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Herniation pit of the femoral neck,股骨颈滑膜疝凹
概述
股骨颈滑膜疝是发生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端的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病变。
股骨颈滑膜疝(滑膜疝凹)于 1982 年由 Pitt 等首先报道。股骨颈滑膜疝的发病率约在 4%~5%,好发于中老年人。
人体站立或行走时,髋关节囊前方结构处于不断的紧张和松弛交替状态,长期的压迫和相互摩擦,使邻近覆盖的滑膜组织可能因受刺激致纤维软骨化生,从而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软骨,相互摩擦致皮质反应性成骨。
部分人因患侧轻微疼痛不适就诊,但多无明显症状。
一般无需特殊治疗,确诊后坚持复查,以免病变扩大。影像学的正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股骨颈滑膜疝的典型发病部位对于诊断至关重要,结合形态学表现大多可作出诊断,但需与多种疾病鉴别。
症状
部分患者因患侧轻微疼痛不适就诊,但多无明显症状,常因其他病变检查时偶然发现。
股骨颈滑膜疝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患侧轻微疼痛。
股骨颈滑膜疝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股骨颈疝窝短期内复查多无明显变化,少数病灶可在较长时期内增大。
临床随访的病例均为舞蹈演员或长跑运动员。病灶增大的原因可能与职业性体力活动有关,此类患者髋部有经常性的过伸运动,与前部关节囊和肌肉(腱)紧张,导致股骨颈受压和磨损时间较长有关。
病因
股骨颈滑膜疝是股骨颈反应区的纤维结缔组织和(或)液体,在前部关节囊、髂股韧带、髂腰肌(腱)的机械性压迫下,通过骨皮质疝入松质骨内,而形成的窝状骨质缺损。
股骨颈滑膜疝的发病率约在4%~5%,好发于中老年人。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股骨颈滑膜疝与股骨颈表面反应区(reaction area)有相关性。由于关节滑膜侵蚀股骨颈的前部皮质,使得滑膜(液)疝入松质骨内形成,多无明显症状,偶有轻微的髋部不适。
股骨颈滑膜疝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长期站立。
髋部经常过伸。
长期负重。
长跑。
骨质疏松和退行性骨关节病。
哪些人容易患股骨颈滑膜疝?
工作性质为长期负重或长期站立者。
舞蹈演员。
长跑运动员。
中老年人。
就医
部分患者因患侧轻微疼痛不适就诊,但多无明显症状,常因其他病变检查时偶然发现。影像学的正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发现髋关节异常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患侧疼痛
体检髋关节异常
建议就诊科室
运动医学科
骨关节科
医生如何诊断股骨颈滑膜疝?
医生需要排出其他引起髋关节异常的疾病,还需要用 X 线平片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进行辅助检查。
股骨颈滑膜疝需要与下列髋关节病变相鉴别。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伴发(类)圆形病灶:患者大多具有髋部疼痛或髋部活动受限而就诊,CT 上股骨头承重区可见弯曲的模糊状硬化线或硬化带。
骨内腱鞘囊肿:二者临床和影像学上表现相似,病理上也常很难区分,发病部位是主要的鉴别点。骨内腱鞘囊肿通常位于股骨头骨性关节面下方, 局部关节面可伴增生硬化。而股骨颈滑膜疝在病灶或相邻上下层面上,大多可见与病灶相连的局限性裂隙样皮质缺损,不累及关节面。
骨样骨瘤:患者髋部疼痛明显,尤以夜间为著。CT 上瘤巢内多有钙质样高密度斑点或团块,周围硬化缘较厚,邻近皮质无裂隙样缺损,所在患髋关节积液,股骨颈下方可见骨膜反应。
退变性囊肿:见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或髋关节退变性疾病,伴有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增生硬化及边缘骨赘形成等退变征象。囊肿多位于股骨头承重关节面下,常为多灶。而股骨颈滑膜疝的发病部位特殊,常为单灶,而髋臼一般无改变。
不典型骨转移瘤:有时可显示和股骨颈滑膜疝相似的密度,溶骨性破坏,边缘不清而且周边无硬化环,临床上有原发肿瘤病史有助于鉴别诊断。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X 线平片和 CT 检查:多表现为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侧皮质下、股骨颈中轴线外侧的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或软组织密度灶,边界清楚,多伴有薄层硬化缘。病灶最大径线通常<10 毫米。病灶或相邻上下层面上相邻皮质,大多可见与病灶相连的局限性裂隙样缺损,可作为诊断此病的特异性征象。
MRI:呈环形或弧状低信号。少数硬化边较薄或不明显时,MR上则无低信号环弧影出现,可能因为病变处于早期,病灶周围反应性新骨尚较少。
基础疾病相关检查: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清蛋白情况等,反映有无基础病的危险因素及基础病的控制情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外伤史?
平时工作压力大吗?工作性质?
平时是否有规律的体育运动?
在服用哪些药?
做过哪些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股骨颈滑膜疝?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股骨颈滑膜疝一般无需治疗,可以定期复查,医生依据相关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做出正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合理应用物理治疗,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消炎、消肿、减轻疼痛、防止肌肉萎缩。
运动疗法受到广泛认可。其中,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对髋膝关节退化病变有明确疗效。应用康复疗法,随着运动功能的不断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就业能力都能逐渐恢复。
疾病发展和转归
股骨颈疝窝短期内随访大多无明显变化,少数病灶可在较长时期内增大。病灶增大的原因可能与职业性体力活动有关,例如跳舞或长跑,这些运动会导致髋部经常过伸。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可进行运动治疗,其中,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对髋膝关节退化病变有明确疗效。在骨科康复中,需要配合一系列全面的康复措施,处理好固定与运动、局部与整体、主动与被动等关系,防止出现废用、误用、过用综合征,使机体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休息,减少运动量。
减少跑跳、过曲过伸等动作,减轻体重。
可指导中老年患者慢跑、游泳、体操活动、肌力训练等,保持良好的肌肉力量,以应付日常注意生活。
对于抗阻运动,可让患者用自己的肢体施加阻力;或在踝、腕部外加重物;有条件的可做水中运动,水的作用不单是支撑躯体,还提供阻力。运动中应逐渐加大阻力,以关节不产生过度疼痛为原则。
物理疗法,可以改善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消炎消肿,减轻体重疼痛,有助于关节活动。但物理疗法不能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阻断膝关节炎发病的恶性循环,所以难以获得稳定的效果。
增强肌力,特别是股四头肌的主动收缩能力,是促进血液循环、有效提高肌肉肌力和耐力、减轻疼痛、保持关节稳定性的重要手段,能有效预防复发。
适宜的关节运动可促进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关节进行修复和重塑,增加稳定性。练习时需注意运动的强度、持续时间、频率。
对于关节不稳定的,加以护膝或护踝,必要时可用手杖等,预防骨关节进一步磨损和减轻负重。
功能锻炼是通过合理的主动、被动运动来活动全身关节,达到舒筋活络、理气活血、强壮筋骨的作用,预防肌肉萎缩、肌腱挛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咨询康复科或骨科医师。
预防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也是很多骨科疾病的基础诱因,因此,老年人补钙、防止钙流失,是很多骨科疾病的首要预防措施。
中老年人补钙不如防止“ 钙丢失”,这是很多人都忽略的一件事。因为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光补钙是无法防治骨质疏松的。在人的一生中,35 岁以前,骨骼中的“骨形成”多于“骨丢失”;而到了45岁以后,“骨形成”却少于“ 骨丢失”,骨量大量流失,导致形成骨质疏松,造成了老补钙却还是缺钙的状况。这就像一个沙漏,漏掉的永远比倒进去的多,这个沙漏永远也不会满。所以,中老年人要想不缺钙,重点应该防止“骨丢失”。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适度运动,避免急跑、急停等动作。如有跳舞或广场舞的爱好,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过急压腿等动作。
增加腿部肌肉锻炼。
每周一次无盐餐。研究表明,定期吃一顿没有食盐的午餐或晚餐,会给健康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没有食盐的食物有利于平衡细胞内外的渗透压,释放部分对细胞不利的因素。当然,无盐餐不能吃得太频繁,一周最多两次,因为盐摄入太少同样会破坏体内的离子平衡,对身体不利。
运动是补钙的最好方法,可刺激骨组织充分吸收和利用摄入体内的钙及其他矿物质,从而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负重可使椎体骨的矿物质含量增加,成骨细胞合成胶原的数量增加。骨骼在受到压力时,会制造出新的骨细胞来进行自我强化,因此,适度的锻炼或体力劳动有助于减轻骨质疏松,提高骨骼对钙元素摄取率。
常到户外走走, 除了活动筋骨外,还可接触阳光,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改善肠道对钙的吸收,进而减少骨质的丢失。每天要保证晒太阳30分钟,选择紫外线照射不是特别强烈的时候,如上午10 点以前,下午4 点以后,以免晒伤或中暑
戒烟戒酒。吸烟者和不吸烟者的骨质量差异高达4%~22%。吸烟的人,骨钙流失率比不吸烟的人高出44%。吸烟越多,流失的骨钙越多。饮酒过量饮酒会使体内的钙从尿中排出。每天喝150 毫升酒的男人,骨钙流失率比不喝酒的人高41%。又吸烟又喝酒的人,骨钙流失得更快。因此,中老年人应戒烟酒,多运动。
感谢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博士研究生 龚龙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