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由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视力的慢性、进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角膜病。该病起病急,却呈慢性进行性,病程长,可持续半年之久。
在发达国家,71%~85% 的患者与配戴角膜接触镜(俗称“隐形眼镜”)有关。我国是近视大国,随着配戴角膜接触镜人数的增多,患病率也在增高。该病常见于年轻人,无性别差异,多为单眼发病,约 7%~11% 的患者双眼患病。
常伴有三个危险因素:
配戴角膜接触镜史;
有角膜外伤史;
眼部接触过不洁用水。
主要表现为剧烈眼疼、视力减退、眼红、畏光、流泪等症状,症状往往超过体征,即有症状与体征分离现象。
由于临床表现复杂,本病早期诊断困难,常误诊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或真菌性角膜炎。确诊需要做共聚焦生物显微镜,或者角膜刮片寻找棘阿米巴包囊。
由于缺乏杀灭棘阿米巴的有效药物,故本病治疗困难,疗程较长。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包括洗必泰、甲硝唑或聚六亚甲基双胍等)和手术治疗(局部病灶区清创搔刮、羊膜移植、板层角膜移植等)。
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角膜可发生脓肿、溃疡、溶解,可形成卫星灶和前房积脓,有时发生角膜穿孔。后期可发展到前部巩膜炎、继发青光眼等。病情平稳后,如果角膜瘢痕严重影响视力,需要行增视性角膜移植手术。
主要以预防为主,要加强对角膜接触镜配戴者的教育,做好镜片护理,避免长时间及过夜配戴,避免用自来水等液体清洗镜片;教育民众,眼睛进异物或擦伤后,勿接触脏水或自来水,及时到医院就诊。
症状
疾病的不同阶段,症状不完全一致。早期可能无症状或仅有异物感、畏光,进展到一定阶段表现为与病变程度不成比例的剧烈眼疼,以及眼红、畏光、流泪和视力下降,病情严重者需要行角膜移植手术。
常见症状有哪些?
眼红:主要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眼部血管扩张所致,越靠近角膜症状越明显。
畏光:严重者不能睁眼,光线刺激后症状加重。
流泪:睁眼时流泪更重。
眼疼:由于疾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异物感,进展后可表现为眼部剧烈刺痛或放射痛,一般的止痛药物无效。
视力减退:由于病变在角膜中央,故会影响视力,病变越重,角膜溃疡越深,视力减退越明显。经治疗稳定后,角膜中央可以遗留白色致密瘢痕。
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该病在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和结局:
角膜病变早期为假树枝状上皮性混浊,反复破溃与愈合,其间可见放射状纤细的浸润(角膜神经炎),角膜知觉减退,常误诊为单疱性角膜炎。渐向深层进展,可有大小不等的基质层水肿混浊,常呈斑片状或中央盘状,并可出现环形角膜浸润(部分或完全性),又称免疫环。病变进而形成脓肿、溃疡、溶解,可有后弹力层皱折、角膜后沉积物,一部分患者继续加重,溃疡加深,并有卫星灶形成和前房积脓,有时可穿孔。
并发症包括:
角膜缘炎;
巩膜炎;
角膜瘢痕;
角膜穿孔;
并发白内障;
合并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
少见并发症包括:
永久性瞳孔散大;
葡萄膜炎;
难治性青光眼;
阿米巴肉芽肿性脑炎;
阿米巴皮肤病;
阿米巴囊肿;
视盘水肿;
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萎缩;
视网膜脱离;
黄斑部瘢痕形成。
病因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由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正常的角膜上皮细胞是眼部天然的保护屏障,当角膜上皮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如配戴角膜接触镜或外伤),接触到不洁的水或土壤,棘阿米巴原虫黏附在上皮表面,之后可释放活性酶,进一步破坏角膜上皮屏障,侵入角膜基质而引起局部一系列炎症反应。
棘阿米巴原虫以活动的滋养体和潜伏的包囊形式,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泥土、空气、淡水、海水和各种污物中。一旦角膜接触镜及其护理液受其污染,原虫极易黏附于角膜上皮表面,当角膜上皮损伤时即可导致此病。
尽管阿米巴性角膜炎在感染性角膜炎中所占比例不足百分之一,却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角膜病。阿米巴原虫首先与荚膜上皮细胞膜的脂多糖结合,黏附在上皮表面,之后释放活性酶,破坏上皮屏障,原虫侵入角膜基质。
哪些人容易患病?
配戴角膜接触镜史者;
角膜外伤史或手术史者;
结膜结石,经常揉眼者;
眼部有接触不洁用水或泥土史者。
就医
若有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眼外伤史或眼部不洁用水的病史,并出现剧烈眼疼,或视力减退、眼红、畏光、流泪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多为年轻人患病,无性别差异,大多数为单眼受累。若有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眼外伤史或眼部不洁用水的病史,并出现剧烈眼疼,及视力减退、眼红、畏光、流泪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
医生对早期发病的上皮性病变,有迁延不愈倾向,同时有外伤、接触镜配戴史及污水接触史的患者,会高度怀疑此病;若有角膜上皮迁延不愈且伴眼部剧烈疼痛或放射状角膜神经炎的表现,更是会考虑到此诊断。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另外,培养和分离病原体是诊断的关键。
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
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看到阿米巴包囊,或培养出阿米巴原虫,均能明确诊断。有接触镜佩戴史的患者,镜片盒、清洁保养液的检查也是确诊的重要环节。
共焦显微镜检查:在活体角膜中观察到阿米巴包囊有助于临床诊断,但共聚焦显微镜检查阴性,并不能完全否定临床诊断。
抗原检测和核酸测定:更为敏感的测定方法。
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对角膜移植术中取下的病变角膜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眼睛有哪些不适?多长时间了?
有没有眼痛?是胀痛、刺痛还是磨痛?什么程度?有没有放射性痛?
有没有视力下降?
是否有角膜接触镜配戴史?
眼部受过外伤吗?什么外伤?
眼睛做过手术吗?
眼睛接触过污水、自来水或泥土吗?
症状是单眼还是双眼?
就诊过吗?治疗经过?用过什么药物?
有什么全身病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怎么得上这种病的?
能治好吗?需要多长时间?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应该怎么治疗?
要用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可以完全治愈吗?可能复发吗?
治疗期间有传染性吗?治疗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
治疗
主要有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也可二者联合。
药物治疗
对该病的治疗应强调早期、足量、持续及长期用药。
局部可滴用 0.02% 洗必泰液、0.2%~0.4% 甲硝唑液或 0.02% 聚六亚甲基双胍液,并涂以 0.1% 羟乙磺酸丙氧苯脒眼膏,或 0.15% 羟乙磺酸双溴丙脒眼膏。
或局部滴用 5% 新霉素液或 1% 克霉唑悬液,全身应用酮康唑或氟康唑均可获得一定疗效。
皮质类固醇的应用有恶化病情的危险,一般不主张使用。
手术治疗
发病早期可行局部病灶区清创搔刮术:角膜上皮刮除后再以 0.02% 洗必泰液冲洗。
手术疗法:在药物治疗下,加用羊膜移植术可减轻炎症。角膜移植术适用于药物治疗失败或炎症消退后,形成的严重影响视力的角膜基质混浊。
疾病发展和转归
棘阿米巴感染蔓及巩膜时,药物或手术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很差。
日常注意
以预防为主,故日常注意生活中应多加注意,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角膜接触镜配戴者做好镜片护理。
避免长时间及过夜配戴角膜接触镜。
避免用自来水等液体清洗镜片。
眼外伤患者应及时就医。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严格保持镜片盒、保养液和镜片的洁净无菌。
避免长时间、过夜配戴角膜接触镜或隐形眼镜。
避免用自来水、不洁水等液体清洗镜片。
眼外伤患者应及时就医。
避免使用生水或其他不洁水资源接触眼部。
勤加锻炼,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