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是什么?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怎么办?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症状有哪些?

肢端发绀是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毛细血管床中缓慢流动,与外周组织过度气体交换,还原血红蛋白>50g/L,可出现发绀。其特点是肢体下垂部位及指趾末端青紫并伴皮温下降。

概述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是指钙盐沉积在肩袖上,而导致炎症反应。同时,钙盐沉积刺激导致肌腱肿胀,当上下活动上臂时,沉积物在肩峰下的滑动会产生卡压疼痛。

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组成。钙化性肌腱炎最常见的累及部位是冈上肌肌腱,其发生率约为 74%。钙化也会同时出现在几个肌腱上,冈上肌和其他肌腱同时钙化的发生率约为 90%[1]。

钙化性肌腱炎好发于 30~50 岁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发病率为 2.7%~20.0%。右肩发病频率高于左肩,也可双侧同时发病。钙化性肌腱炎跟职业有一定相关性,多为上臂轻度体力劳动者,如家庭主妇、自由职业者、文秘工 我们等。

钙化性肌腱炎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认为一是和肩袖组织退行性改变(长年累月磨损)有关,二是由于长期手臂抬高过头顶,增加肩部机械压力有关。内分泌疾病如月经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会增加钙化性肌腱炎的风险。

钙化性肌腱炎经历 3 个时期,钙化前期:肌腱纤维软骨及软骨细胞组织变性;钙化期:分形成期和吸收期,形成期钙化物浓度高,呈粉笔状,吸收期钙化物似牙膏状;钙化后期是病损的愈合和修复。

钙化性肌腱炎最主要的症状是疼痛,在钙化吸收期最为明显。疼痛剧烈,在夜间可痛醒。继发于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少,手臂上举困难。

因钙沉积物一般会重吸收而消失,大多数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包括口服非甾体抗炎药、肩峰下局部注射类固醇等。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患者无法忍受长期疼痛,可采用手术治疗,首选关节镜治疗。

钙化性肌腱炎可能与冻结肩(反复疼痛和僵硬)有关,长时间的疼痛、拒动,使肩袖和肱骨头发生粘连。另外,大块的钙化物可以引起肩峰下间隙变小,出现撞击现象(肩峰下结构的挤压与撞击)。

钙化性肌腱炎属于自限性疾病,但在治疗期间需要预防关节活动功能的丧失。在疼痛急性期结束以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度和力量训练,预防冻结肩和肌力下降。

症状

钙化性肌腱炎的症状和钙化灶所处的时期有关。许多患者(可能高达 75% 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以无疼痛或只是轻微疼痛。

钙化性肌腱炎有哪些症状?

关节疼痛及压痛:急性期(通常是钙化灶的吸收期)疼痛非常剧烈,以致患者拒绝做任何和盂肱关节有关的活动,不自觉地将手臂以内旋位紧贴胸前。亚急性及慢性期,有疼痛和压痛,常有放射痛,一般以三角肌止点处(上臂外侧)为多。由于疼痛,难以向患侧卧位入睡,晚上疼痛加重。

关节不能自由活动:一种是由于疼痛,关节处于自我保护状态,关节拒动。另外一种是由于病程较长,后期并发冻结肩,钙化性肌腱炎自愈以后仍有活动受限。

肌肉萎缩:关节活动能力下降,可导致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关节无力。

钙化性肌腱炎并发症有哪些?

冻结肩:钙化性肌腱炎疼痛引起关节拒动,如病程较长,肩袖和肱骨头发生粘连,使肩关节出现炎性反应过程,从而引起反复疼痛和僵硬。

肩峰撞击征:大块的钙化物可以引起肩峰下间隙变小,出现撞击现象。如果和滑囊表面太近,可以刺激滑囊炎性反应,进一步缩小肩峰下间隙。

弥散性钙化:如果合并肩袖完全撕裂,钙化物会破入盂肱关节,其定义为“弥散性钙化”。

病因

钙化性肌腱炎是一种原因和机制不明的自限性疾病(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并不需特殊治疗),在发病过程中主要的特征是肩袖肌腱内的钙质沉积。

钙化性肌腱炎钙化沉积的原因什么?

病因尚不明确,有争论。通常与 Codman 提出的冈上肌肌腱与肱骨大结节止点近侧 1 厘米范围内肌腱的血液灌注不足有关。由于盂肱关节活动范围广、活动量大,肩袖会经常受到磨损-撕裂,受损的纤维开始坏死,随后出现营养不良性钙化。

钙化性肌腱炎疼痛原因是什么?

钙质沉积刺激导致肌腱肿胀,当上下活动上臂时,沉积物在肩峰下的滑动会产生卡压疼痛。

在钙化吸收后期,随着血管增生和细胞浸润,肌腱内压力不断升高,出现急性疼痛。

哪些人容易患肩袖钙化性肌腱炎?

年龄:钙化性肌腱炎的患者集中在 30~50 岁。可能随着年龄的增加,到 40 多岁的时候肌腱血供逐渐较少有关。

性别:女性多于男性。

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异常和雌激素代谢紊乱、糖尿病可能会增加钙化性肌腱炎的风险。

上臂轻度体力劳动者:如家庭主妇、自由职业者、文秘工 我们等。

就医

哪些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虽然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是急性期疼痛剧烈,一般难以忍受,早期干预可以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另外,引起肩关节疼痛的原因错综复杂,最常见的是肩袖损伤,但是疼痛情况类似,普通老百姓难以鉴别。因此,一旦有反复肩关节疼痛,或肩关节疼痛持续不缓解,建议尽快前往骨科门诊就诊。

就诊科室

骨科

运动医学科

医生如何诊断肩袖钙化性肌腱炎?

就诊时,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X 线片及实验室检查做出临床诊断。

X 线检查:首诊患者需拍摄 3 种 X 线片,包括肩关节内旋位、外旋位及前后位,分别对应观察冈下肌、肩胛下肌及冈上肌的位置。冈上肌出口位 X 线可以判断钙化灶是否存在肩峰撞击。

CT 检查:对于钙化灶的定位更为精准。在钙化灶清理术前常规行 CT 检查可明确钙化灶的位置和形态,便于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B 超:超声检查敏感性比放射线更高,尤其是实时超声,能反应肌腱运动状态下的形态学信息。

核磁共振(MRI):对于软组织病变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同时可以明确是否伴有肩袖损伤、关节周围骨质破坏等疾病。

实验室检查:钙化性肌腱炎和钙、磷代谢异常无关,故血清的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一般在正常范围内。若同时滑膜炎症,可出现 C 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轻度增高。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目前是什么症状为主?出现在什么部位?已经出现多久了?这次症状的出现是不是和外伤有关?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既往有没有类似发作病史?

有没有关节外伤病史?

有没有服用药物?既往有没有服用特殊药物?

什么职业?有没有长期从事使用肩关节的工作?

患者可能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为什么没有外伤也会疼?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是否可以治愈?会不会复发?

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一般采取什么方式?费用如可?

治疗过程中,我应该注意什么?

治疗

临床上治疗主要遵循以下几点:首先是保守治疗。对于致密而局限的钙化灶,如保守治疗无效,则需手术治疗,首选关节镜治疗。对于轮廓不清和絮状的病灶,针刺、抽吸和灌洗术可用于急性疼痛的治疗,一般很少需要手术。

保守治疗

急性期钙化性肌腱炎应尽量减少患侧肩部活动,以避免疼痛和损伤进一步加重。在众多保守治疗方案中,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局部封闭为临床一线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最为常用,包括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和全身药物治疗。根据情况选择单用或联合使用。胃肠功能不良和有心血管方面疾患的患者慎用。

镇痛药物:对 NSAIDs 类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者,可使用阿片类镇痛剂、对乙酰氨基酚与阿片类药物的复方制剂。

局部封闭治疗:对于疼痛剧烈、口服药后不能缓解者,可局部注射局麻药物封闭治疗。局部封闭治疗疼痛减轻明显,功能得到改善,优良率达 80%。

超声引导下穿刺灌洗治疗

反复局部穿刺可以使肌腱内压力减小,穿刺后进行持续灌洗有助于清除钙沉积物质。穿刺一般在疼痛最剧烈处,B 超引导下更为精确。

体外冲击波治疗

体外冲击波能促进钙化物的吸收,机制暂时不清楚,但是相关研究表明其预后确实有效。

康复理疗

康复理疗对于缓解肌肉痉挛,及防止关节粘连有显著效果。轻度外展患肢(如腋下夹一个枕头),也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疼痛。急性期患者理疗时关节活动需轻柔,同时患处应予冰敷。慢性期患者,推荐患处热敷。

手术治疗

钙化性肌腱炎保守治疗失败,可进行手术。针对影像学检查确诊且临床症状符合钙化性肌腱炎的患者,手术清理钙化灶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开放手术:需要劈开三角肌纤维,有三角肌损伤大,感染的可能性高,术后康复慢等缺点。目前随诊关节镜技术的发展,手术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已不提倡开放手术治疗。

关节镜下清理术:关节镜手术相对于开放性手术,具有创伤小、感染发生率低、康复快等优点。在肩关节镜下可以对肩关节进行 360° 观察,通过建立不同角度的入路,可全方位处理关节内病变,不留死角地诊治肩关节疾病。是肩袖钙化性肌腱炎首选的手术方式。

疾病发展和转归

大部分钙化灶会自发吸收。保守或手术治疗能改善多数患者症状,缓解疼痛。

日常注意

可鼓励患者做适当的运动来防止肩关节的粘连,维持肩关节的功能。但在急性期,疼痛剧烈的时候,应及时制动,避免做抬高运动,以免加剧肩袖组织的撞击和撕裂破坏。

预防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限性疾病,多数学者认为与肩关节反复劳损有一定相关性[1]。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肩关节反复的劳损,特别是过头顶的上臂上举动作。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冠通片(知恩)的功效与作用-冠通片(知恩)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复方α-酮酸片的功效与作用-复方α-酮酸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