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两眼的屈光状态在性质或程度上有显著差异者,称为屈光参差。一般来说,人的两眼屈光状态完全一致者很少见,普遍存在轻度的差异。
临床上的屈光参差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按照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85)提出的统一诊断标准:即两眼屈光度相差为球镜不低于 1.50D 或柱镜不低于 1D 为病理性屈光参差。
不同国家的研究,不同年龄的屈光参差发病率从 1.6% 到 35.3% 不等。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提高,在婴幼儿期,眼球正在正视化发育,发病率较低。在儿童、青少年期,近视逐渐发展,屈光参差发病率增加。成年后,屈光状态稳定,发病率相对稳定,老年人由于白内障等眼病的发生,屈光参差发病率又呈增加态势。
该病病因主要包括:两眼远视程度消退不同;近视加深,且不平衡;外伤、手术和眼病等引起;某种先天疾病。
该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
屈光参差有多种类型。可表现为两眼屈光性质的不同,比如一只眼正视,另一只眼非正视;两眼均为非正视眼,但程度不等。
轻度屈光参差一般无症状。病理性屈光参差主要表现为双眼裸眼视力相差较大,双眼单视障碍进而影响立体视觉,交替视力,单眼视力,弱视斜视。
治疗方法有普通框架眼镜矫正,角膜接触镜矫正,手术矫正。
该病危害一是损害双眼单视功能,进而影响更高级的融合和立体视觉;二是导致单眼弱视及外斜视。
儿童期应注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注意看书姿势,避免歪头。儿童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发现视力下降,治疗近视等屈光不正,避免弱视的发生,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症状
因两眼的屈光状态在性质或程度上有显著差异,故双眼裸眼视力相差较大,程度较轻时不影响双眼单视功能,但超过一定程度后(一般大于 2.5D)则存在双眼单视障碍,甚至无立体视觉;有可能存在交替视力,当一眼轻度远视一眼轻度近视时,用远视眼看远,近视眼看近;当高度屈光参差时视力较差眼可能会被抑制而导致废用,进而引起废用性外斜视。
屈光参差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屈光参差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双眼裸眼视力相差大:双眼视力较好,屈光度数相差不太大时,裸视时一只眼视力较好,一只眼视力略差。
交替视力或单眼视力:当双眼视力比较好并且一只眼轻度远视另一只眼轻度近视时,习惯用远视眼看远,近视眼看近,一般很少使用眼内调节,不易出现视疲劳;当双眼视力相差悬殊,双眼视物时习惯只用视力较好的眼看远和看近,视力不好的眼被抑制,进而被废用。
双眼单视障碍:两眼屈光度相差较大时,两眼中一只眼能看清目标,另一只眼视物模糊,双眼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像无法融合,只能用好眼注视目标为单眼视。当佩戴框架眼镜矫正后,虽然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像变清晰,但两只眼因为屈光度数差异,视网膜上两个像大小不同,人的大脑所能融合的最大极限为两眼视网膜上物像大小相差 5%,0.25D 的屈光度产生的物像大小差为 0.5%,故 2.5D 以上的屈光参差会因为物像大小差异超过大脑融合的极限而产生双眼单视障碍,即双眼视物时无法把一个物体看成一个,会出现物像重叠,即我们常说的重影,进而对更高级的视觉功能产生影响。
弱视、斜视:高度屈光参差时由于只用视力好的眼看远和看近,另一只眼长期被抑制,进而废用,产生弱视和废用性外斜视。弱视程度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小,弱视程度越重。
屈光参差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屈光参差病在进展过程中,其危害一是损害双眼单视功能,进而影响更高级的融合和立体视觉;二是导致单眼弱视及外斜视。
常见并发症包括:
破坏立体视功能:由于屈光参差造成两眼物象清晰度和大小不等,视觉中枢对两眼物象融合较困难,导致视物模糊和视疲劳。两眼屈光参差太大,破坏了立体视功能,无法正确判断物体的空间方向等,甚至对自身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无法判断。
弱视:严重屈光参差时,视力较差的眼长期被抑制,形成屈光参差性弱视,一般远视性屈光参差比近视性更易形成弱视。一般屈光参差程度愈大,弱视程度愈重。在年龄较小的儿童,形成屈光参差性弱视时一眼视力好,常无眼位偏斜,往往发现较晚,初诊年龄较大,错过最佳治疗年龄,所以,必须重视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和屈光筛查。
病因
屈光参差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两眼远视程度消退不同:人的眼睛在发育初期为高度远视,随着不断的发育,眼轴长度不断增加,远视的度数不断减轻,近视度数不断增加,最后变为正视眼,有些人近视的度数仍不断发展,变为近视。 如果两眼在远视的消减过程或近视的发展过程中进度不同,就可引起屈光参差。有些是先天因素导致,出生时就有明显的两眼眼轴发育不平衡,两眼的屈光状态不对称。
近视加深且不平衡:在发育过程中,基因控制着眼球的不断生长,但环境因素同样影响眼球的正视化,比如长期近距离看书,歪头看书,书写姿势不正确,就可以引起双眼近视化程度不同,导致双眼近视加深并且度数不平衡,产生屈光参差。
外伤、手术和眼病引起:比如角膜手术或者内眼手术后,外伤性白内障等均可引起该眼屈光程度发生较大变化,导致双眼度数相差较大,形成屈光参差。
某种先天疾病:有些先天疾病比如眼球后退综合征(Duane 综合征),患者眼轴较对侧眼短,形成屈光参差,或者患者在胎儿发育过程中一只眼眼球在胚胎裂闭合以后停止发育,使眼球体积较正常者小,为真性小眼球患者。另一只眼为正常发育眼,则双眼屈光度相差很大,为屈光参差。
哪些人容易患屈光参差病?
遗传因素:屈光参差的遗传机制目前还未明确。有研究显示屈光参差的形成是一个潜在的基因缺陷,对同一家族不同子代进行研究,发现重度屈光参差发病率较高。这些现象证明屈光参差有遗传因素存在,但其遗传模式仍不清楚,可能有常染色体隐性、X 连锁隐性遗传等。
环境因素:虽然眼球的生长受基因控制,但眼球在正视化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因素(教育、生活)的影响。长时间近距离工作,歪头看书、书写姿势不正确,造成物像落在双眼视网膜上的清晰度不同,引起屈光参差发生。
疾病因素:某些先天性疾病,比如眼球后退综合征,真性小眼球等均可引起屈光参差,外伤后或眼部手术后屈光度也可发生较大改变,形成屈光参差。
就医
屈光参差必须予以及时矫正,尤其是儿童。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屈光参差不单单是视物不清,还会引起高级视觉的障碍和弱视斜视,所以需要及时就医,尤其是对于广大青少年儿童,意义尤为重大。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小儿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屈光参差病?
屈光参差的诊断较为容易,一般需进行常规眼部检查,之后进行验光检查,根据验光结果即可诊断。
具体相关检查如下:
检查:验光,对儿童、青少年要在睫状肌麻痹的状态下进行,即我们常说的散瞳验光。
仪器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眼部 A 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看东西清楚吗?双眼视力差别大不大?
看东西有没有重影?
视力矫正能提高吗?
受过外伤吗?有过什么眼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屈光参差可以控制吗?
哪种治疗方法更适合我?
弱视能治好吗?
治疗
双眼差不超过 2.5D 时可以佩戴框架眼镜,高度的屈光参差可以进行角膜接触镜佩戴及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屈光参差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人工晶体植入术,晶状体手术治疗。
各种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其他治疗方法
青少年儿童患者,在眼科进行相关检查后可以进行硬性角膜接触镜(即常说的 OK 镜)佩戴,控制近视的发展,尽量避免严重的屈光参差。
疾病发展和转归
出现屈光参差性弱视要及时治疗,年龄与弱视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对于学龄前儿童治疗效果较好,而成年人基本无法治愈。
日常注意
避免歪头看书,视力下降及时就医。具体来说,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一般儿童需要注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每天至少 1 个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看书时注意姿势,不要歪头,因歪头时双眼看书所需要的眼内调节不同,长此以往,双眼近视度数将会相差越来越多,形成屈光参差。如果屈光参差已经形成,则双眼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清晰度不同,进而可能会引起弱视。
如果发现儿童视力下降要及时就医,进行视力矫正,避免因单眼视造成的弱视,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预防
一般儿童需要注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每天至少 1 个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看书时注意姿势,不要歪头。
看物体时要尽量双眼同时看,不要只用单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