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什么?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怎么办?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症状有哪些?

伤员在严重大面积烧伤后 48 小时之内进入的休克期,在这段时间内出现的休克症状一般称为烧伤休克,也可称为烧伤早期休克。暂无相关流行病学数据。烧伤休克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牵涉到身体的各个脏器和系统,血容量不足、微循环变化、心功能障碍、红细胞变化等都是该疾病最主要的原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口渴,低血压,心率加快、脉搏细弱,尿量减少,软组织水肿,恶心呕吐等都是烧伤休克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状。烧伤休克的根本治疗措施是迅速恢复血容量,同时还需要防治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氧自由基损伤,以及保护肠黏膜,防止细菌和内毒素移位。烧伤休克的后果是各脏器细胞代谢紊乱和形态改变,并进一步发展到全身少数脏器功能障碍,进而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烧伤休克还可引起的机体内环境紊乱和免疫功能的降低,可引发全身感染,甚至严重的侵袭性感染。当前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是休克期过后很快并发感染和各种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多内脏并发症。因此烧伤休克的成功防治,不仅在于使病人渡过休克期,而更应该是防止后续治疗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概述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以肝内外胆管炎症、纤维化及狭窄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

患病率存在地域差异,北欧地区及美国明显高于亚洲,约为 0.9/10 万~20/10 万。50%~70% 以上患者为 40 岁左右的男性,80%~90% 的患者合并炎症性肠病。

病因尚不明确,遗传、免疫和感染被认为是主要发病因素,此外还有胆汁酸代谢异常和缺血性损伤等因素。

变异类型主要为小胆管 PSC、PS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重叠综合征、IgG4(免疫球蛋白 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

60% 患者表现为乏力和瘙痒症状,其次为黄疸和消瘦,还可出现肝大脾大等体征,合并细菌性胆管炎时可出现发热和腹痛。

目前尚缺少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内镜治疗可改善胆道显著狭窄导致的黄疸、发热、右上腹痛及血清生化指标异常。肝移植是终末期 PSC 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出现临床表现后疾病进展速度较快,且易并发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衰竭以及胆管癌。

由于 PSC 合并炎症性肠病患者结肠癌发生风险,较单纯炎症性肠病患者高,故应重视此类患者的肠道肿瘤筛查,同时重视并发胆道系统肿瘤发生的风险。

症状

起病较隐匿,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往往因为持续的肝功能异常而引起重视。最常见的症状为乏力、瘙痒,胆管阻塞时可出现黄疸、发热、上腹痛。疾病进一步可进展为肝硬化。严重情况下可发展为终末期肝病和胆管癌等。

常见症状有哪些?

患者早期可无自觉症状。

乏力、瘙痒。

黄疸、发热、上腹痛。

胃肠道出血、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及腹水。

合并溃疡性结肠炎时可出现黏液脓血便。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反复发作性的胆道梗阻及胆管炎,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肝病。此外,易伴随胰腺炎、糖尿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多种自身免疫病。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肝纤维化、胆结石及肝内外胆管狭窄。

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症。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脂肪泻、代谢性骨病。

细菌性胆管炎。

胆管癌、结肠癌。

病因

目前主要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在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中,由于免疫异常触发,同时在其他机体或外源性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的特征性的表型。

常见原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PSC 与基因相关,但其致病机制仍不清楚

免疫因素:目前认为源于肠道的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与 PSC 患者胆管进行性炎症密切相关。

感染因素:通过宏基因分析技术已经发现 PSC 患者肠道微生物的构成与其致病性相关。

胆汁酸代谢异常:胆管上皮细胞表面具有“雨伞”保护效应的碳酸氢盐层在受到遗传、免疫、感染等多种因素影响时可诱导 PSC 的形成。

缺血性损伤:PSC 患者发生的进展性胆管周围纤维化,可破坏肝内毛细血管网与胆管上皮间氧和营养物质的交换,进而导致缺血性损伤,加重 PSC。

哪些人容易患病?

北欧及美国人群较亚洲人群更易患病。

合并炎症性肠病等其他自身免疫病的患者患病率增加,最常见的是溃疡性结肠炎(UC)。

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年龄一般为 30~40 岁之间。在不伴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中,女性稍多于男性。

一级亲属中有患此病的人群。

就医

PSC 起病常较隐匿,患者无自觉症状,因此,有家族史、炎症性肠病等危险因素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由于疾病进展迅速,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治疗。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有家族史、炎症性肠病患者或其他危险因素者需定期体检,接受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

若出现瘙痒、黄疸、消瘦以及肝功能异常时应及时就医。

出现发热和上腹痛时应立即急诊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肝胆外科

普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

当患者出现胆汁淤积和肝功能异常表现,尤其是伴有炎症性肠病时应高度警惕 PSC。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或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可显示大胆管 PSC 的典型特征,是诊断的金标准。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肝脏生化检查通常表现为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为主的胆汁淤积性黄疸。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为无创性检查,显示为胆管异常,如管壁增厚、管腔扩张和狭窄,为首选确诊检查。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为有创性检查,可同时对梗阻进行治疗性干预,但不列为首选检查。

肝穿刺病理活组织检查,只有在疑似小胆管 PSC 或排除其他肝病的患者中建议使用。

抗线粒体抗体检测可以帮助排除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 G4(IgG4)水平有助于明确疾病类型。

医生可能询问哪些问题?

出现了什么样的症状?多久了?有没有越来越重的感觉?

是否伴随发热、腹痛、皮肤瘙痒、腿抽筋和骨关节痛等缺钙症状?

是否炎症性肠病病史或有黏液脓血便?

是否有亲属也有类似的症状或者遗传性疾病?

是否做过肝脏方面的检查?

平时在服用哪些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能治好吗?

以后会发展成什么程度?还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吃什么药?

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案?哪种最适合我的病情?

我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需要调整吗?

这个病有哪些危险因素?会传染或遗传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目前尚无明确的 PSC 诊疗方案,熊去氧胆酸(UDCA)是目前较为广泛的治疗方法。对于胆道显著狭窄引起的梗阻、胆汁淤积等表现者可行内镜治疗,手术治疗不作为推荐方案。肝移植是终末期 PSC 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熊去氧胆酸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药物,常用剂量为 20 毫克/公斤体重/天,不提倡高剂量用药。

内镜治疗

以胆管狭窄、瘙痒或胆管炎为主要症状的 PSC 患者,采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球囊扩张术来缓解症状。

患者胆管影像学检查明显狭窄者,应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及细胞学检查、活检及荧光原位杂交等,以排除胆管癌。

接受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的 PSC 患者,术后可能并发胰腺炎、胆管炎,应密切观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手术治疗

通过胆道重建行胆肠内引流术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如黄疸和胆管炎,但也会导致胆管炎风险和死亡率增加。术后的疤痕也增加了肝移植的难度。由于肝移植的卓越疗效,引流术目前已不常用。

肝移植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药物治疗或手术引流后的 PSC 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行肝移植,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疾病发展和转归

PSC 的自然病程变化很大,缺乏有效医疗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 10~12 年。疾病进展速度较快,无症状的患者一经确诊后 7~10 年的生存率仅为 65%~75%;有临床表现的 PSC 患者随访 6 年后肝衰竭发生率为 41%。肝移植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最终手段,可使 PSC 患者的 5 年生存率维持在 80%~85%。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应注意以下事项:

伴皮肤轻度瘙痒者,应使用润肤剂或抗过敏药减轻症状。伴中度瘙痒者,应使用胆汁酸螯合剂(如消胆胺)来减轻症状。

建议晚期血小板计数小于 150×103/分升的患者筛查静脉曲张程度。

PSC 患者应进行骨密度筛查,并 2~4 年复查一次,预防代谢性骨病出现。

晚期患者应进行肝脏疾病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筛查。

预防

该病目前没有明确有效的预防方法。对于存在家族史,或患有炎症性肠病、胰腺炎、糖尿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应高度警惕该病的发生,定期体检。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脑灵素胶囊的功效与作用-脑灵素胶囊说明书

2023-8-3 4:34:42

检查

胸、腹部B超检查检查指数解读,胸、腹部B超检查多少钱,胸、腹部B超检查查什么?

2023-7-23 22: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