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共同性外斜视指的是单眼注视时,另一只眼向外偏斜,眼位偏斜不随注视方向的改变而变化,也不因注视眼的改变而变化,眼球运动无明显限制。
可能与神经支配失调、眼外肌解剖异常、屈光不正、融合功能障碍、遗传因素等相关。
共同性外斜视的分型:分为间歇性外斜视和恒定性外斜视。
主要症状:眼位偏斜,当出现疾病、疲劳时斜视度增加;眼位偏斜的频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强光下喜欢眯一只眼睛;视物疲劳;较少出现弱视。
若发现共同性外斜视需要尽早就医,否则影响双眼视功能发育,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患者若存在屈光不正,需要尽早矫正,若存在弱视,需要尽早进行弱视矫正,提高视力。若已达到手术指征,需尽早手术。
症状
共同性外斜视有哪些症状?
眼位偏斜:当一眼注视时,可见另一只眼向外偏斜。根据患者融合能力不同,斜视度会发生变化。有时眼位可控制正位,当疾病、疲劳及充分破坏融合时,外斜视明显。
强光下喜闭一眼:可能与强光下打破融合有关,患者通过闭一只眼以避免复视及混淆视的发生,具体机制不详。
视物疲劳:患者长时间近距离阅读后会出现眼痛、眼胀、头痛等视疲劳症状。
复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双眼视物重影的症状。
弱视和屈光不正:出现恒定性斜视的较小年龄患者,可能会合并弱视和屈光不正。
共同性外斜视的并发症有哪些?
双眼视功能破坏:包括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功能的破坏。
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共同性内斜视会影响美观,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病因
关于共同性外斜视的病因,目前还有一些分歧,可能与神经支配因素、眼外肌组织结构异常、屈光不正等有关。
共同性外斜视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神经支配因素:认为眼球集合与分开的神经支配失调是外斜视发生的原因。
眼外肌组织结构异常:外斜视的发生可能与眼外肌解剖结构异常有关。
屈光不正:考虑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可能影响调节功能,进而促进外斜视的发生。
还与融合功能障碍、遗传因素等相关。
哪些人更容易患有共同性外斜视?
早产儿及低体重儿。
母亲孕期吸烟史。
斜视家族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眼位偏斜,疲劳、生病时斜视度增加。
阳光下喜眯一只眼。
出现视疲劳症状。
出现双眼视物重影,但单眼视物不重影时。
出现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时。
就诊科室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共同性外斜视?
视力和屈光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视力和屈光检查,明确有无弱视、屈光不正等。
眼位检查:医生会通过眼位检查,明确患者有无外斜视,以及斜视的程度。
眼球运动检查:明确患者有无眼球运动异常。
双眼视功能检查:包括 Worth 四点灯检查、立体视功能检查、Baglini 线状镜检查、同视机检查等。该项检查可以评估患者双眼视功能情况。
其他眼科检查:除外眼部器质性病变。
对于突然出现的双眼视物重影和外斜视,医生会建议患者完善头颅核磁以及神经内科检查,以排除外颅内病变。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出现斜视多久了?
斜视程度有无变化?
有无阳光下眯眼的症状?
有无视疲劳的症状?
有无弱视?
有无屈光不正?
既往进行过什么治疗
有无斜视家族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共同性外斜视?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该病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我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存在屈光不正需要尽早矫正,若存在弱视患者需要尽早进行弱视矫正,提高视力。若已达到手术指征,需尽早手术。
非手术治疗
屈光矫正:存在屈光不正,需戴镜矫正。
弱视治疗:存在弱视时,需积极治疗弱视。
三棱镜治疗:对于小度数斜视及复视的患者,可以考虑佩戴三棱镜。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清醒状态下外斜视出现的时间>50%。
视疲劳症状明显。
斜视度超过 15~20△。
双眼视功能受损。
手术治疗前不应进行集合训练,否则会容易出现术后过矫情况。
疾病发展和转归
共同性外斜视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双眼视功能破坏以及影响外观,但经及时正确治疗后,共同性外斜视可以矫正,同时双眼视功能可得到改善。有部分患者在手术矫正斜视后会出现外斜视的复发,故共同性外斜视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视力、屈光度、眼位及双眼视功能变化。
日常注意
家长在日常注意生活中要关注孩子有无眼位偏斜情况,尤其是在疲劳、生病状态下,以及外斜的程度和频率变化、有无阳光下喜闭一眼、有无视疲劳等症状。
预防
早发现是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治疗关键,所以发现患者眼位偏斜、视疲劳症状时需要尽早就诊。
家长可在儿童 3 岁以后定期到眼科就诊,进行视力、屈光度、眼轴及眼位的检查,构建屈光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