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眼底出血是指视网膜出血,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疾病所共有的表现。多数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导致失明。
眼底出血的基础病因主要包括眼局部病变和全身病变,眼局部病变主要包括:高度近视、眼外伤等;全身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病、免疫性疾病以及动脉硬化、吸烟和肥胖等多种因素。
眼底出血以视网膜细小的毛细血管损害最为常见,主要是毛细血管内膜损坏,渗透性增加,使血管里的血液渗出。其次是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流瘀滞,血液从损坏的静脉渗出到视网膜。
根据出血的部位的不同一般可分为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前出血和视网膜后出血三种。
视网膜上仅有点状、线状出血,或视网膜周边部出血,患者无症状,也不影响视力,往往被忽视;严重的或突然的眼底出血,有的会表现为突然的眼前黑影或者红色影,遮挡视线,还会导致视力明显下降。
医生会散瞳(在应用药物使眼睛的睫状肌完全麻痹,使之失去调节作用)查看患者眼底的情况,建议进一步做眼底血管造影以及血化验等,以寻找眼底出血的病因,评估病情,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少量的眼底出血可以完全吸收,对视力影响很小或无影响,也无其他并发症。如果出血量大,或反复多次出血,可引起玻璃体混浊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
眼底出血具有易反复发作、病情复杂的临床特点,引起眼底出血的原因不同,其治疗和预后也不同,对视力的影响也不一样。
症状
眼底出血有哪些症状?
根据眼底出血发生的部位以及出血的量,可出现不同的症状。
视网膜上仅有点状、线状出血,或视网膜周边部出血,患者不会有任何症状,也不影响视力,往往会被忽视,等影响视力就医时常常已经是疾病晚期。
严重的或突然的眼底出血,有的会表现为突然出现眼前黑影或者红色影,遮挡视线,大量的出血造成玻璃体积血,可使视力下降到 0.1 以下,甚至不能看见眼前有几根手指。若出血量小,但是累及黄斑及视盘等重要结构,也会造成视力明显下降。
眼底出血会有哪些并发症?
玻璃体积血。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
病因
眼底出血病因不明,可以被看作是多种疾病的临床症状。眼底出血的基础病因主要包括眼部局部病变和全身病变,眼局部病变主要包括高度近视、眼外伤等;全身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病、免疫性疾病以及动脉硬化、吸烟和肥胖等多种因素。
哪些人容易出现眼底出血?
具有下列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出现眼底出血,除了年龄外,多数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或者控制的。
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 600 度的近视即称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者眼球后部显著增长,眼球壁变薄,巩膜扩张,视网膜组织容易发生变性,视网膜血管也相对脆弱,容易发生出血。
眼外伤:眼睛受外伤,力量冲击作用可以致视网膜出血。
胆固醇水平异常、甘油三酯偏高、高血压、肥胖、不健康饮食:这些因素均可以造成全身血管硬化及眼底动脉硬化,使眼底血管弹性下降,成为眼底出血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高血糖致全身微血管发生病变,毛细血管周细胞坏死,内屏障功能受损,血管内的成分渗出,引起出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发生眼底出血的几率增加。
压力: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也会导致病情进展。
吸烟:吸烟能损伤血管,使血管弹性下降,还能升高胆固醇水平和血压。
喝酒:将啤酒、葡萄酒、烈性白酒等折算成酒精量,每天摄入量不要超过 14 毫升。
就医
眼底出血的原因不同,所以其治疗和预后也不同,对视力的影响也不一样。
少量的眼底出血可以完全吸收,对视力影响很小或无影响,也无其他并发症。如果出血量大,或反复多次出血,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首次就诊时医生会对患者的眼底进行全面检查,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寻找病因。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眼底出血,特别是周边视网膜出血,在早期可能因视力没有任何影响而被忽视。
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一定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变性等问题及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监测血压、血脂、血糖。
若突然出现视力下降,感觉眼前有黑影飘动,或者在早上起床时突然眼前一片昏暗,应尽快到专业的眼科门诊就诊。
就诊科室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眼底出血?
初诊时医生会进行视力、眼压、散瞳后眼底检查,以发现眼底病变,还会选择眼底荧光造影显示眼底血管病变情况,明确病因;眼底出血量多,造成玻璃体混浊不能观察眼底时,医生还会选择眼科 B 超来评估病情。
眼底出血引起相应并发症时,医生还会选择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明确疾病的进展。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
是否高度近视?是否做过剧烈运动?
是否吸烟?是否喜欢大量饮酒?
平时工作压力大吗?作息是否规律?
有没有直系亲属也有同样的病情?
在服用哪些药?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眼底出血的?能治好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需要手术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眼底出血的治疗首先是针对病因治疗,如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引起的眼底出血,应该首先控制血糖和血压,避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因素出现。
早期用止血药物(如安络血),和促进出血吸收的药物(如安妥碘)来治疗。
眼底出血也要治疗出血后引起的并发症,如黄斑水肿、视网膜缺血等,为主要治疗目标。
眼内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如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激素等药物治疗黄斑水肿。
激光光凝缺血的视网膜,预防视网膜新生血管、虹膜新生血管以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玻璃体积血、或有视网膜脱离需要做玻璃体切割术。
眼底出血的发展与转归
眼底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其对视力危害巨大,若处理不好,患者视力往往无法恢复,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治疗周期需要 1~3 年,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密切配合,长期随诊。
日常注意
糖尿病患者必须积极治疗糖尿病,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保持情绪及血压稳定,不要过度兴奋、疲劳、激动或恼怒,保持良好和充足的睡眠。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避免吸烟、饮酒,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禁喝浓茶或咖啡。
不要长时间看书报、电视,建议看过 40 分钟后休息 5 钟。
高度近视眼的患者注意锻炼身体要适度,不宜做剧烈爆发性运动。
预防
定期对眼底进行检查,做到及时发现、早期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严重影响视力。建议 1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 5 年内,一定要进行一次眼底检查;2 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确诊后进行首次眼底检查,无病变者每年进行复查,病变严重者每 3 个月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血压长期不稳定者,应至少每年做一次做眼底检查。
所有高度近视患者,应至少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防患于未然。
50 岁以上中老年人应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