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虹膜缺如
概述
先天性无虹膜是一种少见的眼内先天异常,主要特征为虹膜完全缺失,可直接看到晶状体赤道部边缘、悬韧带及睫状突。
先天性无虹膜的发病率估计在 1∶64000~1∶96000。约 2/3 患者有家族史,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很高,但临床表现多样;另 1/3 为散发病例。
现已发现 PAX6、FOXC1、PITX2、CYP1B1、FOXD3 和 TRIM44 等基因突变,导致患者胚胎发育时其神经外胚层和中胚层发育障碍,从而导致患者眼部的多种结构发育异常。此外,此病的发生可能与环境因素也有关系。
绝大多数患者为双眼受累,个别单眼的病例发现对侧眼也常有虹膜发育不良。主要表现为畏光、皱眉及眯眼等症状;视力通常较差,多低于 0.1,可伴有角膜、前房、晶状体、视网膜和视神经异常等其他眼部异常。
该病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及相应并发症的治疗为主。为减轻畏光,可戴有色眼镜或角膜接触镜。对于白内障、青光眼、眼球震颤等眼部伴随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或手术治疗。
眼部结构异常导致患者视力较差,甚至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部分患者可合并全身其他异常,产前诊断技术的提高,有助于预防遗传患儿的出生。
症状
由于虹膜缺损程度不同,故临床上表现不一,但因无虹膜遮光,都有畏光、皱眉及眯眼等表现,部分患者伴有角膜混浊、晶状体发育异常、青光眼、脉络膜缺损、黄斑发育异常、眼球震颤、斜视、弱视等眼部疾病。
先天性无虹膜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虹膜完全缺失,可直接看到晶状体赤道部边缘、悬韧带及睫状突。临床症状可有畏光及视力低下,若有进行性角膜、晶状体混浊及青光眼者常导致失明。
先天性无虹膜的常见症状包括:
主要症状及体征
畏光、皱眉、眯眼,最为常见。
视力低下:视力较差,通常低于 0.1。
屈光不正:患者常有远视,少数为近视。
临床体征:表现为极度的大瞳孔区,占据整个角膜范围。聚光照明检查时,在角膜缘内可见眼内晶状体的赤道边缘,有的还可察见晶状体悬韧带的细纤维和其后方睫状突的尖端。
伴随症状
角膜混浊及薄翳:多从角膜周边开始,向中央区进展,患者出现视力模糊、发红、干眼表现。
青光眼:多在青春期前发生,残留的虹膜逐渐向前覆盖到小梁网,一旦功能小梁被阻挡,眼压就会逐渐升高。
白内障:约 50%~80% 的患者伴发白内障,并有进展倾向。由于悬韧带的节段性缺失,还可能产生晶状体异位。
黄斑和视神经发育不良:视神经发育不良者约占 75%,可能与黄斑发育不良相关。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黄斑区血管连续性差。
上睑下垂。
巨大视网膜裂孔。
视网膜脱离。
先天性无虹膜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肾母细胞瘤(Wilms 瘤)。
泌尿系生殖器异常。
智力低下。
发育迟缓。
红细胞裂解能力低下。
病因
先天性无虹膜为一种少见的先天异常,有明显的遗传性,约 2/3 患者有家族史,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很高,但临床表现多样;另 1/3 为散发病例。
先天性无虹膜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现已发现 PAX6、FOXC1、PITX2、CYP1B1、FOXD3 和 TRIM44 等基因突变,导致患者胚胎发育时其神经外胚层和中胚层发育障碍,从而导致患者眼部的多种结构发育异常。此外,此病的发生可能与环境因素也有关系。
就医
先天性无虹膜为少见的先天性疾病,伴随的眼部症状较多,对患者视力损害较大,一旦发现患者具有极大的瞳孔,应尽快就医,并定期随访。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极度的大瞳孔区。
畏光、皱眉、眯眼。
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
屈光不正。
眼睛胀痛。
角膜混浊。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先天性无虹膜?
该病特点较突出,易于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家族史等情况即可确诊,重要的是尽早发现眼部或全身其他发育异常,尽早干预或治疗。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眼部检查:除常规眼前后节的检查外,还应包括眼前节和眼后节的荧光血管造影,以检出虹膜和黄斑外观正常,但有虹膜睫状区异常和中央凹无血管区异常的病变。并查其父母及其他近亲眼部结构是否存在异常。
全面检查:包括牙列、脐、泌尿生殖系统(包括 MRI 检查)及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MRI 检查)。
家族史调查:了解任何眼部的异常和(或)低视力,牙异常,脐突出,泌尿生殖系统异常,包括 Wilms 瘤或智力迟滞。
遗传学检查: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可检测无虹膜症患者属何种遗传类型。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眼部是否曾经受过外伤?或做过手术?
都有什么症状?何时出现?
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可以通过佩戴眼镜矫正吗?
是否有眼睛干涩、眼红等症状?
是否有眼睛胀痛?
家人是否有发现你眼睛不明亮?
家里哪些人有类似症状吗?
除了眼部异常,全身还有其他异常吗?是否进行过全面的检查?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的基因突变呢?
我的病能根治吗?
我会失明吗?
需要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需要终身用药吗?
需要反复手术吗?
我的孩子也会得这个病么?我孩子的孩子呢?
如何才能不遗传给我的孩子?
治疗
该病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及相应并发症的治疗为主。为减轻畏光,可戴有色眼镜或角膜接触镜。对于白内障、青光眼、眼球震颤等眼部伴随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或手术治疗。
对症治疗
配戴有色眼镜或角膜接触镜,改善畏光、眯眼、皱眉等症状,早期配戴有色角膜接触镜可达到减轻眼球震颤的作用。
角膜混浊及薄翳:角膜病变早期,可以给予人工泪以及抗炎药物,延缓病程的发展;发展至中期后,使用自身血清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随着疾病的发展,绝大多数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角膜移植,但手术成功率并不高,可能与患者的年龄大小有关。
晶体异常者:予以矫正屈光不正,必要时进行视觉训练。
白内障:予以手术摘除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体,但相比于一般的白内障患者,手术难度更大、风险更高,可能加重青光眼及角膜上皮损伤等。
青光眼:对于幼年儿童,建议预防性行前房角切开术,治疗效果较好;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首先药物控制眼压,若药物控制不理想,可考虑手术,如小梁切开术、引流阀植入术。
黄斑和视神经发育不良:暂无有效治疗方法。
疾病发展和转归
先天性无虹膜是一种少见的眼内先天异常,目前尚无完全有效的根治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采取对症治疗以维持现有视力,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患者丧失视力,甚至眼球萎缩影响外观。该病越早诊断,越早干预治疗,成功挽救患者视力的概率越高。
日常注意
先天性无虹膜为先天性眼内异常,无法预防,若发现眼部异常,应及时就诊,尽早干预治疗。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生活习惯。
出门配戴太阳镜、避免注视强光。
一旦发现该病,尽快至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
预防
该病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只能通过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来预防遗传患儿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