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当患者血压升高,视网膜血管不规则收缩,导致小区域血循环障碍,动脉硬化性改变。随病情加重和时间发展,患者进一步出现硬性渗出、棉絮斑、视网膜水肿与浅层出血,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及脉络膜病变等症状,即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 95% 以上,其中 70% 有眼底改变。眼底改变与年龄、血压升高程度、病程长短有关,年龄愈大,病程愈长,眼底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愈高。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采用 Keith-Wagener 法分为:
Ⅰ级:主要为血管收缩、变窄。
Ⅱ级: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
Ⅲ级:在上述病变基础上有眼底出血、棉絮状渗出。
Ⅳ级:在上述病变基础上伴有视盘水肿。
该病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严重者可有头痛、视物模糊、视物变小或变形。早期不影响视力,后期视力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降低高血压是防治眼底病变最根本的措施。
高血压患者除了出现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外,还可出现视网膜静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运动神经麻痹、视网膜动脉阻塞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等症状。
患者应控制高血压,注意饮食,限制钠盐、脂肪摄入对该病进行预防。
症状
一般无明显症状,严重者可有头痛、视物模糊、视物变小或变形。早期不影响视力,后期患者视力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常见症状包括:
通常早期患者视功能受影响不大。
后期患者视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如并发分支动脉或静脉阻塞、黄斑水肿、黄斑出血或渗出、黄斑毛细血管消失,或黄斑区发生视网膜前膜伴内界膜皱褶,进而影响中心视力。
多数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在出现硬化期的并发症以后,才可能有明显的视力症状。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视网膜静脉阻塞。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眼运动神经麻痹。
视网膜动脉阻塞。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等。
病因
动脉压升高是引起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病因,同时也会引起视网膜的病理生理改变,导致相关症状的出现。
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高血压患者定期于眼科就诊复查眼底,如因高血压引起头痛、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视物变小或变形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其他一些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嗜络细胞瘤、妊娠期高血压眼底病变等)也可能出现上述症状,患者需及时就医,经检查后方能明确病因。
一般高血压患者,当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后,眼底可恢复原状。一般水肿、出血及棉絮状斑可在几周内消退,硬性渗出则需经几个月后才消退。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根据患者有无高血压病史和眼底改变等进行诊断,并无太大困难;但体征不典型者,需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后极部视网膜散在微动脉瘤、小出血点、黄白色硬性渗出、视网膜出血等典型眼底改变。
肾性高血压:眼底改变同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但有明确的肾病史。
嗜铬细胞瘤:由于患者血压急骤升高所致视网膜严重缺血。多数为阵发性发作,可因剧烈运动、体位改变、情绪波动、挤压或按摩腹部、灌肠、排尿等诱发。表现为血压突然升高,同时伴有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焦虑、恐惧感、视力模糊、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前区紧迫感,甚至出现左心衰竭和脑卒中等症状。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主要临床特点是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出现水肿与蛋白尿,分娩后这些症状均可较快消失。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辅助检查包括:
眼底检查:
急进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乳头及其周围视网膜出现明显水肿,边缘模糊。小动脉很细、变直,部分成白线,静脉弯曲扩张。患者整个视网膜出现苍白、混浊、水肿、火焰状和大片出血等。
慢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由初期的痉挛状态变为硬化、狭窄、管壁光反射增强,呈铜丝或银丝状,出现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随之远端的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视网膜出现水肿、出血和渗出。
眼底荧光素造影检查: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常因血压高或肾功能差,很少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病变早期患者可岀现视网膜血循环时间迟缓,视网膜动脉及毛细血管狭窄。棉絮斑处毛细血管无灌注。环绕毛细血管缺血区,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及微血管瘤。
患者出现视乳头水肿现象时,视乳头周围可见毛细血管异常扩张,视网膜动脉静脉充盈迟缓。
晚期视乳头附近视网膜渗漏显著。
高血压脉络膜血管显影多不规则,典型者可表现为脉络膜背景斑块状弱荧光。具体表现为,在闭塞的脉络膜毛细血管上面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出现黄色病灶并有显著的荧光素渗漏。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高血压病史?
是否有糖尿病、肾脏疾病、嗜络细胞瘤病史等其他病史,是否在孕期?
是否有视力下降症状?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是否自行用过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多久复查一次?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该病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该病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该病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该病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积极控制血压,降低高血压是防治眼底病变最根本的措施。包括卫生教育,控制体重,运动和内科药物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在有效的控制后,视盘水肿和视网膜水肿、出血及渗出等症状均可吸收消退,预后也较好。
对于视网膜病变的改善,可给予维生素 B1、C、E,芦丁,钙剂以及中医中药等治疗。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和转归
一般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后,眼底可恢复原状。一般水肿、出血及棉絮状斑可在几周内消退,硬性渗出则需经几个月后才消退。若血压再次上升,则眼底病变还可出现。在严重病例,视网膜病变可达严重程度,治疗后水肿、出血及渗出等仍可逐渐消退。
最后视网膜血管变得很细且有白鞘,尤其在视乳头附近,视网膜上还会出现色素沉着。这些都表示眼底已发生退行的病变。此后,即便血压再次显著升高,患者眼底也不会再出现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同样道理,在发病之前,患者眼底若已有其他疾病所致的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如陈旧性视网膜静脉阻塞、动脉阻塞,或严重的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等,也不发生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日常注意
在生活中患者要特别注意自我护理,监测血压,控制血压,避免引起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因素。
注意饮食,限制钠盐、脂肪摄取。
当患者有眼部症状后,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选用药物治疗,若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会加重病情。
预防
低盐低脂饮食;
定期复查眼底;
积极治疗高血压病,控制血压,并对动脉硬化等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