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游走性舌炎
概述
地图舌是一种累及舌黏膜浅层的非感染性的舌部炎症。因为其病损的形态表现类似地图标示的蜿蜒国界,故名地图舌。其病损的形态和位置多变,故又被称为游走性舌炎。
儿童多发,尤其 6 个月到 3 岁多见,也可发生于中青年。成人中女性多于男性。有报道该病患病率约 0.1%~14.1%。
地图舌的病因复杂,至今尚未明了。多数认为遗传、免疫、精神心理、内分泌、代谢、营养、消化道疾病等因素可能与地图舌的发病密切相关。
少数地图舌患者会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如果合并真菌、细菌等继发感染时,则可能出现烧灼样疼痛或钝痛。
地图舌有自限性,预后良好,且无明显不适感,一般不需治疗。
积极纠正与地图舌有关的发病因素,如调理消化、放松心情、加强营养、去除口腔局部刺激因素等,有助于预防地图舌的发生。
症状
地图舌少有疼痛等不适症状,如果合并真菌、细菌等继发感染,再进食刺激性食物或饮料时,可能有烧灼样疼痛或钝痛。
地图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地图舌的常见症状包括:
舌背、舌尖、舌缘是地图舌的好发部位。如果发生在上腭、颊黏膜和牙龈等舌以外的口腔黏膜,则称为地图性口炎。
地图舌的病损由中央区和周边区组成,中央区表现为丝状乳头萎缩、黏膜充血发红,呈表面光滑的剥脱样红斑。周边区表现为丝状乳头增厚。呈黄白色条带状或弧线形分布,边缘形态不规则如地图国界样,与周围正常黏膜形成明显的分界。
病损常突然出现,初期为小点状,逐渐扩大为地图样,持续 1 周至数周自行消退,同时又可能有不同形态的新病损出现。
病损所在黏膜的深部组织不受损害。
病损的萎缩和修复同时发生,病变位置和形态不断变化,似在舌背“游走”,因此又得名“游走性舌炎”。病损愈合后没有瘢痕。
病损多在舌前 2/3 部分,可在一昼夜间改变原来的形态和位置。
患者少有疼痛等不良感觉。但如果合并真菌、细菌等继发感染,再进食刺激性食物或饮料时,可能有烧灼样疼痛或钝痛。
地图舌往往有自限性,发作一段时间后有间歇缓解期,黏膜恢复正常,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以不同形态再次发作。
病因
地图舌目前确切病因尚不明了。遗传、免疫、精神心理、内分泌、代谢、营养、消化道疾病等因素可能与之有关。
地图舌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地图舌有家族遗传倾向。
免疫因素:地图舌多见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患者可能出现体液免疫指标异常。
精神心理因素:有些地图舌患者认为自己精神紧张,且舌黏膜病损的变化与心理压力、情绪波动、失眠、劳累等情况有关。
其他因素:内分泌因素(月经紊乱、怀孕期),营养因素(消化不良、维生素 B 缺乏、儿童缺锌)、口腔的局部因素(乳牙萌出、龋齿)等可能与地图舌有关。
哪些人容易患地图舌?
父母有地图舌,子女有患病的可能。
存在糖尿病、银屑病家族史的人群。
免疫力较低的人群。
易于精神紧张的人群、长期失眠、劳累的人群。
过敏体质的人群。
孕妇。
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蔬菜水果进食较少、维生素摄入不足的人群。
乳牙正在萌出的婴幼儿。
口内有龋齿或炎性病灶的人群。
就医
地图舌属于自限性疾病,不治疗病损也会自行消失,危害不大。首次就诊确诊后,基本不用复诊。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疑似本病表现时,特别是有疼痛症状时,可以就医。
发现舌部有规则的红斑,周围有黄白色略凸起的边界。
病损的形态、位置随时间变化。可逐渐向外扩展,融合成地图状。
地图舌若伴有进食后刺激性疼痛,可就诊排除或确定有无继发真菌或细菌感染。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黏膜科
医生如何诊断地图舌?
根据病损多发在舌背、舌尖、舌缘的特点。
典型的病损由中央区和周边区组成,中央区表现为丝状乳头萎缩、黏膜充血发红,周边区表现为丝状乳头增厚,呈黄白色条带状或弧线形分布,边缘形态不规则如地图国界样,与周围正常黏膜形成明显的分界。
病损的位置、形态不断变化。似在舌背“游走”。
病损愈合后没有瘢痕。
舌黏膜上皮完整,无溃疡、无糜烂或其他破坏上皮的黏膜病损。
没有疼痛等不良感觉,随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口内烧灼痛、异物感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病损发现了多长时间?
病损的位置和形态有没有变化?
孩子有没有说舌头不舒服、疼痛等?
有没有进食时的刺激性疼痛?
家里其他人出现过类似症状吗?
平时工作压力大吗?作息是否规律?
饮食是否均衡?蔬菜、水果进食多少?
有没有内分泌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
月经周期、月经量正常吗?
近期有没有情绪波动、情绪紧张、失眠、过度劳累等情况?
孩子查过微量元素吗?有没有发现缺铁或缺锌?
以前做过口腔检查吗?发现过龋齿吗?
患者可能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舌头怎么了?是溃疡吗?
是什么原因导致地图舌的?能治好吗?
如果不进行治疗,孩子的舌头上的病损能自愈吗?
是否需要调整饮食或生活习惯?
需要吃药治疗吗?
这个病有传染的可能吗?
如何防止再次出现这种情况?
治疗
地图舌是婴幼儿和儿童时期的常见病,也可发生于成人,预后良好,且无明显不适感,一般不需治疗。
休息和饮食方面
保证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饮食应富有营养,婴幼儿及时添加辅食。防止偏食、挑食,以免胃肠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
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为主要目标。
药物治疗
如果有疼痛、过敏、焦虑等症状,可能局部应用止痛剂、抗过敏药、抗焦虑药。
如伴发真菌、细菌感染,需局部抗炎治疗。
蔬菜、水果进食少者,可口服复合维生素 B 治疗。
有报道提示,应用环孢素、硫酸锌、蒙脱石散等治疗地图舌,有一定的疗效。
消除感染病灶
口腔内的某些病灶,如龋齿、扁桃腺感染等可能会引起地图舌,一旦发现病灶要及时治疗。
寻找和治疗病因
应详细了解可能的发病原因,及时纠正。如缺铁性贫血的患儿补充铁剂。缺锌儿童补充锌剂。月经不调的妇女积极治疗等。
清洁口腔
应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每天刷牙时,可用软毛牙刷清洁舌背的剥脱上皮,防止继发感染。也可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3%~5% 碳酸氢钠溶液等漱口。
疾病发展和转归
地图舌预后良好,但有可能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再次复发。
日常注意
改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地图舌的发生。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注意调节情绪,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
要避免疲劳、避免失眠,调节睡眠。
健康、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有足够的摄入量。
避免进食对病损有刺激作用的食物,如过热的食物、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大蒜等)、过酸的食物、干硬的食物等。
如出现舌背刺激痛,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选用抗生素治疗,若用药不当,会加重炎症。
纠正偏食、挑食,保证饮食均衡,防止发生营养不良或胃肠功能紊乱。
去除口内病灶,保持口腔卫生。可以用软毛牙刷刷牙和清洁舌背。
如患者有全身疾病,应积极治疗控制。
月经不调的妇女要积极治疗。
预防
积极纠正与地图舌有关的发病因素,如精神心理因素、营养因素、口腔局部因素等,有助于预防地图舌的发生。
除了遗传因素之外,多数诱因是可以预防或控制的。做到以下几点,有助于预防地图舌:
调节情绪、避免紧张、恼怒。
调节睡眠,避免熬夜、劳累。
积极治疗全身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贫血、内分泌紊乱等。
积极治疗口腔病灶。
注意营养均衡,保证维生素有足够的摄入量,必要时直接服用复合维生素 B。
与过敏有关的患者,要尽量避免可能的过敏源。