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弱视是早期视觉发育异常引起的视力降低,主要发生在单眼,也可发生在双眼。弱视的患病率在 1%~4%,由于确定标准、研究人群及早期筛查和治疗过程不同,不同研究的患病率存在差异。
最主要的病因为屈光不正、斜视、屈光参差和形觉剥夺等。因此弱视可以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
主要症状为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 2 行及以上。
弱视治疗包括:屈光不正的矫正、遮盖疗法、压抑疗法、药物疗法、感知觉功能训练等。治疗关键点在于尽早发现问题给予规范治疗,同时要求家长和患儿配合治疗。
疾病的主要危害包括视力下降,对比敏感度下降及立体视觉损害等。
症状
弱视是常见的损害儿童视力的眼部疾病之一。它是在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弱视患儿往往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弱视发病机制复杂,若不及时治疗,将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弱视的常见症状是什么?
斜视性弱视:斜视是指眼位偏斜。斜视性弱视源自斜视中存在的双眼交互作用异常。长期抑制一只眼会导致斜视性弱视发生。
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者,两眼的矫正前屈光不正程度不同,引起单眼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最常发生于远视患者,但也可见于严重近视或散光患者。
形觉剥夺性弱视:常见于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先天性角膜混浊、玻璃体积血等疾病,导致光线无法正常进入眼内,进而影响视力发育,产生形觉剥夺性性弱视。
病因
弱视发病原因是视觉发育期某种原因造成视物障碍,光感受器细胞不能得到正常的刺激,视功能停留在一个低级水平。
斜视:眼位偏斜,致双眼黄斑中心凹接收到不同且无法融合的图像。视皮层抑制一眼的图像以避免产生复视,引起弱视。
屈光参差:患者双眼屈光程度不同,故两眼的黄斑中心凹接收到的图像清晰度不同,容易导致单眼视力差,形成弱视。
屈光不正:由于屈光不正,光线无法汇聚于视网膜形成清晰图像,无法刺激视觉发育,引起弱视发生。
形觉剥夺性: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先天性角膜混浊、玻璃体积血可导致形觉剥夺性弱视。婴儿期形觉剥夺性弱视如未得到尽早治疗,视觉发育期未得到有效光线刺激,会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
各类型相对发生率:斜视性占 50%,屈光性占 15 ~ 20%,混合机制性(斜视和屈光并存)占 30%,形觉剥夺性占 5%
就医
儿童应尽早进行眼部常规检查,以了解屈光及眼位状态。没有特殊遗传家族史的儿童,我们一般建议 3 岁进行眼部全面检查,最早可在 6 月龄进行视力检查。对于发现明显屈光不正及斜视患儿,出现眼部先天白内障、上睑下垂等情况时,应注意观察患儿视力发育情况,必要时及时进行弱视干预。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体检发现患儿视力低于正常孩子。
双眼视力相差两行及以上。
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角膜浑浊等术后。
建议就诊科室
小儿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弱视?
医生应结合患者年龄、病史,进行屈光、视力、对比敏感度、立体视功能检查,同时行角膜映光联合遮盖-去遮盖检查发现患儿可能出现弱视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眼底常规检查,排除视路及眼底疾病。
具体检查如下:
验光:明确是否存在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
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明确有无角膜浑浊,白内障,玻璃体浑浊等情况。
映光联合遮盖-去遮盖检查:明确有无斜视。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什么症状?
症状在什么情况下加重或缓解?
是否早产,出生时有无窒息缺氧等情况?
既往有无白内障、上睑下垂、角膜浑浊等情况?
有无家族性斜视弱视病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得弱视?
需要做哪些检查?
该病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怎么样?会复发吗?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弱视治疗原则为矫正屈光不正,遮盖及弱视训练。至患儿达到对应年龄的视力水平。
3 ~ 5 岁患儿视力在 0.5 ~ 0.6 以上;
6 ~ 8 岁患儿视力应能达到 1.0。
弱视矫正治疗完成后应注意定期随访观察,避免视力再次下降。
在视觉系统发育过程中,有一个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的阶段,称其为敏感期。目前,关于敏感期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形觉剥夺性弱视,如先天性白内障等疾病的敏感期为出生到 6 岁;
斜视性弱视的敏感期为出生到 9 岁;
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敏感期为出生到 10~12 岁。
因此,这就决定了弱视的治疗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即在其视功能形成关键时期结束之前必须进行相应的视功能治疗,一般建议在 6 岁以前,这是儿童视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屈光不正的矫正:对于发现弱视患者,首先进行睫状体麻痹散瞳验光,给予患儿充分屈光矫正,使清晰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同时可充分刺激黄斑从而提高视觉敏感度,达到提高视力的目的。
遮盖疗法:是治疗单眼弱视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单眼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及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遮盖优势眼可以减缓或消除优势眼对弱视眼的抑制作用,强迫使用弱视眼,从而促使弱视眼视力的提高。
压抑疗法:利用阿托品的散瞳作用,使优势眼失去调节能力,不能形成清晰物像,从而增加弱视眼的使用。也可以通过改变健眼的镜片度数,来抑制健眼的远视能力。
药物疗法:多巴胺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递质,人类视网膜的无长突细胞等神经细胞多巴胺含量较多。有研究表明视觉敏感度、色觉、视力等受多巴胺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应用不多。
精细功能训练:主要包括穿珠、描红、感知觉功能训练等,结合前述方法对弱视眼进行功能刺激,促进视力发育,从而提升弱视眼视力。
疾病发展和转归
对患儿进行积极有效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多数患儿最终能达到较好视功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遵守医嘱,戴镜或遮盖治疗,弱视训练治疗等。
定期复查。
家长定期监测患儿视力情况。
预防
弱视是由斜视、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形觉剥夺引起,应积极进行原发病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弱视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