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眶蜂窝织炎是一种发生于眼眶软组织内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眶蜂窝织炎在眼眶疾病中约占 11.3%。
目前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但由于抗菌素的发展,其致盲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是微生物感染,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此外,儿童、体弱、糖尿病、颜面部感染、泪囊炎等人群,以及遭受外伤伤口处污染严重、处理不当等人群,较易受到感染而发病。
常见症状为眼睑眼眶部皮肤红、肿、热、痛,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甚至有视力下降,伴有发热、头痛等。
治疗关键在于通过全身静脉输注有效的抗菌素,防止眼眶内形成脓肿。因为一旦发生颅内感染,则治疗困难,恢复情况欠佳。
主要危害在于影响视力,严重者可失明。如果形成败血症还可危及生命。
眼部、颜面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及时治疗,是预防该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切忌发病后不及时就医,随便应用抗菌素治疗,会使病情延误,恢复不良。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有效改善该病的结局。
症状
该病可分为眶隔前蜂窝织炎和眶深部蜂窝织炎,后者表现较严重。可表现为眼睑皮肤红肿,眼球突出、疼痛、眼球运动障碍。眶深部蜂窝织炎还可有视力下降、眼睛无法完全闭合、角膜感染等。严重时,患者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头痛等脑膜刺激症状,甚至合并颅内感染出现神志不清等。
眶蜂窝织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眼眶、眼球疼痛,压迫眼眶和眼球时疼痛加重,眼球转动时疼痛明显。
眼睑皮肤和结膜水肿充血,眼球突出,结膜出现干燥、糜烂、坏死等。
视力下降,是由于眼眶内软组织炎性水肿压迫视神经或发生视神经炎所致。
发热、头痛等。
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严重者可丧失视力。由于眼眶和颅内相交通,眼静脉血回流至颅内的海绵窦,一旦眶内有感染,极易波及到颅内,甚至会危及生命。
常见并发症包括以下。
发生脓毒血症、海绵窦血栓、颅内感染,可能会危及生命。
出现视神经炎、视乳头水肿、眼内炎、全眼球炎,可能会导致失明。
病因
微生物感染(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是发生眶蜂窝织炎的主要原因,其中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感染途径有周围组织、外伤和经血液感染等。
眶蜂窝织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多数由眼眶周围组织炎症蔓延所致,例如鼻窦炎、面部和眼睑皮肤疖肿、急性泪囊炎等,如果治疗不及时,炎症逐渐扩散到眼眶软组织,可致病。
眼睑、眼眶周围外伤,如眼睑穿通伤创口感染,外伤导致眶内异物,尤其是植物性异物携带的细菌或真菌较多,若未及时取出或有残留,形成感染或瘘道(脓腔),可导致眶部软组织弥漫性炎症。
经血液感染。身体其他部位发生的化脓性感染,经血液循环迁徙至眼眶,全身脓毒血症时眼眶也可同时感染。
其他原因,包括眼部手术、眼内炎、眼部肿瘤坏死等。
哪些人容易患眶蜂窝织炎?
儿童。由于儿童免疫功能不健全,上呼吸道感染和鼻窦感染发病率较高,因此,儿童眼眶感染较成人多见。
患有糖尿病、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功能异常者更易发生此病。
就医
发生眼睑红肿、眼眶疼痛、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突出时,应及时就医。如果眼睑肿胀严重、眼痛、头痛、眼球固定、视力急剧下降时,更应该立即到医院急诊就诊。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眼部红肿,按压眼球眼眶疼痛,结膜水肿充血。
眼球运动障碍、眼球突出、眼睛不能完全闭合。
视物不清、异物感、角膜混浊(角膜炎)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眼睑眼眶高度肿胀,皮肤亦明显感到红、热。
眼球固定、重度眼痛,伴发头痛,或视力急剧下降。
寒战、高热、头痛剧烈或伴有神志不清。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眶蜂窝织炎?
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所述病史以及症状表现,作出初步判断,还会结合眼球位置和活动度、瞳孔、眼底等眼部检查,以及血常规等化验检查,辅以眼眶 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作出明确诊断。
具体相关检查如下。
眼部检查,检查外眼及眼内情况。
血常规等生化指标,体温、血压、血糖、眼眶超声探查、CT、MRI 等。
病情严重者立即请感染科、神经外科等相关科室会诊。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全身、面部、口腔或眼部有过感染病史吗?
患有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吗?
看东西清楚吗?眼睛痛吗?
怕冷吗?头痛吗?发热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种疾病严重吗?会失明吗?
需要住院治疗吗?还是自己在家用抗菌素就可以?
还需要做其他检查吗?
我有糖尿病,和这种病有关系吗?
治疗
抗感染治疗是关键,需要尽快使用大剂量广谱抗菌素通过静脉给药,同时寻找感染源并做相应处理。发病早期就采取及时有效治疗,能够很好地恢复。需要特别注意,对于并且严重者,尤其是眶深部蜂窝织炎,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失明,甚至危及生命。
药物治疗
未明确病原体时选择广谱抗菌素,在病变区坏死组织或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后应用敏感抗菌素。外伤致眶内感染,尤其残留植物性异物时,要警惕是否为真菌感染,必要时应用抗真菌治疗。
手术治疗
形成眶内脓肿时,行切开引流术。
形成颅内感染或脓肿时,转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日常注意
注意清洁颜面部、眼部皮肤。
积极治疗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容易致病的原发疾病。
生活工作中注意眼部、眼眶的安全防护。
预防
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注意眼部、面部等感染性疾病的及时治疗。
外伤处理应及时、准确。
对全身感染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等积极治疗。
儿童患呼吸道等疾病时也应注意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