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急性多灶性缺血性脉络膜病变
概述
脉络膜缺血是脉络膜毛细血管前小动脉对不同病因而产生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可以是全身血管反应的一部分。
该病人群发病率低,目前尚无流行病学资料。
病因不明,可能由于脉络膜小动脉的阻塞所致。发病者常合并全身及眼部炎症,如大脑血管炎、病毒性脑膜炎、结节性红斑、微血管性肾病、血小板凝集异常、急性甲状腺炎、肉样瘤、呼吸道感染等。
主要症状是突发视物模糊或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
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治疗的关键点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病。
该病一般视力预后良好。严重病人多伴有全身性血管性疾病,可导致死亡。
临床上许多脉络膜缺血的患者常合并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或缺血性视盘病变。
症状
脉络膜缺血的常见症状包括突发的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等。
脉络膜缺血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脉络膜缺血的常见症状包括:
突发的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视力下降程度多较重,严重者可失明。
脉络膜缺血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玻璃体混浊
视盘炎
视网膜炎
病因
脉络膜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脉络膜缺血的具体病因不明,可能是脉络膜小动脉阻塞所致。
哪些人容易患脉络膜缺血?
有全身性炎症等疾病的患者:如大脑血管炎、病毒性脑膜炎、结节性红斑、微血管性肾病、血小板凝集异常、急性甲状腺炎、肉样瘤、呼吸道感染、面神经瘫、鼻窦炎等。
有眼部炎症的患者:如葡萄膜炎、巩膜炎、视盘炎。
就医
如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时,及时就诊,特别是患有全身及眼部炎症性疾病的人群。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若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时,应及时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脉络膜缺血?
医生通过病史、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为眼科的常规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了解是否合并其他眼部炎症等。
眼底检查:为眼科的常规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了解是否合并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或缺血性视盘病变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用于了解视网膜血管的情况。将具有荧光特性能进入眼底血管的造影剂荧光素钠注入受检者静脉内,用摄影机连续拍摄荧光素钠在眼底血液循环的动态过程。受检者造影前常规做血液及尿液化验、血压及心电图检查,并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对有严重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此外,造影前常规做过敏试验。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了解脉络膜血管的情况。本项检查通常与 FFA 同时进行。吲哚青绿会与荧光素钠同时注射入肘静脉,在一个检查过程中可以获取 FFA 和 ICGA 检查的结果。检查的注意事项和禁忌人群与 FFA 的相同。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您的眼部和全身症状?
详细的发病过程?
既往的全身病史、眼病史?
既往及目前的疾病用药史?
此次发病,是否已到其他医院就诊?是否曾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得了这个病?
病情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如何治疗?需要手术治疗吗?
治疗效果如何?视力恢复情况如何?
会复发吗?需要复查吗?
哪些费用是医保范围内的?
治疗
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同时要积极治疗引起脉络膜缺血的原发病。
药物治疗
类固醇类药物:此类药物的作用是抗白细胞浸润、抗炎及抗合成代谢,能抑制未成熟的血管组织生长。另外,此类药物治疗可缩短病程。常用药物如曲安奈德注射剂、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泼尼龙等。
血管扩张剂:如前列地尔注射液,此类药物的作用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
非甾体类消炎药:作用是解热、镇痛及消炎。常用药物如吲哚美辛等。
其他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疾病发展和转归
如果不治疗,病情严重者多伴有全身性血管性疾病,可导致死亡。
积极治疗后,脉络膜的血液供应可恢复,一般视力预后良好。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需注意保护眼睛,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复查。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随访注意事项:
一经确诊,应接受系统正规治疗,遵照医嘱用药,切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用药频次。
定期检查视力、眼压、眼底等变化,尽量复诊时将病历资料带全。
用药期间发生的任何变化:都要及时向经治医生报告,或记录下来就诊时告诉医生,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
预防
本病的病因不明,因此没有有效的预防方法。但积极治疗全身和眼部的炎性疾病,可起到一定的预防本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