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高眼压症,是指仅出现眼压升高,但无视盘损害和视野缺损。患者经多次眼压测量,双眼眼压超过统计学上正常眼压的上限(21 mmHg),多次视盘和视野检查均正常,并除外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高眼压,即可诊断为高眼压症。
正常人群的眼压分布:公认(10~21)mmHg 为正常值,但其为统计学上 95% 可信度。意味着 2.5% 的人群眼压大于 21 mmHg,但也为正常,这一部分人就是“高眼压症”。
高眼压症存在人种差异,其中,白人约 3.1%~8.6%;黑人约 7.4%,黄种人约 1.4%。中国及日本:正常人的眼压平均值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西方:正常人的眼压平均值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高危险因素包括:眼压不小于 30 mmHg;中央角膜厚度薄;有青光眼家族史;对侧眼已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度近视;视盘大凹陷;伴有可引起视盘低灌注的全身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如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卒中病史、周围血管痉挛、高黏血症等。
处理措施是密切随访。有高危险因素者,为预防其发展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予药物降低眼压,用药原则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一致。
疾病的主要危害:约 4%~10% 患者最终发展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症状
高眼压症多是在眼科检查时发现眼压高的,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
高眼压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高眼压症患者一般无临床症状,多为眼科检查时发现眼压高才就诊。
高眼压症的并发症有哪些?
绝大多数高眼压症患者眼压会一直稳定或呈下降趋势,无任何并发症。
约 4%~10% 患者最终出现视盘损害和视野缺损,而发展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病因
高眼压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是,合并有高危险因素的高眼压症患者,易发展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症病因有哪些?
高眼压症病因尚不清楚,下列因素可能与其发生有关:
眼内房水分泌过多;
收缩期血压升高;
内分泌功能改变;
肥胖。
高眼压症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具有下列高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发展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眼压不小于 30 mmHg;
中央角膜厚度薄于正常人;
青光眼家族史;
对侧眼已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高度近视;
视盘大凹陷;
有可引起视盘低灌注的全身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如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卒中病史、周围血管痉挛、高黏血症等;
局部滴用激素滴眼液后眼压升高病史。
就医
由于高眼压症患者一般无临床症状,故建议眼科检查发现眼压高于正常值上限(21 mmHg)者,应该定期行眼科检查。
有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常规体检或眼科检查发现眼压高于正常。
有青光眼家族史和高度近视,有反复发生的轻度眼部胀痛和视物模糊者也应该及时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高眼压症?
多次眼科检查发现眼压大于 21 mmHg,但视盘和视野正常,排除可引起的继发性眼压升高的各种眼病,如眼外伤、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膨胀期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和陈旧性玻璃体积血等,即可诊断为高眼压症。
常用的眼科检查包括:
眼压:建议采用 Goldmann 压平式眼压计,以明确是否存在眼压升高。临床上常用的非接触式压平式眼压计更适于眼压随访。
中央角膜厚度测量:排除角膜厚度引起的眼压测量误差。
裂隙灯检查:排除可引起继发性眼压升高的各种眼病,如眼外伤、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膨胀期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和陈旧性玻璃体积血等。
房角镜检查:排除闭角型青光眼。
眼底检查:观察视杯和视盘的比值,即视盘凹陷是否扩大。
视野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视野缺损。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明确是否存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丢失。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近期有无眼部不适,特别是胀痛和视物模糊?有无时间规律?最早什么时候出现?有无头痛?
有无青光眼家族史?
有无眼外伤或眼部手术史?
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等?
近期全身或眼部是否使用药物(如全身或眼部使用激素)?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眼压高,眼压高就是青光眼吗?需要治疗吗?
我是否会发展成青光眼?
我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高眼压症是否遗传?我的家人需要检查吗?
治疗
高眼压症一般无需治疗,处理措施是密切随访。有前述高危险因素者,为预防其发展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予降眼压滴眼液治疗,用药原则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一致。
高眼压症与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之间不易鉴别。
未治疗的高眼压症,观察 5~10 年后出现视野缺损者不到 10%。
已确诊的高眼压症患者中,由于压平眼压计设计原理的原因,角膜偏厚的眼压测量值比患者实际眼压值要高,因此存在一些假的高眼压现象。
长期临床随诊发现,4%~10% 高眼压症患者会发展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高危险因素的存在,是高眼压症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展可能性大小的重要参考指标。
日常注意
由于高眼压症一般无需治疗,患者只需放松心态,定期随诊即可。高眼压症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根据医嘱密切随诊,仔细保存每次就诊时眼压、视野、眼底彩照和 OCT 检查资料。
调整心态,放松心情,避免焦虑。
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等。
预防
由于高眼压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因此也无法预防。高眼压症为正常人或极少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极早期阶段,无需害怕,但不容轻视。需密切随访,以预防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