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小儿东方眼虫病,小儿华裔吸吮线虫病
概述
小儿结膜吸吮线虫病,指由结膜吸吮线虫寄生于人眼部所致的眼病。该线虫仅寄生在眼部结膜囊(可理解为眼球和眼皮间的空间)内,也会爬行于眼球表面;苍蝇常作为中间宿主和主要传播媒介,故一般在蝇类繁殖季节过后发病。
截至 2016 年底,我国已有 626 例感染病例,广泛分布于全国 28 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以夏、秋季为高发,6~9 月为感染高峰期。5 岁以内婴幼儿最多见,约占 63.23%,男性较女性多见。
结膜吸吮线虫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已感染结膜吸吮线虫的犬和猫等为主要传染源,通过蝇类昆虫为主要传播媒介,传播给人类。家中喂养狗、猫、兔等宠物,生活环境差,苍蝇等昆虫叮附,饮食不干净或吃腐烂水果等均是本病危险因素。
本病主要症状是感觉眼部进东西、眼部痒、流泪、眼睛怕亮光、分泌物增多等。婴幼儿可表现为不敢睁眼、常揉眼;部分还可见结膜有白色小线状虫爬行。
使用表面麻醉剂滴眼,使得虫体受刺激从眼角爬出,并用镊子或消毒棉签取出为本病治疗方法。治疗关键点在于防止反复感染。治疗难点在于若虫体寄生在眼前房(可理解为“黑眼仁”与眼白交界的后方),需要行切开取出虫体,术后可用红霉素软膏涂抹角膜囊。
部分严重患儿可伴有结膜充血、小溃疡形成或角膜混浊及眼睑(俗称眼皮)外翻,甚至视力下降等,影响患儿生活质量。
应防止传播,早期治疗。
症状
本病主要表现为感觉眼部进东西、瘙痒、眼泪增多、眼睛怕亮光、分泌物增多等,部分可见结膜有白色小线状虫爬出。
小儿结膜吸吮线虫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儿结膜吸吮线虫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
眼部不适感:小儿可表现为眼睛有异物感(告知家长眼睛里有东西或者喜欢用手揉眼睛)、害怕亮光(或不敢睁眼)、流泪增多、眼部可见白色分泌物,或伴眼痛。婴幼儿由于不会表达,可表现为哭闹不安、不敢睁眼、常揉眼等。
眼睑(俗称眼皮)水肿、结膜充血。
角膜瘢痕、角膜混浊或形成白色薄膜。
视力下降。
泪点(即上下眼皮交界处的小孔)外翻,表现为泪点离开眼球(即距离明显增大),流泪严重。
小儿结膜吸吮线虫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可导致角膜损害。
常见并发症包括:
继发性青光眼
角膜混浊
角膜薄翳
病因
被结膜吸吮线虫感染为本病主要病因。已感染结膜吸吮线虫的犬和猫等为主要传染源,通过蝇类传播给小儿。
小儿结膜吸吮线虫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小儿被结膜吸吮线虫感染为原因。结膜吸吮线虫最常见的动物宿主为犬,其次为猫、兔等。苍蝇等蝇类昆虫作为宿主和传播媒介,然后将虫传染给人。
虫体吸附、运动时产生的机械损伤,或虫体代谢产物所导致的化学刺激,均可对眼部结膜造成损害。
哪些人容易患小儿结膜吸吮线虫病?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养猫、狗、兔等宠物,或与之亲密接触。
生活环境差,蝇类昆虫多。
常用手揉眼睛。
不讲究卫生、食入腐烂水果等。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5 岁以内婴幼儿。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眼睛有异物感、害怕亮光(或不敢睁眼)、多流泪或白色分泌物增多。
眼部疼痛。
婴幼儿哭闹不安、不敢睁眼、常揉眼。
眼睑(俗称眼皮)水肿、结膜充血。
结膜有白色小线状虫爬行。
泪点(即上下眼皮交界处的小孔)脱出、外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患儿角膜瘢痕、角膜混浊或白色薄膜形成、视力下降等。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儿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儿结膜吸吮线虫病?
当医生怀疑小儿结膜吸吮线虫病时,会根据患儿主要症状,与猫、狗、兔及蝇类昆虫接触史初步诊断。然后仔细检查眼部,从患处取出虫体,镜下进行成虫形态学鉴别和确定虫子的种类后,即可确诊本病。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眼科查体:可发现患儿下眼皮下半透明的、像白线一样的虫子,游走灵敏;还可发现眼皮红肿、流泪情况。可用于评估视力是否受损和结膜、角膜巩膜情况,有协助诊断和排除其他疾病等。
虫体显微镜检查:目的是发现吸吮线虫。可发现虫子向线一样、乳白色,虫体头端钝圆、嘴巴较大、可见食道管,尾端较尖,稍微向腹面卷曲。
眼眶 CT 或核磁共振检查:主要用于排除肿瘤等其他引起眼部不适的疾病。
血常规检查:可根据相关细胞数量变化等,发现是否并发细菌感染。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家中是否养有猫、狗、兔等宠物?
或是否与其有过亲密接触史?
患儿喂养、发育情况?
出现症状有多久了?以前出现过如此情况?
症状有无进行性(逐渐)加重?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过吗?做过何种检查,诊断结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因是什么?
需要做哪些检查?
病情严重吗?
需要治疗吗?如何治疗?
能完全治愈吗?
有无并发症?
平时会注意哪些方面?
会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吗?
治疗
本病主要通过药物刺激,使虫体从眼角内爬出,用眼科镊或消毒后棉签去除虫体,并用抗菌眼药水滴眼。
药物治疗
表面麻醉剂:常用如 4% 可卡因、2% 普鲁卡因、1% 丁卡因等滴眼。作用是表面麻醉减少对眼睛刺激,利于操作;以及刺激虫体,使其从眼角内爬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抗生素滴眼:常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作用是防止并发细菌感染。
红霉素软膏:作用是治疗角膜炎,防止炎症加重,减轻症状。常涂抹在角膜囊处。
手术治疗
角膜缘切开取虫术:目的是完整取出虫体,防止复发和角膜瘢痕形成,以影响视力。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部分严重患儿可伴有结膜充血、小溃疡(表面溃烂变凹)形成或角膜混浊及眼睑外翻,视力下降等,可影响患儿生活质量。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儿均可得到治愈,若虫体未取干净易复发,反复发作会导致角膜瘢痕,影响视力。
日常注意
尽量取净虫体,预防并发症。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患儿家长应密切观察,如发现异常眼部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争取尽早把虫体取净,防止反复发作和角膜受损等并发症。
术后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眼液,或涂眼膏(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遮盖手术侧眼,每日换药、消毒;一般在术后 7 天拆线。明确观察患儿症状,如出现明显眼痛、肿胀或异常分泌物(如脓性、血性)及时告知医师。术后不影响一般正常饮食。
定期随诊复查,一般在出院后 2 周或按医生要求入院复查,目的是观察虫体有无取净,减少并发症发生。
避免在室外睡觉,注意眼部、面部清洁卫生;避免或减少接触猫、狗、兔等动物。
患儿要养成勤洗手习惯,不随意用脏手与脏手帕揉拭眼睛,洗脸用具需要定期煮沸消毒,预防重复感染,加重病痛,造成不良后果。
平时饮食注意:高蛋白饮食,多吃鱼、鸡蛋、适当喝牛奶;饮食中需富含维生素 A、C 和 E 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
对须继续用药患儿,须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如发现眼痛加重、流泪增加、眼睑红肿等,应及时就诊。
根据季节变化,实时增减衣物;规律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坚持适当锻炼身体(如散步、慢跑、球类运动等),增强身体抵抗能力。
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传播媒介。
针对可变的因素:
家里尽量减少养宠物,如猫、狗、兔等,或避免与其亲密接触;若养则需要做好接种工作,积极治疗宠物的各种传染性疾病。
应用杀虫剂处理烂果类垃圾,消灭蝇类昆虫及虫卵,减少蝇类昆虫密度。
注意眼部、面部清洁卫生。避免在室外睡觉,夏季应用蚊帐,以防止蝇类昆虫因叮附眼部而感染本虫。
干净饮食,不吃食腐烂水果、勿用脏手揉眼等。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加强对婴幼儿的喂养:婴幼儿须母乳喂养、实时增添辅食,年长儿要求富蛋白、易消化饮食,多吃新鲜水果等。
加强对婴幼儿的管理,如夏天需在防蚊帐中睡觉、减少到蝇类多得地方去、家中做好灭蝇工作,防止被蝇类叮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