,这个家族中的人患此病的风险比其他人要高。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经常腹胀。
长期腹泻。
食欲良好但体重下降:有些患儿食欲良好,虽摄入足够的饮食体重仍然不增加,生长发育较同龄人缓慢。
大便不成形伴有恶臭。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出汗过多导致虚脱。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
消化内科
肝胆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胰腺囊性纤维性变?
当医生怀疑是胰腺囊性纤维性变时,通常根据实验室汗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汗液检查:汗液检查是诊断胰腺囊性纤维化的基础。当怀疑患者患此疾病时,应首先进行汗液检测(匹鲁卡品离子渗透试验),用以疾病的诊断。如果汗液内氯化物及钠的浓度增高,高于同年龄段正常浓度的 2~5 倍时,得此病的可能性增加。但是汗液检测非常繁琐,容易出现技术困难,4 周岁以下的患者很难获得适当的汗液标本。随着年龄增长,汗液离子浓度会略有升高,此实验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仍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影像学检查:利用 B 超和 CT 成像,可以在影像学上看到的胰腺、肝脏、胆囊、脾脏的不正常状态,以判断此病进展到什么程度。
内镜检查: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胰腺,看胰腺是否变硬纤维化、表面是否不规则并有小结节;十二指肠镜可见食管静脉曲张、十二指肠液黏稠。检查结果用以判断疾病进展。
病理学检查:在 B 超或 CT 引导下做穿刺,取部分胰腺的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胰腺细胞是否发生病变。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持续这种症状有多久了?
症状出现之前都吃过什么食物?
之前吃过这些东西吗?有表现出和现在一样的症状吗?
症状发作之前吃过什么药物或是营养品吗?
最近食欲如何?体重是怎么变化的?
腹泻是不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注意观察过自己的大便有什么特点吗?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了吗?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家族里有别的人有类似囊性纤维性变的疾病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如果不治疗会怎么样吗?
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的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呢?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有没有生命危险?
治疗之后还会不会复发?
痊愈之后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有什么需要忌口的吗?
治疗
针对部分症状,可采取对症的药物治疗;如出现的肠梗阻和门静脉高压并发症,需要外科手术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
改善胰腺功能的药物:适当服用胰酶、多酶片等,有助于食物消化吸收,但要根据症状轻重调整服用剂量。
缓解肠道梗阻的药物:帮助腹胀或肠梗阻的患者润滑肠道辅助排泄。常用的药物有山梨醇、甘露醇等。
其他药物:部分患者会并发糖尿病,可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针对肠梗阻的手术:胰腺病变之后,外分泌功能受到影响,使十二指肠部位异常黏稠,食糜不容易通过,在肠道内造成堆积梗阻,不能形成粪便,严重者会形成肠扭转、肠坏死、肠穿孔等,要用手术方法解除梗阻。但手术的难度大。
针对门静脉高压的手术:若出现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而出血的患者,应立即实施门-体静脉分流术。目的是建立肝门静脉的侧支循环,降低门静脉的高压。
其他治疗方法
灌肠治疗:可以解除肠梗阻,可采用加有胰酶的等渗盐水、平衡液或经稀释的泛影葡胺灌肠。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病变会累及肺和心脏,患者多死于肺炎或是右心衰;糖尿病的并发率会增高,常见急、慢性胰腺炎,且并发症逐渐增多,造成多器官衰竭致死亡。
小儿经过及时正规治疗后,结局通常良好。若在成人时发病,早发现并进行早期治疗,结局较好。
日常注意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患者,在日常注意生活中除术后护理之外,更重要的是注意在饮食上多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的量要比普通人高。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要注意预防伤口感染。保持伤口周围清洁,碘伏消毒后,用无菌纱布盖住刀口及其周围 2 厘米面积的皮肤。避免直接用手触碰,一天至少换一次药,可以使用罗红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具体用药遵医嘱。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患者应严格遵从医嘱服药,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反馈。
饮食:患者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优质的肉类和蛋奶等,应超过普通人需要量的一半;多种维生素的补充量应为普通人日需要量的两倍,如新鲜的水果或是服用维生素片;在炎热和大量出汗时,注意补充盐;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婴儿、有肝脏疾病及咯血的患者,应补充维生素 C。
其他:重视心理健康,患者应转移注意力,根据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使情绪稳定,保持心情愉悦。
预防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虽然与遗传因素有关,但是若无危险因素的诱发,可能终生不表现出来。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生活习惯: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如肥肉、油炸食品等,不暴饮暴食,养成健康饮食的生活习惯。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家族遗传:青年时期就要重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经常锻炼身体,一日三餐规律进食,营养丰富均衡,瓜果蔬菜、肉蛋奶类均衡搭配饮食。不可暴饮暴食,不过度偏食油炸类食物。
关注胰腺相关疾病的科普宣传和社区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