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格子状角膜变性
概述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种双眼对称性的、角膜基质出现网格状混浊、视力损害较为严重的、遗传性角膜病变。
从幼年到老年皆可发病。Ⅰ 型多于 10 岁左右发病,Ⅱ 型常在 40 岁后发病,Ⅲ 型常于 70~90 岁发病,ⅢA型常于 50~60 岁发病,Ⅳ 型目前仅在日本有病例报道,Ⅰ/ⅢA 型起病年龄在 40 岁左右。
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
根据患病的年龄、格子状线条粗细及角膜中沉积物的部位分为 Ⅰ、Ⅱ、Ⅲ、ⅢA、Ⅳ 及 Ⅰ/ⅢA 型;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也有分为经典型和变异型。
Ⅰ 型和 ⅢA型主要症状包括异物感、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Ⅱ 型、Ⅲ 型、Ⅳ 型和 Ⅰ/ⅢA 型主要症状为视力下降。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辅助治疗。
严重者引起眼部刺激症状和视力下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本病属于遗传性疾病,无有效的预防手段。根治需行角膜移植术,但术后仍有复发的可能。
症状
不同类型,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不同。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常见症状包括:
异物感:角膜上皮溃疡、糜烂者出现此症状。
疼痛:角膜上皮溃疡、糜烂者出现此症状。
畏光:角膜上皮溃疡、糜烂者出现此症状。
流泪:角膜上皮溃疡、糜烂者出现此症状。
视力下降:不同类型视力下降的程度不同。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无相关内容的描述。Ⅱ 型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是淀粉样变性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常合并有全身其他一些损害,例如:
双侧对称性脑神经麻痹。
双侧对称性周围神经麻痹。
皮肤苔癣样淀粉样变性。
发音障碍。
眼睑皮肤松弛。
嘴唇不能活动。
耳朵悬垂。
红细胞增多症。
心室肥大。
病因
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紫外线和 LASIK 手术可能会促进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
紫外线辐射
LASIK 手术
哪些人容易患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
具有本病家族史者
长期接受紫外线照射者
做过 LASIK 手术者
就医
当患者出现眼睛异物感、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畏光
流泪
眼睛异物感
疼痛
视力下降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
医生根据患者的家族史、典型的症状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以基本明确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为眼科的常规检查,为非接触性的、无创性检查。此检查是查看患者的角膜上皮是否完整、有无糜烂或溃疡、角膜基质有无特征性的网格状混浊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您的眼部和全身症状。
详细的发病过程。
既往的全身和眼部病史。
既往及现在的用药史。
此次就诊前,是否已到其他医院就诊及治疗?
有无类似疾病的家族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我的病严重吗?
能治好吗?需要手术吗?
哪些治疗费用是医保能报销的?
以后还会复发吗?
我的视力能恢复吗?
还需要去别的科室检查吗?
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治疗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对症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
睫状肌麻痹剂:药物的作用是麻痹睫状肌,同时散大瞳孔,可以改善反复角膜糜烂、眼部刺激症状严重患者的症状。常用的有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等。
人工泪液:药物的作用是润滑、保湿、保护眼表。常用的有玻璃酸钠滴眼液等。
局部高渗剂:用于反复上皮脱落的患者,此类药物的作用是使角膜脱水,减轻水肿。常用药物如 5% 氯化钠盐水或眼膏等。
手术治疗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将角膜表浅部位的混浊区切除,恢复角膜表面完整,改善不规则散光,消除反复发生的角膜上皮糜烂,从而改善患者的视功能。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经典术式,成功率高,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患者。
板层角膜移植术:适用于角膜深层基质未受累及的患者。
同种穿透性角膜中央—角膜缘成形术:在进行角膜移植的同时,移植供体正常的角膜缘干细胞,此种术式可减少或避免复发。
其他治疗方法
角膜上皮清创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可暂时改善视力,延迟行角膜移植术。
配戴绷带式隐形眼镜:绷带式隐形眼镜直径大于角膜,有助于改善症状和体征,促进角膜上皮愈合。
加压包扎:用于反复上皮脱落的患者,可缓解症状,与隐形眼镜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病仅能对症治疗,缓解症状。若要根治,则需行角膜移植术,但术后仍有复发的可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定期复查:
一旦确诊本病,需按医生要求复查,尤其对于有角膜上皮脱落、糜烂者。
出现眼部不适症状时,及时复查。
保护眼睛: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
避免强光刺激眼睛,可戴墨镜保护。
勿滥用药物。
饮食:
宜多食含维生素 A、维生素 C 和胡萝卜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鸡蛋、胡萝卜等。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早期避免强光刺眼,可戴墨镜保护。
活动要适量,避免外伤。
注意眼部卫生,不要揉眼。
若眼睛进入异物时,可用抗生素眼药水清洗。
遵照医嘱,按时滴眼药水。
多食用易消化的多纤维食物,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术后外出可配戴防护镜,减少风、沙、阳光等的刺激。
术后按要求进行复查,如有不适,要随时就诊。
使用滴眼液和眼膏的注意事项:
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切勿自行突然停药。
点眼药水前,轻摇药瓶,以使瓶内的药物混匀。
点眼药水时,将瓶口抬高,不要碰到眼睫毛。
两种眼药水之间间隔至少 5~10 分钟。
若有眼药水和眼膏,先点药水,后点眼膏,同样间隔 5~10 分钟。
滴眼剂宜放于阴凉避光处。
心理:
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避免精神与体力的过度紧张。
家人在情感上多关心、多陪伴,给予足够的家庭支持。
预防
本病无有效的预防手段,但是避免紫外线的长期照射,可能会降低本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