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肌炎是什么?棘肌炎怎么办?棘肌炎症状有哪些?

脂肪肉瘤(Liposarcoma)一种罕见的癌症,发生于脂肪细胞

别称

Lumbar spine inflammation,棘上韧带劳损,棘上韧带增生

概述

棘肌炎亦称棘上韧带增生,即棘上韧带劳损,为常见的慢性韧带损伤,是一种屈曲性损伤。

多见于长期弯腰工作或白领办公室一族,其中,腰椎棘肌炎更是当今高发病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且低龄化的局势,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是由于坐的时间过长或者弯腰起身的次数太多而导致的劳损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腰痛或背痛,多为酸痛感,所引起的功能障碍使得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受限,是生活质量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

其治疗仍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一方面是腰椎棘肌炎诊断困难;另一方面是即使该病确诊,治疗也以对症治疗为主。

症状

本病症状出现多有劳动损伤、感冒受凉等诱因,患者会腰背中线酸痛或疼痛的症状,疼痛可向棘旁或臀部扩散,重者影响翻身、仰卧甚至呼吸动作。

棘肌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棘肌炎主要表现为下腰痛和脊柱僵硬,疼痛的症状最终会进展为双侧,此外,还会出现胃肠道症状。

棘肌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下腰痛和脊柱僵硬是最为常见的表现,下腰痛发生缓慢,钝痛状,有时牵涉至臀部。

疼痛也许集中在骶髂关节(在尾骨附近)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转子与股后部。

一开始疼痛或为双侧,或为单侧,但几个月后都变为双侧性,并出现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极常见的症状,可以持续数小时之久,长期不活动使僵硬更为明显。

棘肌炎病人亦常常出现胃肠道症状:上腹饱胀感,恶心,纳差(食欲差),嗳气(打嗝),弥漫或烧灼样上腹疼痛,临床上又称之胃轻瘫。

棘肌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棘肌炎侵犯椎旁交感神经节或颈椎,可能会导致胃轻瘫、“颈心综合征”等并发症。且在其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危害和结局:

胃轻瘫:下六个胸椎的棘突,为背阔肌和斜方肌的共同止点,其牵拉方向均向外上,当一侧上肢用力或双侧不对称性疲劳,可拉动棘肌,使一侧小关节错动损伤,造成局部软组织无菌性炎性渗出,引起局部隐痛,这一病理改变可激惹椎旁交感神经节,从而引起交感神经系统紊乱症状,出现胃肠道神经运动功能障碍,这可能是棘肌炎引起胃轻瘫的原因之一。

棘肌炎侵犯颈椎而引起“颈心综合征”:颈椎病引起的胸痛、胸闷、心悸、上肢麻木等类似冠心病综合征表现亦称为“颈心综合征”,多见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病因

棘肌炎,亦称棘上韧带增生,即棘上韧带劳损,为常见的慢性韧带损伤,是一种屈曲性损伤。是由于坐的时间过长或者弯腰起身的次数太多,而导致的劳损性疾病,部分疾病亦可由感冒引起,多见于长期弯腰工作或白领办公室一族。

棘肌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风湿。

外伤。

免疫相关疾病因引起。

哪些人容易患棘肌炎?

常见于长期弯腰工 我们。

文员工 我们。

风湿病等免疫疾病累及棘肌者。

就医

棘肌炎可伴发不同症状,如胸闷、气短、胃肠道症状等,但局部皮肤无改变,往往迁延不愈,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出现腰部不适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腰背不适、疼痛。

腰背僵硬,晨僵。

弯腰时疼痛加剧。

建议就诊科室

运动医学科

骨病科

脊柱科

医生如何诊断棘肌炎?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症状出现时的诱因等诊断本病,此外还需要排出会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医生的诊断标准如下:

多有劳损、受凉等诱因。

患者腰背中线酸痛或疼痛,疼痛可向棘旁或臀部扩散,重者影响翻身、仰卧甚至呼吸动作。

棘上或其周围压痛明显,以下胸椎、腰椎多见,叩击痛不明显。

X 线脊柱片无阳性发现。

同时排除颈椎、胸椎、腰椎间盘突出,骨折,脊柱肿瘤、结核患者。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一般实验室及影像检查无特异性,辅助检查主要与相关疾病进行相鉴别。

X线检查:查看颈椎大体情况,是否有颈椎椎体脱位,是否有颈椎曲度变直等骨性改变。

颈椎MRI检查:颈椎间盘是否突出压迫神经,颈部肌肉是否存在病变等。排除因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的肌肉疼痛及活动受限,或因颈部肌肉病变等引起的疼痛。

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B27等检测,可排除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外伤史?

平时工作压力大吗?工作性质?

平时是否有规律的体育运动?

在服用哪些药?

做过哪些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棘肌炎?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玻璃酸钠注射及封闭疗法,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治疗中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结合中医疗法,配合得当,疗效也是很明显的。

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于棘肌炎的治疗方法是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外源性玻璃酸钠能够促进内源性玻璃酸钠的合成,形成一个正反馈作用,从而进一步保护软骨组织。

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现代医学治疗软组织损伤主要以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主,但这类药胃肠道反应较强,而祖国医学对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有独到之处。传统的手法整脊治疗具有整复、舒筋、调理气血等作用,其具有简便、安全、费用低、疗效显著等特点。

红外线理疗:红外线的热效应使皮肤温度增加,交感神经感受能力减低,舒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血管舒张,血流加快,血循环改善,增强了组织营养,活跃了组织代谢,提高了细胞供氧量,改善了病灶区的供血供氧状态,加强了细胞的再生能力,控制了炎症的发展并使其局部化,加速了病灶的恢复。

疾病发展和转归

棘肌炎常在胸背部或腰部劳损或受寒后发病,多表现为棘突局部酸痛,脊柱前屈时疼痛加重,后伸时减轻,由于累及节段不同,可伴发不同症状,如胸闷、气短、胃肠道症状等,但局部皮肤无改变,往往迁延不愈,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传统的手法整脊治疗具有整复、舒筋、调理气血等作用,其具有简便、安全、费用低、疗效显著等特点,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临床使用将越来越广泛。

日常注意

棘肌炎是一种可自愈、可治愈性疾病,在日常注意生活中,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可自行治愈。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治疗期间,避免过度劳作,尽量避免做引起疼痛或疼痛加重的动作。

注意卧床休息,腰部垫枕,减缓韧带张力。最好选择偏硬床垫,腰部垫高、颈部后仰,来放松肌肉,缓解压力。长时间弯腰活动时,腰部、颈部肌肉长时间紧张,不利于肌纤维织炎病情恢复。

热敷、理疗,避免受凉后病情加重。

增加腰背肌的锻炼,且应该从简到易,逐渐增强。具体如下:

滚法按摩:患者卧位,暴露颈项及背部,四肢手伸,整体放松,用啤酒瓶、滚动按摩器、擀面杖等器械在项背部、腰背部的痛点处,进行反复滚动,可持续3~4分钟。

分筋弹法:仔细寻找触摸压痛点、筋结和筋束,用拇指在患处与肌纤维垂直的方向上,来回分筋弹拨,反复3~5次;或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的指端部分,对称地拿住疼痛处的筋肉进行拿程,或提起后迅速放手,可反复弹筋3~4次。

推理舒筋:从头部开始,沿斜方肌、背肌、骶肌的纤维方向,分别向外侧沟及背部推理舒筋,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反复10余次。

拍打即击法:用双手掌或双手拳,在项脊及两肩脚部进行拍打,反复十余次,动作要轻柔,使患者感到轻松舒适。

热敷理疗:条件允许,每周可进行1~2次桑拿或汗蒸;也可自行在家中热浴、热毛巾热敷患处,烤灯、红外线照射患处等。

腰脱支具外固定,保护腰部稳定性。病情严重患者,可佩带颈托、腰脱等护具,限制活动,可加速疾病好转。

预防

棘肌炎是常见病,并且是多发病,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都会发生椎体周围肌肉损伤形成棘肌炎。棘肌炎预防主要是避免意外发生及加强肌肉强度,减少椎体周围肌肉损伤概率。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了解发病的诱因,在生活中注意避免。

坚持长期增强腰背肌和腹肌肌肉力量的锻炼。减轻韧带、筋膜及脊椎后关节的载荷,也有利于脊柱的保护,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燕飞法:俯卧,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保持此姿势3~5秒,再放松肌肉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

小燕飞法:俯卧,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保持此姿势3~5秒,再放松肌肉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

三点支撑法:仰卧,去枕屈膝,将腹部及臀部尽量向上抬起,依靠头部及双足三点支撑身体的重量,抬到最高点后保持此姿势3~5秒,再放松肌肉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

五点支撑法:仰卧,去枕屈膝,将腹部及臀部尽量向上抬起,依靠头部、双肘部及双足五点支撑身体的重量,抬到最高点后保持此姿势3~5秒,再放松肌肉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

腰背肌锻炼注意事项:1)锻炼的方法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要勉强。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最好先从方法1或2开始,熟练以后再自行增加练习方法;练习支撑法的时候,如果用头支撑困难,可换成背部支撑;2)锻炼的次数和强度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每天可练习十余次至百余次,分3~5组完成,间断练习。如锻炼后次日感到腰部酸痛、不适,应适当减轻锻炼量,或暂停锻炼;3)锻炼时不要猛然用力,以防扭伤;4)如果是腰腿痛急性发作期,则不适合进行此项锻炼。

加强颈肩肌肉锻炼,预防颈椎棘间韧带炎发生。

身体仰卧位,平躺在床上,头颈部伸出床边,背部不离床面。颈部放松尽量下垂。全身放松,然后用颈部力量使头部抬起向上,至下颏紧贴前胸,保持3秒钟,速度放慢,再慢慢后倒至颈部肌肉完全放松,注意调整气息。重复10次,5~10组。每日逐渐增加停顿时间及动作次数。

头部对抗法:双手交叉放在头枕部,双手向前使劲,头枕部向后使劲,相互对抗,头颈不动。锻炼时,颈项部的肌肉持续紧张3~5秒,放松休息3~5秒为1个周期。然后依旧是双手交叉放置前额部,头部向前用力,双手对抗向后,保持颈部及头部不动,颈项部的肌肉持续紧张3~5秒,放松休息3~5秒为1个周期。每天锻炼100~200次,分5~10组完成。

仰卧抬肩法:平卧床上,去枕,头枕部用力向后顶床,抬起肩背部,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放下肩背部休息3~5秒为1个周期,以达到锻炼项背部肌肉的目的。每天锻炼100~200次,分5~10组完成。

俯卧挺胸跟仰卧抬肩反过来,也可与其交叉做。俯卧床上,去枕,用力挺胸抬头,使头颈胸离开床面(俗称“燕飞”或“小燕飞”,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放下头颈胸部休息3~5秒为1个周期,每天锻炼50~100次,分3~5组完成。这种方法最费力,所以一次少做一点。

摆头动作:头部交替缓慢左右摆动,不要耸肩,左右算一次,做10次,以颈部为中心,慢速旋转头部。顺时针10圈,逆时针10圈。

颈部肌群静力动作:距离墙面一定距离站立,并且面向或者背向墙面,双手自然放于体侧,头部依靠在墙上,同时保持颈、腰、髋、膝、踝伸直状态,使身体形成一条直线。这个练习动作可以通过改变依靠墙面的高度,来调节难易程度:站离墙面越近、倚靠墙的高度越高,动作相对越容易完成;而站离墙面越远、倚靠墙的高度越低,动作难度越大。

颈肩肌锻炼的注意事项:1)锻炼的方法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要勉强。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最好先从方法1或2开始锻炼,熟练以后再自行增加练习方法;2)锻炼的次数和强度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每天可练习十余次至百余次,分3~5组完成,间断练习。如锻炼后次日感到颈部酸痛、不适,应适当减轻锻炼量,或暂停锻炼;3)锻炼时不要猛然用力,以防扭伤;4)如果是疾病急性发作期,则不适合进行此项锻炼。

避免长时间受凉、湿潮等外界因素刺激。避免空调、风扇等直吹身体,尤其出汗、洗澡后避免冷风直吹。避免在阴凉潮湿等地过夜,如夜宿郊外、草地、树林、河旁等。

减少外伤等损伤因素刺激。腰部外伤及时就诊,避免发展为慢性劳损性肌肉损伤。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可以进行慢跑、游泳、体操活动、肌力训练等,保持良好的肌肉力量,以应付日常生活。不要长时间弯腰低头玩手机、电脑等。减少易造成腰背、颈部肌肉拉伤的剧烈运动,例如滑冰、舞蹈、武术、搏击等运动。如需参加,需要提前做好热身运动及必要的保护措施。

感谢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博士研究生 龚龙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调元大补二十五味汤散的功效与作用-调元大补二十五味汤散说明书

2023-8-3 0:11:30

保健

让女人容颜不老的方法有哪些?

2023-8-19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