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维生素A缺乏病是什么?小儿维生素A缺乏病怎么办?小儿维生素A缺乏病症状有哪些?

由人类微小病毒 B19 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病毒血症症状,可有传染性红斑、血管性紫癜、指趾麻木等特殊表现。微小病毒感染为近 20 多年才逐渐认识到的一组疾病。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小儿易感,5~10 岁为感染高峰期,30%~60% 的成年人有微小病毒免疫球蛋白 G 抗体(IgG 抗体)。主要病因为呼吸道吸入微小病毒导致机体感染微小病毒;小儿和免疫缺陷者为易感人群。主要症状为咽痛、咳嗽、低热、出汗、全身乏力和肌肉酸痛等病毒血症症状,可有传染性红斑、血管性紫癜、肢端瘀斑综合征等特殊表现。本病多呈急性自限性过程,预后良好,部分病情较重患者需积极对症处理;治疗的难点在于预防儿童及免疫缺陷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微小病毒感染的孕妇有流产、死胎的风险;儿童及免疫缺陷者可能出现暴发性心肌炎、急性暴发性肝炎、脑膜炎等并发症。其他:尚无针对微小病毒的特效药,高危人群应当加强防护。

别称

小儿夜盲

概述

小儿维生素 A 缺乏病,是因为小儿体内缺乏维生素 A 引起的一种以皮肤和眼病变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中国儿童亚临床维生素 A 缺乏的发病率约为 40%,维生素 A 缺乏约为 12%,严重维生素 A 缺乏约为 0.5%。患者以婴幼儿为主,常和营养不良伴存。

维生素 A 摄入不足、利用障碍、消耗增加为本病的主要病因。饮食结构不合理、患有严重胃肠道疾病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本病无分期分型。

本病的特定症状局限于眼部,以干燥、溃疡、干燥症为主要特征,年幼儿童通常以眼干燥症和毕脱斑为预兆,最后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另可见毛发干枯,稀疏、缺少光泽,易脱落,指(趾)甲脆薄,易折断等症状。

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去除病因、补充维生素 A。治疗的关键点在于去除病因。治疗的难点在于需要尽早发现。

维生素 A 缺乏病,能够增加儿童严重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风险,严重者可出现暗适应能力降低,眼结膜及角膜干燥和夜盲症等。

本病患者及时补充维生素 A,疗效迅速而有效,预后良好,夜盲症可于治疗后数小时内明显好转,干眼及角膜混浊于 2~3 天后明显改善。但角膜坏死、虹膜脱出,已至失明者,效果不佳。

症状

眼干燥症为小儿维生素 A 缺乏病最典型的症状表现。在边缘型维生素 A 缺乏时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症状,如感染和贫血等,在中毒缺乏阶段才表现为维生素 A 缺乏的经典表现,眼干燥症。

小儿维生素 A 缺乏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儿维生素 A 缺乏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眼部表现:眼部的症状和体征是维生素 A 缺乏病的经典或最早被认识到的表现。夜盲或暗光中视物不清最早出现,持续数周后,开始出现眼干燥症的表现,眼结膜、角膜干燥,失去光泽,自觉痒感,泪减少,眼部检查可见结膜近角膜边缘处干燥起皱褶,形成泡沫状白斑。

皮肤表现:开始时仅仅感觉皮肤干燥,易脱屑,有痒感,汗液减少,有毛囊丘疹。检查触摸皮肤时有粗砂样感觉,以四肢伸面、肩部为多,可发展至颈背部甚至面部。毛囊角化引起毛发干燥,失去光泽,易脱落,指(趾)甲变脆易折等。

消化系统:导致儿童免疫能力低下,肠道抗感染能力下降进而引起腹泻。

生长发育障碍:严重缺乏时表现为身高发育明显低于同龄人,牙齿表面失去光泽,易发生龋齿。

贫血表现:出现面色,眼睑、指甲苍白,全身无力、眩晕等。

小儿维生素 A 缺乏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维生素 A 缺乏可使小儿的免疫力低下,容易反复出现感染,常伴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感染;且容易迁延不愈,增加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是 6 个月以上和 2 岁以下儿童。

脑积水。

听力下降。

尿路结石。

生殖异常:包括精子生成障碍,睾丸变性。

白血病:可能导致正常细胞的分化异常,甚至引发肿瘤。

病因

小儿维生素 A 缺乏病的病因,主要包括维生素 A 摄入不足、吸收减少、消耗增加和利用障碍。

小儿维生素 A 缺乏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身需求增加:维生素 A 缺乏在 5 岁以下儿童中的发生率远高于成人,在出生后不能得到充分的维生素 A 补充则容易出现维生素 A 缺乏病。

消化吸收减少:一些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肠炎、粥样腹泻等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都可以影响维生素 A 和胡萝卜素的消化和吸收。

储存利用紊乱:一些消耗性传染病,尤其是儿童中的麻疹、猩红热、肺炎和结核病都会使体内的维生素 A 储存消耗殆尽,摄入量则往往因食欲不振或消化功能紊乱而明显减少,两者的综合结果势必导致维生素 A 缺乏病的发生。

哪些人容易患小儿维生素 A 缺乏病?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小儿维生素 A 缺乏病:

饮食不合理:新生儿人工喂养不合理,缺乏维生素 A 摄入。

患有疾病:慢性腹泻、慢性痢疾、吸收障碍综合征、慢性肝炎、胆囊纤维化、胆道梗阻、钩虫病、肠道感染等。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小儿维生素 A 缺乏病:

5 岁以下儿童。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眼部干燥;

畏光;

看不清东西;

眼睑出现水泡;

毛发干枯、易折断;

皮肤出现丘疹,状似“鸡皮”,摸之有粗糙感。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角膜发生穿孔,甚至破裂等损害,具体表现为眼部疼痛、流热泪、畏光、视力下降等;

眼球内容物被挤出,晶状体、虹膜脱出;

眼球萎缩(眼球痨):具体表现为眼球体积变小或眼球变形;

眼球前部膨出(角膜移位及前葡萄肿):具体表现为眼球向外突出,可有眼部干燥、疼痛等表现。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儿维生素 A 缺乏病?

医生怀疑小儿维生素 A 缺乏病时,通常通过相对剂量反应试验、血清(浆)视黄醇浓度、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视觉功能检查、眼结合膜印迹学方法等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相对剂量反应试验:目的是测知肝维生素 A 储备。此实验可用水溶性维生素 A 静脉注射。

血清(浆)视黄醇浓度:目的是评价维生素 A 营养状况。但只在肝维生素 A 近于耗尽时才明显下降,短期大量摄入维生素 A 才明显上升,并受蛋白质及锌缺乏、妊娠、肝脏疾病等的影响。

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目的是评价体内维生素 A 营养状况。

视觉功能检查:暗适应测定常用于亚临床维生素 A 缺乏的诊断,但不适用于婴幼儿,且不能排除其他营养因素和胜利因素影响。锌与蛋白缺乏暗适应时间也可延长。

眼结合膜印迹学方法:用于检查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维生素 A 的营养状况,较简便适用。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患者饮食情况如何?

视力怎么样?

有无慢性病或其他疾病?

眼部、皮肤有什么症状?

身体是否有其他症状?

是否进行过治疗?进行哪些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发病原因是什么?

需要做哪些检查?

有哪些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如何?

会不会复发?

治疗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怎样避免再次发病?

治疗

本病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多数病理改变都可逆转而恢复。

药物治疗

维生素 A:目的是补充维生素 A,一般可使用维生素 A 胶丸,如有呕吐或吸收障碍时,则需肌内注射水溶性维生素 A。

眼的局部治疗,可用抗生素眼药水(如 0.25% 氯霉素)或眼膏(0.5% 红霉素)。出现角膜软化或溃疡时,采用抗生素眼药水与消毒鱼肝油交替滴眼。

手术治疗:

当有角膜穿孔或虹膜、晶状体脱出时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角膜穿孔时采用牵引结膜瓣覆盖手术,主要在于修补结膜伤口;虹膜、晶状体脱出时采用显微复位手术,主要在于使脱出的虹膜或晶状体复位)。

疾病发展与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严重者可导致眼部角膜发生溃疡、坏死,虹膜、晶状体脱出,导致失明。同时,也可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引起腹泻和贫血,严重者导致死亡。

经过正规治疗后,尽早补充维生素 A 进行治疗,预后良好,多数病理改变经治疗后都可能逆转而恢复。

日常注意

本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多食用富含维生素 A 食物,婴幼儿注意添加辅食,人工喂养尽量选择维生素 A 强化的乳方是治疗和预防本病的主要方法。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服用维生素 A 的同时,加强眼部的护理。用油剂维生素 A 滴眼以保护角膜与结膜,同时应注意眼部卫生,可用抗生素眼药如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膏等控制感染,并可滴 1% 阿托品扩瞳,以防虹膜脱出及黏连。

用药注意事项:避免长期每天大剂量服用,尤其是婴儿,因为可能发生中毒,当出现嗜睡或过度兴奋,头痛、呕吐、皮肤红肿、脱皮时,应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治疗后 1 周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视功能、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浓度等项目。

饮食:可多食用富含维生素 A 食物。如胡萝卜、黄绿蔬菜、鸡蛋、黄色水果、菠菜、红心甜薯、青椒、鱼肝油、动物肝脏、牛奶等。

运动:正常户外运动,运动时尽量避免阳光直射眼睛。如戴墨镜或使用眼罩等。

预防

预防本病主要方法,为多食用富含维生素 A 食物或预防性补充维生素 A 制剂。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合理饮食,多吃维生素 A 丰富食物,如牛奶、黄绿蔬菜、鸡蛋、胡萝卜、菠菜、豌豆苗、红心甜薯、青椒等。

治疗影响维生素 A 吸收相关疾病,如慢性腹泻、慢性痢疾、吸收障碍综合征、慢性肝炎、胆囊纤维化、胆道梗阻、钩虫病、肠道感染等。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婴幼儿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 A 辅食(如苹果泥、香蕉泥、鸡蛋、猪肝等),增加维生素 A 摄入。人工喂养尽量选择维生素 A 强化的奶粉。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阿奇霉素片的功效与作用-阿奇霉素片说明书

2023-8-2 23:41:04

药品

前列舒乐片的功效与作用-前列舒乐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