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色素膜炎
概述
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影响至葡萄膜的一种慢性炎症。
多发性硬化所致的葡萄膜炎是一种少见的类型,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多发于 20~40 岁女性,占所有葡萄炎的 1%~2%。
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本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感染因素及自身免疫因素。
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可分为 3 型,包括良性型、复发-缓解型和慢性进展型。
本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视神经炎、葡萄膜炎,部分患者可出现复视、眼球震颤等症状。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只能缓解病情,无法彻底治愈。易复发是该病治疗的难点。
本病不仅能引起多种眼部并发症,如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等,还可累及全身出现疲乏和感觉异常。
本病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主要取决于受累的眼组织以及炎症的严重程度。
症状
视神经炎、葡萄膜炎等症状是本病最主要的症状,部分患者也可出现复视、眼球震颤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还可出现感觉异常及疲乏等全身表现,少数患者还可并发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等。
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视神经炎:多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或丧失,视野改变以及色觉异常。
葡萄膜炎:前葡萄膜炎少见;中间葡萄膜炎多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痛等症状;后葡萄膜炎,主要表现为双眼反复发生视网膜及玻璃体出血,出血量少时仅感到眼前黑影飘动,出血量大时则会视力急剧下降。
复视: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影像。
眼球震颤:不自主的、节律性的眼球往返摆动。
乏力。
感觉异常:多表现为麻刺感、针刺感、麻木感、冰冷感等。
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视神经萎缩:可出现视野变化,视力减退。
继发性青光眼:引起眼压增高、眼睛胀痛、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
视网膜脱离:眼前可出现漂浮物。
并发性白内障。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视网膜出血。
玻璃体积血。
病因
本病可能与嗜神经病毒感染以及狂犬病毒、麻疹病毒等感染相关,此外本病与免疫遗传因素也有相关性,但目前无相关研究证实。
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
哪些人容易患多发性硬化性伴发的葡萄膜炎?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
病毒感染:狂犬病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EB 病毒等一系列病毒感染者。
免疫功能低下者:营养不良,患有免疫缺陷病的群体。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
女性:虽然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发生,但该病更多见于女性患者。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患该病的群体。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单眼视力突然下降。
色觉异常,对颜色辨认能力降低甚至消失。
休息的时候出现眼痛。
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影像。
不自主的、节律性的眼球往返摆动。
乏力。
有麻刺感、针刺感、麻木感、冰冷感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视力丧失。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
当医生怀疑是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首先根据 MRI 检查、脑脊液检查可诊断多发性硬化,其次通过眼电生理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视野检查、视觉诱发电位等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MRI 检查:属于影像学的一种检查方法,作用是明确脑和脊髓白质区是否存在脱髓鞘斑块,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眼电生理检查:主要包括视觉诱发电位,用于检查人的视觉系统,还有视觉疾病,和一些神经系统的疾病。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作用是观察眼底血管的微细结构和动态变化。
视野检查、色觉检查:作用是鉴别其他疾病,观察视野和色觉的变化。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既往的全身病史和眼病史?
出现症状有多久了?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了吗?做过哪些检查?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出现这些症状?
病情严重吗?
需要治疗吗?
如何治疗?
点眼药水有用吗?
需要手术吗?手术治疗效果如何?
住院费用可以走医保吗?
会复发吗?
手术后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治疗
本病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可给予免疫抑制药物,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还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于经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经过上述治疗仍不能控制者,可考虑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可缓解病情,减轻视神经炎症状,视力多能恢复到 0.5 以上,还可减少视神经炎的复发,但无法治愈。
免疫抑制剂:常用药物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反复发 我们。
手术治疗
玻璃体切除手术:目的是切除混浊积血的玻璃体以恢复透明的屈光间质和促进视网膜复位,以恢复患者的视功能,适用于经糖皮质激素和激光光凝、冷凝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的患者。
其他治疗方法
激光光凝、冷凝治疗:原理是采用激光的热凝或冷凝的作用,在局部出血的部位形成凝固激光斑,达到止血,并预防再出血的效果,还可防止视网膜脱离。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病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将直接影响双眼视力,严重者并发视神经萎缩、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虽不影响寿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接受正规治疗后,早期应用有效的免疫抑制药,可能有助于预防炎症的复发和慢性化,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预后。但视力的预后还取决于受累的眼组织和炎症的严重程度。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需注意保护眼睛,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常用药物,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水盐代谢紊乱,如出现感染加重及血压升高应及时就医。
术后注意事项:行玻璃体切除术后,如出现眼睛胀痛以及眼压升高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因为该病不能治愈且易复发,应半年复查,主要进行磁共振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视野检查、色觉检查等
注意休息,减少近距离用眼的时间,每 40 到 50 分钟就要做适当休息,减少使用脑、平板、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每天尽量不要超过 2 小时。
饮食中要有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鸡蛋等。
保护眼部,日常注意一定要避免眼部受外力损伤,注意各种网球和羽毛球等运动项目可能对眼球造成的意外损害。
勿自行购买和使用医嘱以外的其他眼药。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减少病原体感染:如狂犬病毒感染可引起该病,生活中避免家畜咬伤,被狗咬伤后应及时使用肥皂水进行冲洗,及时去医院打预防针;合理饮食,加强日常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避免感染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免疫遗传因素:有该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 MRI 检查脑部,以及进行眼部视觉电生理等检查。
性别:该病多发生于 20~40 岁的成年人且女性多见,若青年女性出现突然视力下降,视野及色觉改变应高度怀疑该病及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