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Terrien边缘变性,扩张性角膜营养不良,角膜周边部沟状变性,边缘性角膜变性
概述
是一种发生在角膜边缘的变性,以角膜边缘变薄和扩张为主要表现。病程较长且发展缓慢,有时可达 20 年或更久。
发病率较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10~70 岁),常于青年时(20~30 岁)开始发病。男女发病比为 3∶1[1]。通常为双眼发病,但可能不会同时发病,病情轻重也可能不同。
病因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炎症、角膜营养障碍、泪液异常等有关。
按病情进展分为 4 期,即浸润期、变性期、膨隆期、圆锥角膜期。
早期无症状。晚期主要表现为视力缓慢逐渐下降,且无法戴镜矫正
药物治疗不能阻止病情进展,手术治疗为主,主要的手术方式是角膜移植术和表层角膜镜片术。治疗的难点在于病变程度和范围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改良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此外,角膜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排异的比例高。
本病使角膜周边变薄扩张,角膜厚度明显降低,可引起不规则近视散光致视力减退,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可导致视力完全丧失和眼球萎缩。
目前无有效的控制手段。早期发现、监测和干预治疗是预防该病引起角膜穿孔的有效途径。
症状
早期多无症状。随病情进展,会出现轻度的畏光、流泪、异物感等刺激症状,视力会逐渐缓慢下降。
Terrien 角膜边缘性变性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Terrien角膜边缘性变性的常见症状包括:
早期患者多无症状,因早期病变侵犯的组织里的神经分布少,故多无症状。
随着病变逐渐发展,侵犯更多的组织,范围扩大,会出现轻度的畏光、流泪、异物感(眼里进沙子的感觉)。
后期出现视力逐渐缓慢下降,且无法通过戴镜矫正。周边的角膜发生病变后,会逐渐发生进行性的自溶(也就是自我溶解)和变薄,形成沟状凹陷,进而导致了不规则散光。此种散光无法通过镜片提高视力。
Terrien 角膜边缘性变性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Terrien角膜边缘性变性可导致眼球萎缩。
常见并发症包括:
眼球萎缩:本病进展到晚期,会发生角膜穿孔,眼球内容物会脱出,如同“泄了气的气球”,最终导致眼球萎缩。
病因
病因不明确。
Terrien 角膜边缘性变性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自身免疫反应;
炎症;
角膜营养障碍;
泪液异常。
哪些人容易患 Terrien 角膜边缘性变性?(危险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桥本甲状腺炎等患者;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低下,容易患该病。
就医
青年人群,如果单眼或双眼出现轻度的畏光、流泪、异物感症状,经休息、减少用眼后仍不能缓解,且伴有单眼或双眼的视力逐渐缓慢地下降,需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青年人群,如果单眼或双眼出现轻度的畏光、流泪、异物感,经休息、减少用眼后仍不能缓解,伴有视力逐渐缓慢地下降。出现此种情况,很多患者会自己到眼镜店配镜,但戴镜视力无法提高或提高不明显,更应尽早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突然出现了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视物突然下降甚至失明,并且感觉眼内有黏液和水样等物质流出,可能出现了角膜穿孔,需立即就医。“黏液或水样物质”是眼球内的组织和结构通过角膜上的孔而流出眼外。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 Terrien 角膜边缘性变性?
医生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明确诊断,同时联合角膜地形图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病情。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为眼科常规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明确诊断,并根据病变的范围和深度拟定出初步的治疗方案。
角膜地形图:为角膜疾病的常用检查之一,对眼部无损伤。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进一步了解角膜的曲率和散光等情况。
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前节 OCT):为角膜疾病的常用检查之一,对眼部无损伤。通过此项检查,可清晰显示角膜病变的深度和形态[3]。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既往的全身病史和眼病史?
出现症状多久了?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了么?治疗了么?疗效如何?
自己买药治疗了么?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么?
需要治疗么?
如何治疗?
治疗效果如何?
会复发么?
治疗
药物治疗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仅能用来缓解眼部症状,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
临床上一般采用免疫抑制剂(如氟米龙滴眼液、环孢素A滴眼液)来减轻眼部的症状和减轻角膜的损害,同时可联合胶原酶合成抑制剂、角膜润滑剂等。
这些眼药有一定的副作用,并且是处方药,需由医生开具后,严格遵医嘱使用,并定期复查。
手术治疗[4]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重建角膜的厚度和曲率,减少或消除疾病导致的散光,避免或治疗角膜穿孔。因为角膜的移植、修补使用的都是非自身的组织,因而术后都有一定的排斥率,所以手术设计是一般尽量保存患者自己的正常的角膜组织。
角膜由外到内分为五层结构,根据病变侵犯的深度和范围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表层角膜镜片术:手术的目的在于增加因病变而变薄的角膜厚度,使角膜向前膨出的组织恢复。如同在角膜的表面加了一层“保护镜片”,故称为“表层角膜镜片术”。手术深度相对较浅。适用于较早期出现视力下降、且病变区的角膜持续性变薄的患者。
板层角膜移植术:手术的目的是重建角膜的厚度和曲率,减少或消除疾病导致的散光,修补角膜薄弱区而避免角膜穿孔。手术的范围为部分角膜。手术中,只切除浅层病变角膜组织,保留深层较完好的角膜,然后取同样厚度和大小的角膜植片覆盖于保留的角膜上,缝线缝合。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但手术的排异率高,再次手术率高。
其他治疗方法
如果患者同时合并血管炎、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需同时进行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病目前无有效的控制手段。当病情发展到角膜穿孔时,手术治疗效果差、术后并发症多,且角膜移植术后排斥率高,再次手术的几率高。因此,本病需要早期发现、密切监测和及早干预治疗,从而可以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需注意保护眼睛,并避免外力损伤脆弱的角膜。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
饮食中要有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C 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鸡蛋等。
保护眼部,避免眼部受伤:Terrien 角膜边缘性变性患者的病变处角膜极薄,眼内压可使变薄处前突或即将穿孔,因而轻微外力(如揉眼)就可能导致薄弱的角膜发生穿孔。日常注意一定要避免眼部受外力损伤。
如医生建议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查。
勿自行购买和使用医嘱以外的其他眼药,因为任何眼药都可能损伤角膜。
手术后,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查,遵医嘱拆除角膜缝线。
预防
本病的病因不明确,故无确切的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