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原发性视网膜皱褶,特发性视网膜前黄斑部纤维化,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视网膜前膜
概述
是指黄斑部有视网膜前膜形成,前膜收缩可导致一系列的继发性改变。
本病较常见,发病率约 2%~6%。90% 的患者为 50 岁以上。本病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增生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0 岁的发病率为 2%,75 岁的发病率为 20%。可累及双眼,但双眼发病的时间和程度多不相同。
无明显可查的病因。
根据病情进展情况,分为早、中、晚期。
本病起病隐匿且进展缓慢,多数患者无症状。病情严重时,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物变小、单眼复视。
必要时,可采用手术治疗。
主要危害是损害视功能。
手术治疗后,视力预后一般较好。
症状
特发性黄斑部前膜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特发性黄斑部前膜的常见症状包括:
多数患者无症状。
视力下降:病情严重时,出现视力下降,通常为轻度或中度下降,很少低于 0.1。
视物变形:即患者视物时,直线会变弯曲。当黄斑前膜明显牵拉黄斑部时,可引起视物变形。
视物变小。
单眼复视:即单眼视物重影。
特发性黄斑部前膜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黄斑水肿
视网膜脱离
假性黄斑裂孔
黄斑裂孔
病因
特发性黄斑部前膜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无明显可查的原因。
哪些人容易患特发性黄斑部前膜?
不明确。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视力下降
视物变形
视物变小
单眼复视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特发性黄斑部前膜?
医生通过眼底检查、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可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眼底检查:眼底检查是最基本和最常规的眼科检查项目。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初步判断眼底病变的性质和病变程度。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为眼底病的常用检查之一。通过此项检查,可清晰地显示视网膜各层和局部脉络膜的病变。此项检查为无创的,且操作简便而快捷。OCT 检查对本病的确诊有重要价值。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您的眼睛有哪些不适?这种不适持续多长时间了?
既往的全身病和眼病病史。
另一侧眼有相似病史吗?
此次发病,在别的医院就诊过吗?进行治疗了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疾病?
病情严重吗?会失明吗?
需要治疗吗?如何治疗?治疗效果好吗?会复发吗?
会影响另一只眼吗?
哪些费用是医保范围内的?
治疗
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无有效的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玻璃体切割术:目前,本病的手术治疗并无统一的标准,医生需要综合病情来决定手术时机。此手术通常采用眼部的局部麻醉,术前充分散大瞳孔。手术时,在眼球上做 3 个孔洞,分别放置玻璃体切割头、导管纤维和灌注管。
疾病发展和转归
当病情严重时,如果不治疗,会遗留永久性的视功能损害。手术治疗后,视力预后一般较好。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要注意保护眼睛。治疗后,遵医嘱定期复查。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生活及用眼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用眼习惯,注意休息,避免熬夜,避免过度用眼。
戒烟、戒酒。
保护眼部,避免眼部受伤。
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
饮食: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防止便秘。避免刺激性的食物。
定期复查:患者要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不要用力,避免外伤和剧烈活动,适当休息。
术后两周内避免眼睛进水,避免不干净东西进入眼睛,勿大力揉眼。
遵照医嘱,按时滴用眼药水。
术后遵医嘱按时进行复查,如有不适,要随时就诊。
滴眼药水时,滴前摇匀,滴时瓶口抬高,注意不要碰到睫毛。
两种眼药水之间间隔至少 5~10 分钟。
若有眼药水和眼膏,先点药水,后点眼膏,同样间隔 5~10 分钟。
其他:
家人在情感上多关心、多陪伴,给予足够的家庭支持。
定期前往医院检查另一侧眼的眼底。
预防
因本病无可查病因,目前无有效的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