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家族性白色皱褶黏膜增生,白皱褶病,软性白斑
概述
白色海绵状斑痣是一种由于 K4 或 K13 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以口腔黏膜上出现增厚的白色海绵状或褶皱状斑块为特征的病症。
该病发病率仅为 1/200 000,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无种族与性别差异,有家族性(即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患同一种疾病)。
家族遗传/基因突变是疾病的主要原因。
该病无分型分期。
口腔黏膜白色病损该病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状。
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维 A 酸局部涂抹。
该病若合并感染可能引起病情恶化。
应注意婚前检查和遗传咨询,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染。
症状
口腔灰白色褶皱,表面呈小滤泡状,似海绵,按压触感柔软是本病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状。褶皱有时可以刮去或揭去,揭去时无痛、不出血,创面为类似正常上皮的光滑面。口腔以外的部位(如鼻腔、外阴、肛门等处)黏膜亦可发生同样病损。
白色海绵状斑痣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白色海绵状斑痣的常见症状包括:
口腔黏膜白色病损:对称性软性白色或乳白色水波样褶皱,也可呈串珠状,或仅为一层灰白色膜。损害部位按之柔软,具有正常口腔黏膜的柔软与弹性,有时可以刮去, 刮去时无痛、不出血,为光滑面。
其他部位黏膜病损:累及鼻腔、食道、外阴、肛门等处黏膜。
疼痛或者烧灼感:通常无症状,进食辛辣和酸味食物有轻微疼痛,与继发感染有关。
麻木不适:口腔质地的改变也可引起不舒服的感觉(如麻木)。
味觉减退:偶尔有对食物的感觉减退,具体表现为对食物的敏感性降低,越来越尝不出味道,吃东西口味越来越重。
口干:偶尔会感觉口干。
白色海绵状斑痣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本病暂未发现并发症。
病因
白色海绵状斑痣最主要的病因为遗传和基因突变。
白色海绵状斑痣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家族遗传:通常呈现家族聚集发病现象,家族中多人同时患有白色海绵状斑痣。
基因突变:除了家族遗传,也有少数散发病例。由于常染色体显性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主要是 K4 或 K13 突变引起角蛋白形成异常。
环境因素:有报道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助于白色海绵状斑痣的进展,吸烟理论上有助于白色海绵状斑痣的进展,但文献报道非吸烟者口腔角化程度反而更高。
哪些人容易患白色海绵状斑痣?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白色海绵状斑痣:
遗传病史:父母或家族有过该疾病的。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白色海绵状斑痣: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口腔黏膜白色病损: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海绵状褶皱,柔软,有时可刮去,刮时无痛,不出血。
其他黏膜白色病损:鼻腔、阴道、肛门等处的黏膜出现白色病损。
其他:口腔烧灼感、麻木、味觉减退。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科
医生如何诊断白色海绵状斑痣?
当医生怀疑本病时,会询问家族史,为患者做体格检查,取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并与基因分析结合做出诊断。该病需与白斑、扁平苔藓、白色水肿、化学烧伤、白色念珠菌病、遗传性良性上皮角化不良症等疾病相鉴别。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查看口腔或其他部位病变形态等,若发现口腔及其他部位黏膜白色病损可辅助诊断。
病理检查:取病变组织进行活检,通过观察组织上皮增厚的病理特点做出诊断。
超微结构观察:提取病变组织,通过观察组织超微结构,如胶原蛋白形成异常则可做出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父母是否患有该病?
该病是否反复发作?
近期是否进食刺激性食物?
是否服用药物?
是否有不良性接触史?
是否长期吸烟或咀嚼槟榔?
是否有吞咽困难、张口困难?
是否口腔有疼痛、味觉减退?
进食时是否疼痛、烧灼感?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这病会遗传吗?
病治好后还会复发吗?
需要手术治疗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呢?
会有并发症吗?
日常生活中我要注意些什么?
治疗
白色海绵状斑痣是一种良性病变,通常不会恶变,治疗以能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减少误诊与不必要的治疗为主。若有症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药物或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全反式维 A 酸:对角蛋白的合成有抑制作用,全反式维 A 酸局部涂抹,对斑块有消除的作用。本品外用不宜浓度过高,以免引起局部刺激,如红斑、脱皮、疼痛。如果不良反应轻,可继续用药,如果严重则应立即停药。
氯己定:具有杀菌作用,用于皮肤或伤口的消毒或清洗,或用作口腔喷剂或漱口液,治疗口腔感染。用 5% 氯己定溶液含漱,病变可消退,偶可引起皮肤过敏或者接触性皮炎。氯己定有刺激性,注意勿用于脑、中耳等敏感地方,误服可考虑洗胃。
依沙吖啶:外用杀菌防腐剂,可使病变减轻或消退,用于创伤,渗出、糜烂的感染性皮肤病及伤口的冲洗。刺激小,一般治疗浓度对组织无损害。肾功能障碍或有血尿者不宜用此药冲洗腔道。
四环素:抗生素,具有抗感染的作用,四环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四环素漱口水治疗该病有效。
青霉素:抗生素,具有抗感染的作用,青霉素类过敏者禁用。
抗组胺药:具有对抗组胺(组胺可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的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
其他:制菌霉素、阿奇霉素,均属于抗生素,具有抗感染的作用。
手术治疗
局部手术切除:针对病变范围局限的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可用冷冻或者激光疗法,小范围切除病变组织。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经过正规治疗,很少发生恶变,故通常不会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可治愈,有时可复发,病变从婴儿期即可出现,青春期发展迅速,成年后静止状态,是一种良性病变,通常不会恶变,故预后良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保持口腔卫生:勤刷牙,饭后漱口,定期洁牙,防止口腔感染。
定期复查:防止恶变,可每 3 个月去口腔科复查一次,具体按医嘱执行。
用药注意事项:主要按照遗嘱服用,若用药时出现红斑、脱皮、疼痛等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就医。
饮食:健康饮食,如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食用低脂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肉、蛋类等。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积极锻炼,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婚前检查和遗传咨询:在生孩子之前,注意确认家族内是否有疾病史,如果有的话,在分娩之后注意早期筛查,若无症状可不处理。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