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医源性胆管受损
概述
医源性胆管损伤大多数是在施行胆囊切除术或胆管手术时,所引起的胆管损伤,是腹部手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肝外胆管的损伤。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增多,胆管损伤率有上升。国内报道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是 0.3%~0.75%。
最主要的病因是外科手术,常见于胆囊切除术。
根据损伤时间、损伤特点和损伤部位有很多不同的分类和分型标准,但国内外目前还没有达成统一共识。
医源性胆管损伤最典型的症状包括术后引流管引流出胆汁、皮肤和眼睛变黄、小便变黄、大便变白、右上腹疼痛等。
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手术时机是治疗的关键。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治疗难点。
该病的主要危害是容易导致胆道的反复感染,严重者最终导致胆汁性肝硬化。
症状
引流出胆汁、皮肤和眼睛变黄、小便变黄、大便变白、右上腹疼痛等症状是医源性胆管损伤最典型的症状。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常见症状包括
术后引流管出现胆汁:手术后腹腔引流管有胆汁流出,呈黄绿色液体,通常量大,持续时间长;
皮肤和眼睛变黄:全身皮肤、眼睛巩膜逐渐变黄;
全身皮肤瘙痒;
大小便颜色改变:小便变黄,大便变白;
右上腹疼痛;
大量发臭引流物:常于术后第 7 天从 T 型管中流出发臭的浑浊液体,含有棕黄色的絮状物,有时还会含有食物残渣。液体量多,一般有 1000~1500 毫升,相当于 3~4 瓶矿泉水的量;
发热、寒颤。
医源性胆管损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反复胆道感染
败血症
胆管结石
胆汁性肝硬化
胆汁性腹膜炎
膈下脓肿
盆腔脓肿
肠麻痹
多发性肝内脓肿
病因
医源性胆管损伤主要病因包括胆囊三角解剖位置异常、炎症和术者的技术。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解剖因素:胆囊三角解剖位置的异常,特别是有胆囊结石存在时,更加增加了辨认解剖位置的难度。
炎症:包括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坏疽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时,胆囊周围的组织会水肿、充血,使得正常的解剖位置难以辨认出来,增加了手术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同时炎症会导致周围组织的粘连,使得分离出各个结构的难度增加。
技术因素:术者对解剖结构的熟悉程度、对各个变异结构的辨认能力和手术的经验都是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因素。
手术的客观环境:手术室的照明不适、手术视野的暴露程度不够。
患者的体型肥胖会增加手术的难度。
腹腔镜手术:不同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因为使用二维图像呈现体内情况,视野不像开腹手术那么广,也不能用手触摸,没有实际的触感。这些都会增加手术中损伤胆管的风险。另外,腹腔镜下使用电刀烧灼、电凝刀凝固组织,其电热力也可能会损伤胆管,但术中不易发现。
哪些人容易患医源性胆管损伤?
患有胆道疾病,尤其是胆囊炎、胆管炎得患者;
体型肥胖者;
胆囊三角结构异常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引流出胆汁;
皮肤和眼睛变黄、小便变黄、大便变白;
右上腹疼痛;
全腹疼痛、压痛;
腹胀;
消化不良、身上容易起淤血瘀斑、呕血、黑便、便血。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发烧、寒颤。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肝胆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医源性胆管损伤?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肝功能检查:目的是通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指标判断患者肝细胞有无收拾。
胆红素三项:了解患者胆红素代谢情况以及黄疸的可能原因。
取血进行细菌培养:了解患者有无胆道细菌感染。
B 型超声:此检查没有创伤,方便简易,可了解肝脏形态、肝胆管扩张的程度、范围和有无结石。
腹部 CT:此检查没有创伤,也可了解肝脏形态、肝胆管扩张的程度、范围和有无结石,相对 B 型超声对结构的显示更加清楚细致。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PTC):可以充分地了解胆管狭窄的部位及以上的结构,同时能运用引流术引流淤积的胆汁,改善患者的症状。
经内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损伤较小,可以清楚的看到胆道内部的结构,但是仅能了解梗阻以下的部位。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为了显示胆管狭窄的部位、胆管扩张的情况和是否有结石。
T 形管胆管造影:能显示胆管病变和了解胆管血供,适用于胆管狭窄再手术前。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以前有没有胃肠道、胆道的疾病?
以前皮肤和眼睛颜色是什么样的?有现在这么黄吗?
近期小便和大便颜色有改变吗?
肚子痛能指出具体的部位吗?自己按着痛不痛?
近期有没有感觉消化不良、腹胀?
身上会不会容易起淤血瘀斑?
有没有呕血过?
有没有发烧?
近期有没有做过胆道手术及具体的手术方式?
术后引流液的颜色有注意吗?
有没有做过相关的腹部的检查?可以提供具体的检查资料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
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
这些症状会一直影响生活吗?
日常生活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治疗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肝外胆管端端吻合术:目的是使胆汁引流通畅,适用于某段胆管狭窄或者坏死。
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目的是使胆汁流入十二指肠,完成正常的消化功能。适用于胆管末端(靠近十二指肠端)狭窄的患者。
Roux-en-Y 吻合术:目的是使胆汁引流通畅。适用于胆管损伤位置高,切除后胆管端端吻合困难或者切除部分较长,端端吻合后张力大容易断开的患者。
胆管修复术:为了保留胆汁的自然通道和 Oddi 括约肌的功能。仅适用于不全阻塞的胆管狭窄。
门-体静脉分流术:为了缓解门静脉高压引起的症状。适用于晚期胆管狭窄引起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
其他治疗方法
T 管引流:防止胆管坏死或狭窄。适用于术中发现误结扎肝外胆管。
内支撑引流管: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防治胆管再次狭窄。
经 T 管窦道胆管狭窄扩张术:为了解除胆管狭窄。适用于胆管下端炎性狭窄、胆肠吻合口狭窄、手术损伤继发性狭窄等狭窄范围局限的患者。
经皮肝穿刺气囊扩张:为了解除胆管狭窄。适用于肝外胆管较短的狭窄和大的肝内胆管狭窄。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为了解除胆总管末端狭窄。仅适用于胆总管末端(远离肝脏)狭窄者,同时应满足狭窄的部位小于 3 厘米。
胆道镜治疗:为了解除胆管的绝对狭窄部位。适用于手术、外伤引起的绝对狭窄。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反复发作胆道感染甚至最后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对患者生活影响很大,因此病致残者很多,病死率为 5%。
经过正规治疗后,90% 的患者能治愈,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做了手术,术后注意保持敷料干燥干净,引流管一般需要放置 6~12 月,保持引流管的干净。
术后每 3 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肝功能、胆红素三项、腹部 B 超等项目。
手术患者术后饮食术后 3 天逐渐从流质饮食(稀饭)改为半流质饮食(如烂面),再到正常饮食。少吃油腻食物。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有反复右上腹痛的患者应及时就医;
少吃油腻的食物;
可以通过减少每次用餐量和运动来控制体重;
术前完善腹部超声、腹部 CT 等检查明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